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康美藥業上游產業鏈:用中藥材種植集群助力產業規范化
發布: 2018-11-27 10:01:16 作者: 佚名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康美藥業自2001上市以來到現在已成為目前國內中醫藥產業業務鏈條更完整、資源更豐富、整合能力更強的龍頭企業。
長期以來,康美藥業推行的"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層黨組織"產業模式在全國多個省份取得良好效果,其經驗被借鑒和傳播到更多扶貧產業及“造血”方式上。據統計,康美藥業已種植中藥材品種50余種,種植面積達30萬畝。康美藥業相關人士指出,于種植戶而言,產業化種植通過打破傳統農作物種植產業格局,減少中間環節,最大程度讓利貧困戶。對企業來說,規模化和標準化種植有利于解決道地藥材可溯源的問題,進而推動全產業鏈平臺的構建及穩固。
涉足通遼地區復制中藥材種植模式
今年7月,康美藥業曾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投資2000萬元在內蒙古通遼市設立全資子公司康美中藥材種植(通遼)有限公司,公司持股100%,法定代表人為嚴新。經營范圍包括蒙中藥材產業項目投資,生產、銷售中藥飲片等(涉及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禁止的項目除外,限制的項目須取得許可后方可經營)。
康美藥業認為,通遼種植公司將主要從事中藥材種植業務,有利于提升公司中藥飲片產品質量,促進公司中藥材基地的標準化、規模化。
實際上,康美藥業此前已在通遼地區有所布局,今年5月開展了蒙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的生態種植,建設有道地藥材烏拉爾甘草、蒙古黃芪等品種育苗基地530畝,2000多畝烏拉爾甘草、蒙古黃芪、苦參、半夏等藥材的仿野生種植基地,并套種松樹苗,優先購買貧困戶的農家肥,聘請奈曼旗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來基地打工,增加貧困戶的收入。
按照康美藥業的規劃設計,種植管理5年,藥材采挖以后,松樹長大成林,既發展了蒙中藥材種植,又綠化了荒山,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豐收,并計劃繼續加大通遼地區種植投入,明年在扎魯特旗流轉土地10000畝發展道地蒙中藥材,擴大在奈曼旗的仿野生種植基地規模,帶動更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康美藥業對通遼地區的投資只是其多年來布局中藥材種植的縮影。一直以來,康美藥業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重視中藥材種植扶貧工作的開展,已在國家特困地區甘肅臨夏州和政縣,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貴州省、云南省的十幾個貧困縣市開展了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工作,種植面積近30萬畝,累積幫扶50000余人次。
與此同時,康美藥業還對貧困戶進行技術培訓,把規范化、標準化的種植管理技術教會農戶,并對當地加工產業給予加工技術、宣傳、銷售等方面的幫扶支持,形成全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在云南普洱、昆明、文山、麗江等地種植基地已惠及貧困戶超過5000余戶,在吉林、遼寧等實施的人參種植產業精準扶貧,已實現土地流轉6300戶,擁有超過4萬畝人參種植基地,帶動4萬多農民從事人參種植,年人均增收3萬元。
打造中藥材產業種植集群
“心懷蒼生,大愛無疆”,這是康美藥業踐行精準扶貧的核心價值觀,多年積累的中藥材全產業鏈,則是康美藥業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21年來,康美藥業一直堅持"用愛感動世界,用心經營健康"的經營理念,正是這樣的理念支持著一個企業的發展,也是這樣的理念使康美藥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熱心公益慈善事業,扶貧濟困助殘助學。
據了解,康美藥業廣泛采取的是“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層黨組織”的產業扶貧模式,通過中醫藥精準扶貧項目有效帶動貧困戶實現就業增收,實現穩定脫貧、長期收益,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努力促進中醫藥產業扶貧從“輸血扶貧”轉向“造血扶貧”,激發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
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模式主要是通過在中藥材適種區建立種植示范基地,對村民進行精準幫扶。貧困戶加入企業或合作社,跟其簽訂合同,統一品牌。企業(合作社)負責種苗、肥料等原料的供應、技術指導以及產品回收,帶動貧困戶開展標準化中藥材種植。同時,幫扶企業(合作社)依托中醫藥產業項目,加大培訓力度,采取集中辦班、現場指導、咨詢服務等形式,開展科學化技術普及培訓。
