我的理想•中國夢云南首屆民間公益春晚舉行
發布: 2014-01-23 15:01:11 作者: 未知 來源: 理想

2014年1月20日晚,由知名青年導演羅金耀執導的2014首屆云南民間公益春晚在昆明藝術職業學院演播廳隆重舉行。

晚上8時整,以“我的理想•中國夢”為主題的2014云南首屆民間公益春晚正式開演。由昆明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充滿活力的表演《開門紅》,一開場就引爆全場氛圍。120分鐘的晚會精彩紛呈,草根演員們用具有云南民族風情的高水平文藝演出,提前為市民迎來熱鬧的新年氣氛。團結鄉山茶花組合表演的彝族舞蹈《家鄉美》民族特色濃郁,風格突出。云南印象藝術傳承中心表演的藏族舞蹈《踏青》極具高原氣息。李懷秀、李懷福演唱的彝族海菜腔《金鳥銀鳥飛起來》,原汁原味的演繹。
“打開一扇窗,心與心接壤……”由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cctv全國青年歌手大賽“銅獎”茸芭莘那演唱的理想集團企業歌《理想有你》,勵志、優美的歌詞與晚會主題相切合,歡快、激昂的節奏將晚會帶入高潮。只有每一個人有理想,才能匯聚成一個家庭的理想,匯聚成一個民族的理想,匯聚成一個國家的理想,匯聚成一個世界的理想。
整臺晚會節目內容涵蓋民族美聲、通俗流行、雜技舞蹈等,以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展現云南特有的民族文化,民族風情,全方位的展現了云南的本土特色。
民間春晚源于2009年的北京山寨春晚,后更名為民間春晚,晚會節目來自民間、來自草根、來自基層,所有節目都是在民間反復錘煉的經典精粹。民間春晚的出現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人事的高度關注并一直延續至今,使其成為一道年味十足、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帶給觀眾回歸真實、回歸自我、回歸民間的視聽享受。各地因民族文化不同,也導致了民間春晚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景象。云南首屆民間春晚是繼北京、陜西之后的中國第三家大型民間春晚。
當晚觀眾主要為部分青年農民工、留守兒童、貧困留校大學生、少先隊輔導員、州市在昆團員青年代表和部分困難青少年群體家庭代表。整臺晚會充分體現了民間智慧,讓更多的普通民眾參與表演,可以使整個春晚更“接地氣”, 使觀眾體驗到回歸真實、回歸自我、回歸民間的視聽享受,真正體現藝術源于人民,藝術屬于人民。
整臺晚會節目內容涵蓋民族美聲、通俗流行、雜技舞蹈等,以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展現云南特有的民族文化,民族風情,全方位的展現了云南的本土特色。
民間春晚源于2009年的北京山寨春晚,后更名為民間春晚,晚會節目來自民間、來自草根、來自基層,所有節目都是在民間反復錘煉的經典精粹。民間春晚的出現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人事的高度關注并一直延續至今,使其成為一道年味十足、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帶給觀眾回歸真實、回歸自我、回歸民間的視聽享受。各地因民族文化不同,也導致了民間春晚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景象。云南首屆民間春晚是繼北京、陜西之后的中國第三家大型民間春晚。
當晚觀眾主要為部分青年農民工、留守兒童、貧困留校大學生、少先隊輔導員、州市在昆團員青年代表和部分困難青少年群體家庭代表。整臺晚會充分體現了民間智慧,讓更多的普通民眾參與表演,可以使整個春晚更“接地氣”, 使觀眾體驗到回歸真實、回歸自我、回歸民間的視聽享受,真正體現藝術源于人民,藝術屬于人民。

晚上8時整,以“我的理想•中國夢”為主題的2014云南首屆民間公益春晚正式開演。由昆明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充滿活力的表演《開門紅》,一開場就引爆全場氛圍。120分鐘的晚會精彩紛呈,草根演員們用具有云南民族風情的高水平文藝演出,提前為市民迎來熱鬧的新年氣氛。團結鄉山茶花組合表演的彝族舞蹈《家鄉美》民族特色濃郁,風格突出。云南印象藝術傳承中心表演的藏族舞蹈《踏青》極具高原氣息。李懷秀、李懷福演唱的彝族海菜腔《金鳥銀鳥飛起來》,原汁原味的演繹。
整臺晚會節目內容涵蓋民族美聲、通俗流行、雜技舞蹈等,以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展現云南特有的民族文化,民族風情,全方位的展現了云南的本土特色。
民間春晚源于2009年的北京山寨春晚,后更名為民間春晚,晚會節目來自民間、來自草根、來自基層,所有節目都是在民間反復錘煉的經典精粹。民間春晚的出現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人事的高度關注并一直延續至今,使其成為一道年味十足、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帶給觀眾回歸真實、回歸自我、回歸民間的視聽享受。各地因民族文化不同,也導致了民間春晚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景象。云南首屆民間春晚是繼北京、陜西之后的中國第三家大型民間春晚。
當晚觀眾主要為部分青年農民工、留守兒童、貧困留校大學生、少先隊輔導員、州市在昆團員青年代表和部分困難青少年群體家庭代表。整臺晚會充分體現了民間智慧,讓更多的普通民眾參與表演,可以使整個春晚更“接地氣”, 使觀眾體驗到回歸真實、回歸自我、回歸民間的視聽享受,真正體現藝術源于人民,藝術屬于人民。
整臺晚會節目內容涵蓋民族美聲、通俗流行、雜技舞蹈等,以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展現云南特有的民族文化,民族風情,全方位的展現了云南的本土特色。
民間春晚源于2009年的北京山寨春晚,后更名為民間春晚,晚會節目來自民間、來自草根、來自基層,所有節目都是在民間反復錘煉的經典精粹。民間春晚的出現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人事的高度關注并一直延續至今,使其成為一道年味十足、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帶給觀眾回歸真實、回歸自我、回歸民間的視聽享受。各地因民族文化不同,也導致了民間春晚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景象。云南首屆民間春晚是繼北京、陜西之后的中國第三家大型民間春晚。
當晚觀眾主要為部分青年農民工、留守兒童、貧困留校大學生、少先隊輔導員、州市在昆團員青年代表和部分困難青少年群體家庭代表。整臺晚會充分體現了民間智慧,讓更多的普通民眾參與表演,可以使整個春晚更“接地氣”, 使觀眾體驗到回歸真實、回歸自我、回歸民間的視聽享受,真正體現藝術源于人民,藝術屬于人民。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