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康以新科技聚合新動能,打造大健康產業新引擎
發布: 2018-06-04 08:55:25 作者: 佚名 來源: 衛康

當前,新舊動能轉換是中國經濟面臨的一項迫切任務,而新動能的關鍵要素不是物質資本,而是智力資本、知識資本等無形資本。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發生。衛康也緊跟時代步伐,加快培育新動能。在產業布局和產品研發方面,衛康橫跨生物寡糖、航天康養、醫療美容、蒙山航天康谷四大核心業態,在中國大健康產業中嶄露頭角。

結緣甲殼素
19年前,世紀之交的一個選擇,與甲殼素的一次結緣,從此衛康人的心中種下了一顆健康事業的種子。
1995年,集團董事長、總裁王宗繼辭去公職,涉足商海,拿著給媳婦買嫁妝的5000塊錢,做起了保健品零售生意,開始了艱苦的創業歷程。從1999年開始,集團董事長、總裁王宗繼就開始與中國海洋大學的教授合作,生產一種叫做甲殼素的產品,并由此從批發零售領域邁入生產領域。

2010年,經山東省政府批準,衛康生物集團建立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這個工作站,是沂蒙老區海洋生物科技第一個博士后工作站,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技術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李鵬程領銜擔綱,集中了國內外最優秀的殼聚糖、殼寡糖和氨糖的研究專家、營養學家,集中科技攻關,其中微波新技術制備甲殼素低聚糖、殼寡糖的研究與中試,兩個科研項目,通過了山東省科技廳成果鑒定,并分別獲得國際發明專利和國家發明專利。博士后工作站的建立,對提高衛康生物的科技研發水平、推動中國糖生物技術的進步,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014年4月16日,在衛康人的努力下,殼寡糖被國家成功批準為新資源食品原料,衛康實現了向殼寡糖食品、殼寡糖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行業的成功邁進。
19年來,衛康生物集團從銷售代理到如今擁有中國最大的甲殼素科技館,衛康人用“全力以赴、鍥而不舍”的精神詮釋了新時代的沂蒙精神。集團董事長、總裁王宗繼表示,在未來,衛康要不斷加大對殼寡糖的研發力度,生產出更多高品質的殼寡糖健康產品,造福于中國的中老年健康事業。

擁抱新技術
已成為殼寡糖行業領軍企業的衛康,并不滿足于現狀,而是與時俱進,緊隨時代發展的前沿,掌握更多高新技術,以新科技聚合新動能。
例如航天科技。
2015年初,國家首次提出要“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衛康緊緊抓住這一機遇,在臨沂市率先與中國航天第十二研究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聯合成立錢學森蒙山人體自修復技術研究所,共同推動軍民融合項目——航天康養。

航天康養項目是以“錢學森人體系統論”為理論基礎,以“人體自修復功能”為核心,面向當前慢性疾病高發及亞健康人群普遍化的一套人類健康問題的整體解決方案,由航天康養儀、殼能按摩油膏及航天背養技術手法三部分組成。它是一套綠色療法,是致力于緩解慢性疾病和亞健康的一種無痛、無創的純綠色健康問題解決方案。

航天康養儀從生命科學的角度,著眼于人類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推動了人類健康工作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預防為中心”轉變,為人類健康提供了一種積極的有益探索。
航天康養儀是軍民融合這一國家戰略的結晶,其血液里流淌著高貴的中國航天基因,是中國航天高新技術的體現,充分展示了偉大的科學精神與軍工品質,被譽為軍民融合的典范產品。

去年底,航天康養儀獲得歐盟CE認證。“CE”標志是一種安全認證標志,被視為制造商打開并進入歐洲市場的護照。這標志著航天康養儀已符合歐盟相關要求,具備了歐盟市場的準入條件,為衛康未來開拓歐洲市場鋪平了道路。

又如干細胞技術。
細胞再生組織工程是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之外的第三大技術,是永不落幕的朝陽產業。去年4月2日,“衛康干細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暨干細胞實驗室揭牌儀式新聞發布會”在衛康生物科技園隆重舉行。

集團董事長、總裁王宗繼表示:“實現細胞存儲與轉化,讓天下人生命因我而不同是我的夢想,衛康干細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我們將與廣東萬海細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道,立志建立臨沂市乃至全國最大的細胞存儲銀行,為全國百姓提供持久的抗衰服務和干細胞存儲服務。”

凝聚科研人
2018開年,衛康迎來了一位重量級科研工作者。2月27日,俞夢孫院士及團隊在中國·蒙山航天康谷與衛康生物集團正式簽約俞夢孫院士衛康工作站。俞夢孫,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航空醫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專家,我國航空生物醫學工程的創始人和學術帶頭人。

正式簽約以后,衛康將通過俞夢孫院士現代科技醫學工程技術與康養療法相融合,形成一套標準化的模式體系,為人民健康系統工程的普及和推廣提供實操方法。同時聯合成立“人民健康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聘請俞夢孫院士為“人民健康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錢學森蒙山人體自修復技術研究所”總顧問。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鼓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融通創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衛康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這一點。
集團董事長、總裁王宗繼說:“和什么樣的專家合作,你就有了什么高度。”通過科研合作,衛康先后被批準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東省殼寡糖及其衍生物工程實驗室”等六個國家及省級研發平臺。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6項,形成了“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梯形研發創新結構。

就拿前文提到的衛康干細胞實驗室來說,實驗室云集了來自美國、臺灣、歐美等海外知名專家,核心技術人員皆具有留美博士后背景,集結了以“國家領軍人才”李相魯博士為首席科學家的專家團隊進行技術攻關,以細胞服務為基本點,積極進行產品的更新換代,以再生組織工程服務衛康、服務全人類。

同時,在產學研之路上,衛康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始終站在科研巨人的肩上俯瞰整個行業的發展,由此也引領了行業的發展方向。
結語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和研發是企業長遠、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19年來,衛康始終深耕大健康產業,不遺余力的投入科研創新,精益求精創造出高質量、高品質的產品,不斷推動產品創新和健康管理服務升級,構建起了一個集“甲殼素系列產品、航天康養疾病預防、蒙山醫養結合養老養生”為一體的大健康矩陣,用優良、卓越的品質夯實了百年基業的基石。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衛康人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和“愿天下人生命因我而不同”的偉大愿景,一步步,不畏懼、不退縮,經歷磨難和挫折,最終讓夢想照進現實。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