“無論是對企業還是當地農戶來說,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的建成是一種雙贏。”該人士表示,規模化種植帶動中藥材產業向市場化、規模化發展,也改善了當地群眾的生活水平。康美藥業自有的全產業鏈平臺又能夠“消化”掉道地中藥材,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整個中藥產業的標準化。
以云南昆明東川區為例,康美藥業在東川區云坪村種植當歸380畝作為示范基地,現場對農戶開展種植技術培訓。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層黨組織”的扶貧模式,貧困戶獲得土地流轉增收、效益分紅創收、務工保收等三項收入,帶動71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東川區坪子村種植基地中藥材示范種植面積達580畝,幫扶42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脫貧,共帶動822戶農戶種植中藥材黨參、當歸、丹參、黃芩等3000余畝。丹參、黃芩、黃精、天門冬等中藥材長勢喜人,即將迎來大豐收。公司還計劃在種植基地周邊投資建設中藥材綠色加工廠,讓當地農戶種植出來的中藥材就近加工和銷售。長期發展的產業能更好地幫助和引導貧困戶,把中藥材產業扶貧工作做成可持續發展的事業。
目前,康美藥業已規劃云南、湖北、安徽、湖南、貴州、廣東、甘肅、吉林、內蒙古等多個地區,結合地方資源,借助康美集團深厚技術積累,發力基礎產業,搭建中藥種植產業戰略高地。康美藥業嚴格要求自身產品品質,追求企業自律,得到行業好評、國家認可。近年來,康美藥業更是參與制定了多個領域的700多項國家中醫藥標準。
而在2017年中國中藥協會的“優質道地藥材示范基地”評選活動中,康美藥業旗下康美新開河(吉林)藥業有限公司和集安大地參業有限公司主產的人參、康美藥業(文山)藥材種植管理有限公司主產的三七、康美(亳州)世紀國際中藥有限公司主產的菊花等藥材道地、品種優良、品質保證,獲得社會各界的認可。四家子公司憑借在道地藥材的保護與規范化種植中的杰出貢獻,獲評為“優質道地藥材示范基地”。
中醫藥業務數據靚麗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1年上市之后,康美藥業的盈利能力就一直在持續增強。2001年,康美藥業凈利潤為2916萬元,在此后的16年內,其凈利潤每年都保持增長。2017年,康美藥業凈利潤已經達到41.01億元,是2001年凈利潤的140.64倍。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共有7家醫藥企業凈利潤超過20億元,分別是康美藥業、白云山、上海醫藥、恒瑞醫藥、云南白藥、新和成和復星醫藥,康美藥業以38.5億元高居行業榜首。
而在中醫藥產業上,康美藥業的數據也十分亮眼。2018 年前三季度,公司堅持以中藥飲片為核心,以中藥飲片為核心,以智慧藥房、智慧藥柜為抓手,以“藥葫蘆”為服務平臺,做好做大做強中醫藥全產業鏈。康美藥業目前是國內業務鏈條較完整、醫療健康資源較豐富、整合能力較強的中醫藥企業之一,公司與全國2000余家醫療機構、約20萬家連鎖藥店建立了深度業務合作關系。中藥板塊是康美藥業目前營業收入占比最高的業務板塊,而其中藥飲片業務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產銷規模排名第一。
古人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康美藥業能夠坐穩中醫藥產業的龍頭位置,也非一日之偶爾。“中醫藥作為過去幾千年來人們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今天更以其獨特的優勢與現代醫學體系互相補充,成為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的堅定力量。”康美藥業董事長、總裁馬興田說。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人類健康的良方。康美藥業積極弘揚中醫藥文化,做大做強中醫藥產業,讓中醫藥更好地服務于人類健康,充分發揮中藥材資源優勢,搶抓國家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促進文化旅游與中醫藥文化的深度融合。
馬興田表示,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杰出代表之一,已經傳播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靚麗名片和重要載體。康美藥業緊跟國家腳步,以中藥種植為基礎,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提升中醫藥影響力。
上一篇:康美醫院女性整體康復中心盛大開業 下一篇: 康美時代云商核心高峰論壇在鄭州勝利落...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