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買九虧的郵幣卡內幕操作,誰會淪為下一個接盤俠?
發布: 2016-10-14 16:06:49 作者: 佚名 來源: 北京青年報

在你的身邊,這種“擊鼓傳花“的游戲還在繼續。曾經火爆一時的郵幣卡交易,隨著8月15日天津文化產權交易所郵幣卡交易中心(下稱“天交所郵交中心”)的臨時停盤整頓,背后風險開始露出猙獰一角。這是自去年底郵幣卡虛擬電子交易風險暴露以來,由政府批準的文化產權交易所首次宣布暫停郵幣卡交易。
瘋狂的”郵幣卡“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冒著。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85家郵幣卡交易平臺,郵幣卡品種一共3841件,其中包括獲得地方政府批準設立的文化產權交易所和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天津文交所還只是“”冰山一角“。
40位投資者損失700萬元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郵幣卡電子盤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其問題也逐漸彰顯。2016年6月的一周,一家省級郵幣卡交易中心被指違規,面值1元的郵票被炒至上千元。據了解,這些散戶大都有相同的投資經歷。
一位散戶介紹,自2015年11月開始,有個陌生人主動要求其添加為微信好友。通過這個陌生人,該散戶認識了郵幣卡交易中心旗下一家經紀會員單位的業務員田某,在田某的慫恿下,她進入河北郵幣卡交易中心進行開戶交易。開戶后,田某說他們有專門的分析師團隊,保證只賺不賠。
這位散戶說,和她一樣,很多人都是通過QQ群或一些直播平臺聽所謂的“老師”們的授課,這些“老師”講解和分析股市,并告訴他們要像炒股一樣炒郵幣卡才能只賺不賠。最開始“老師”忽悠著大家不斷買入他所指定的郵票,聲稱肯定會漲,結果也確實如他所料一連串地漲停,但散戶接盤后盤面便出現了跌停,“老師”卻消失得無影無蹤。
一位陶姓資深玩家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電子盤最大的風險就是實控人可能會跑路。據他介紹,今年以來,在全國范圍內電子盤越開越多,可能不少于百家,相當多的交易平臺都是私人設立的,很多原來做大宗商品的電子盤都轉做郵幣卡了。郵幣卡剛上電子盤時,因為交易制度而改變的紅利也被大大稀釋了。
今年以來電子盤明目張膽的騙局不多見了,更多是隱性的,投資者需要警惕其中的貓膩。最重要的是交易所是否正規,交易品種是單純的郵幣卡,還是跟其他商品混雜在一起。專業人士特別提醒廣大散戶,任何交易所都要看其是否正規,不要輕信所謂當地政府的文件。
經偵已介入海西郵幣卡調查海西郵幣卡
經查,海西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于2015年1月1日將郵幣卡上線交易活動,授權承包給北京博惠智遠文化有限公司,相關經營活動均由該公司實施,目前鼓樓經偵大隊已介入調查,尚在調查中。若構成立案條件,公安機關將給予正式立案并調查;若屬民事經濟糾紛事宜,當事人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新聞調查
十入九虧的高風險游戲
天交所郵交中心的突然停盤,也讓郵幣卡交易再度被外界提及。而實際上,這場標榜著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游戲”,最終結局往往是十入九虧。
來自湖南投資者謝呈就是“九虧”之一。盡管他進入郵幣卡交易市場不過四個月,但他的“入局”經歷以及最終結局,與這場高風險游戲的參與者大多類似。
今年4月中旬,從事傳媒工作的謝呈偶然接到一個短信,要他加入一個股票交流群。交流群里,幾位自稱“老師”的人在某直播平臺開設了課堂,每天講解分析股票,并以此吸引了近萬人入群。
謝呈介紹,入群伊始,幾位“老師”還每天分析股市大盤,講解個股,教各種投資策略,但隨后4月底時就不談股票,而引導大家參與郵幣卡交易。
“天天和大家說,郵幣卡市場是剛出來的,風險很低,回報率很高,資金進去打新基本是無風險的套利行為。”謝呈說,“隨后大家就被帶到一個經紀人那開戶,并被分散到各個小群由所謂‘老師’帶著操作,我也因此買了三只郵票。”
這成為謝呈生活的一個轉折點。他介紹,自己剛開始計劃投資郵幣卡“打新”時,一直購買不到,此時“老師”就建議每天漲停掛單。此后,在謝呈持有的一只世博大熊貓票中,當其價格處于300元時打開漲停,突然出現一批貨供散戶購買,再以漲停封死。最后,當價格在500元附近,被連續三天出貨100%,次日則宣布托管人有重大事項停牌,至此世博大熊貓票宣告出貨完成,謝呈由此巨虧。其持有的另外兩只郵票,也最終以此收場。
一位郵幣卡交易投資顧問解釋,上述謝呈所遭遇的經歷,即為典型的“坐莊”行為。他表示,郵幣卡交易 “打新”的配比,多是按其持倉價值優先的原則,也即供申購數量的多寡取決于投資者的持倉市值。“郵幣卡交易中,出現控盤比例高達70%以上的一方非常常見,因為這個市場大量原始股是由那些郵幣集藏大戶直接掛牌上線,很多藏品在他們手里本身已經控盤很高。在這樣的條件下,出現‘坐莊’的現象就非常多。”上述投資顧問說。
8月17日上海某郵幣卡交易市場人士直言,目前郵幣卡交易風險極大,且投資者輸多贏少,而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便是信息不透明及不對稱導致的,“建議不要參與,其它則不便發表言論”。
交易模式之惑
自郵幣卡交易誕生以來,其一直就存在交易模式的“阿喀琉斯之踵”。此次天交所郵交中心的突然停盤,則更讓外界一直詬病的“坐莊”言論坐實。
