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阿阿膠秦玉峰:全球最大“驢倌兒”眼中的養驢扶貧
發布: 2019-04-02 16:20:08 作者: 佚名 來源: 經濟日報

整天嘴角掛著微笑、臉龐紅撲撲的秦玉峰有很多頭銜: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中國畜牧業協會驢業分會會長等等,他還有一個霸氣的綽號:“全球最大的驢倌兒”。遍布全國的20個毛驢藥材標準養殖示范基地和正在實施的兩個“百萬頭”計劃,超過600多萬頭毛驢供他“調遣”,他不當這個“驢司令”,那誰有資格當?

秦玉峰的微信頭像是他騎驢看賬本的卡通形象,人和毛驢都很愉悅。秦玉峰的笑是有底氣的,從他2006年主掌帥印以來,東阿阿膠從一味尋常的補血中藥成功轉型為“滋補國寶”,年銷售收入從10.75億元增長到73.38億元,年利潤從1.53億元增長到20.85億元;毛驢當然也有理由“開心”,自打秦玉峰當上“驢司令”,“把毛驢當藥材養”、“毛驢活體循環開發模式”讓毛驢綜合價值提升6倍以上,單頭毛驢價格3年增長了3000元。
小黑驢兒,白肚皮,粉鼻子粉眼兒小灰蹄兒。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憨態可掬的毛驢傳統役用功能沒落。加之中國畜牧業以豬牛羊為主導,導致了毛驢存欄量持續走下坡路。蒙東遼西天龍牧業總經理張向陽曾向秦玉峰訴苦,驢產業不被重視,很多老專家覺得前途渺茫,都改行研究兔子去了。阿膠的主要原材料是驢皮,100多家阿膠企業虎視眈眈共謀一張驢皮,阿膠越產越多,毛驢卻越來越少。“一皮難求”,整個阿膠行業面臨無“皮”下鍋的窘境。
“沒有驢就沒有驢皮,沒有驢皮就沒有阿膠,沒有阿膠就讓中華民族失去了一塊中醫藥的活化石。從這個角度來看,驢就是東阿阿膠的命根子。”
好驢出好皮,把驢當成命根子的秦玉峰首先想到要改良東阿黑毛驢的基因。藏野驢耐力好,可以在高原上和吉普車賽跑,免疫力強。當放到高原上的第一頭東阿黑毛驢母驢懷孕產駒后,秦玉峰喜出望外,跑到青藏高原上去給驢駒過滿月。
僅靠一層驢皮拉不動驢產業,秦玉峰清醒地看到,必須加強驢的活體循環開發。他算了一筆細賬,驢奶和牛奶、羊奶相比,更接近母乳成分。一頭產奶母驢一天產奶1.5公斤,驢奶40元一公斤,這就是60元。母驢的產乳期是六個月,這6個月里每天60元,一共就是10800元。“養一頭東阿黑毛驢相當于多種二畝地,可以讓老百姓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可以說,一頭毛驢就是一個小銀行,貧困地區的農民們完全能牽著毛驢奔小康。”保證驢皮供應的初衷,卻讓秦玉峰意外地發現了一條“精準扶貧”之路。
東阿阿膠在全國毛驢存欄第一縣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實施了金融租賃、小規模大群體的產業化養殖模式,帶動當地毛驢存欄增由原20萬頭增長到40萬頭,三年讓養殖戶增收20億元。在巴林左旗投入1500萬元設立養驢扶貧基金會,幫助全村274戶實現脫貧奔小康,成為內蒙古產業脫貧致富的標桿。目前,東阿阿膠在山東、內蒙古、新疆、遼寧、青海等地建成毛驢藥材標準養殖示范基地20個,帶動全國養驢戶合計增收180億元,先后投入扶貧資金達2億元,輻射帶動投資15億元,惠及全國1000余個鄉(鎮)、2萬多貧困戶、6萬多貧困人口。2017年,秦玉峰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
作為“驢代表”,秦玉峰多次在國家、省、市等層面為毛驢產業鼓與呼。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秦玉峰提交了《關于積極參與環京津和“三區三州”產業扶貧暨推動三北地區養驢業發展的建議》。在秦玉峰的觀念中,為毛驢爭待遇,就是為廣大貧困人口爭收益;為毛驢產業奔走,就是為貧困戶可持續增收致富爭未來。在他的廣泛呼吁和積極努力下,毛驢產業和毛驢扶貧引起了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得到了國家部委和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全國草食畜牧業發展規劃(2016-2020)》,首次將驢作為特色禽畜列入畜牧業的發展規劃,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給予5000萬元的驢產業項目資金,支持毛驢產業發展。聊城市率先出臺全國首個養驢精準扶貧扶持政策,并將東阿縣打造成為全國規模化毛驢養殖第一縣。目前,遼寧、吉林、內蒙古、山西、寧夏、山東、甘肅、陜西等12省(區)的20個市(縣)相繼出臺34個與精準扶貧相結合的養驢扶持政策文件,15省68市縣與東阿阿膠簽訂毛驢養殖戰略合作協議,全國多地將毛驢產業作為脫貧攻堅、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村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舉措。
在秦玉峰看來,養驢扶貧是一根甘蔗兩頭甜,在產業鏈上游,讓群眾致富脫貧,助力鄉村戰略實施;在產業鏈下游,為傳統名貴中藥材阿膠產業提供原料保障,助力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增強中醫藥文化自信。騎驢看賬本的秦玉峰,不亦樂乎。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