所謂“借貨模式”,根據天交所內部的定義,指的是由郵幣卡現貨交易商向平臺申請成為出借方,而投資人可以資金作為抵押申請借入藏品并通過平臺交易系統賣出,且在規定時間內買入相同數量及品種的藏品歸還給出借方并支付“借貨”租金。
天交所郵交中心的此種“借貨交易模式”,則可能有違《37號文》中對“標準化合約”做出的定義:一種是由交易場所統一制定,除價格外其他條款固定,規定在將來某一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合約;另一種是由交易場所統一制定,規定買方有權在將來某一時間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者賣出約定標的物的合約。
“就像股票交易中的融券,通俗說就是‘做空’郵幣卡,由于屬于金融衍生品,具有一定杠桿效應。據我了解,入局必虧的概率非常高。”上述郵幣卡交易投資顧問強調,其還表示,“實際上,從‘借貨模式’制定的相關交易規則和風險警示制度可以看出,天交所應是明白其中的巨大風險的,只是試圖通過相關規則制定,來平衡存在的風險和收益。雖然現在檢查結果還沒出來,但在全國各地都下大力整頓清理的環境下,如果一旦坐實違規,天交所的這個模式就宣告失敗了。”
擊鼓傳花模式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郵幣卡投資者都是通過QQ炒股交流群接觸到郵幣卡的,群里所謂的“老師”一般會首先在QQ群或直播平臺中向投資者分析股票走勢,往往會得出炒股不賺錢的結論,并借機向投資者推薦郵幣卡。
一家郵幣卡交易平臺代理商劉標(化名)告訴記者,“郵幣卡主要是一些稀有紀念幣,由文交所購買后轉化為電子盤上的交易。道理跟炒股票一樣,但比股票更方便,可以做T+0交易當天買,如果漲停可以直接出貨。”
劉標表示,一只郵幣卡上市的首日價格會大漲30%,接下來每天上漲10%長達一個月以上。一只叫作“攝影誕生150周年”的郵票品種從十幾元最高漲到過6000多元。
記者了解到,郵幣卡實行T+0交易,一天之內可以反復買賣,但每日有10%的漲跌幅限制,手續費在千分之二左右。交易時間有早中晚盤,除了類似股票交易的早盤和午盤,通常還會有晚上7點到9點的晚盤時間。
與白銀、原油等現貨交易類似,郵幣卡也有“老師”推薦股票和指導交易。但不同的是,郵幣卡交易采取集合競價而非做市商交易,交易沒有杠桿,投入門檻較低,一手就是一張郵票,標的價格呈現單邊上漲或下跌的特征。
并不是每個投資者都能夠享受郵幣卡價格暴漲帶來的投資回報。劉標表示,只有拉來新的客戶才能夠從低價獲得“原始票”,是由系統自動分配到郵幣卡電子賬戶中。而普通投資者申購新票只有一定的“中簽”概率,如果中途買入還能有后市溢價,如果最后接棒可能承擔損失。
按照發展下線的機制,上級代理商會提前透風給下級代理,告知市場進入和退出的時機。劉標告訴記者,“帶客戶做的話,會拿到第一手內部消息,可以先進場再通知團隊下面的人。如果公司主力資金撤出來,會提前通知保證能及時撤資,會告訴你有哪個團隊會撤資,哪個團隊會進來。”
去年10月,沈陽中港大宗商品市場的郵票、茶葉等交易品種價格在持續大幅偏離實物交易價格后突然暴跌,有的品種最低跌至4分錢。據媒體報道,有3.6萬投資者涉及其中,多數都無法退出。目前,沈陽警方仍在對事件進行調查。
涉嫌非法證券活動
今年2月,中國證監會發布《打非清整問答》,其中指出,一些文化類交易場所開展郵幣卡交易,采取連續競價等集中交易方式,是違反國發(2011)38號和國辦發(2012)37號文件規定的。
《打非清整問答》認為,這些交易所吸引大量自然人投資者參與,甚至通過惡意炒作、操縱市場等違規行為獲取不正當收益,嚴重損害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一旦這些交易出現崩盤現象,可能導致投資者血本無歸,風險很大。
根據37號文,地方交易場所不得將任何權益拆分為均等份額公開發行,不得采取集中交易方式進行交易,包括集合競價、電子撮合、做市商等交易方式,不得將權益按照標準化交易單位持續掛牌交易,權益持有人累計不得超過200人等等。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監管者一次次清理整頓,但是非法證券交易活動卻屢禁不止,呈現“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勢。
2011年,天津文交所曾將名畫分割為每份1元面值的標準化證券以便投機炒作,這種模式很快被監管者叫停。不過最近兩年來郵幣卡卻很快取代了前輩在全國各地流行起來。除了各地的文化產權交易所,許多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在原油等現貨交易受到限制后也開始轉戰郵幣卡。
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資深金融律師潘衛平表示,“郵幣卡模式比之前名畫的模式有所收斂,但本質上還是換湯不換藥。一張郵票作為一個交易的單位,看似沒有進行分割,但也采取了證券化,是違反38號、37號文的。”
他表示,證券化交易和原來實物交易是有本質區別的,通常會采取各種方式阻礙提貨,促使交易不斷進行。證券化市場也會出現操縱市場的情況,并存在其他系統性風險,因此需要監管力量的及時跟進。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雖然有些交易所擁有地方政府金融辦或宣傳部門的批文,有大型國企或者事業單位作為股東,但是實際運營者往往是個人,容易受到個人操縱。
上一篇:牙膏監管新規:備案管理頒發化妝品生產... 下一篇: 揭秘世界銀聯驚天騙局 傳銷+非法集資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