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迪:小孝養身 中孝養心 大孝養志 至孝養慧
發布: 2019-04-18 10:24:36 作者: 佚名 來源: 雙迪

孝,在中華民族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最早進入家庭觀念中的倫理道德范疇。

傳說堯時,“虞舜,性至孝”,感天動地,“帝堯聞之,遂以天下讓焉”。這可能就是中華孝文化的雛形。雙迪深諳“孝”字真諦,在成立之初,就以孝、愛、家、和四個字作為企業文化中的精髓:用孝文化服務用戶,用愛文化回報社會,用家文化凝聚員工,用和文化團結伙伴。四字合一,才有氣魄、有能力喊出“立足生命科學 造福人類健康”的雄心壯語!
小孝養身
以物養親,盡心養親,使父母衣食無慮,能滿足親人衣食住行等物質需要。這就所謂的小孝;雙迪在員工入職的時候,就把這種孝文化融入到員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
能成為雙迪員工的首要條件就是遵守孝道。對此公司專門制定了獨有的《孝道宣言》,成為員工入職的道德衡量標準之一。“發真誠心 做真孝子,從我做起,從此做起:對父母雙親,真誠、周到、樸實、自然、親切,事諸父如事父,從孝一人到孝眾人……”從對自己父母的衣食住行的小孝做起,才能做到對其他的人無私奉獻的大孝。這也和一千多年前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的“不以善小而不為”的道理有異曲同工之妙。

雙迪《孝道宣言》全文
其次,雙迪為家人提供行孝保障和知行基礎,通過崗位職能和孝道文化的雙重培訓,讓家人們入則愛崗敬業、盡職盡責,出則盡孝愛家、尊師敬老。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升華,也是對人性和本源的回歸。

特邀國學大師作《國學智慧、孝愛家和》專題培訓
中孝養心
能滿足親人的心愿,讓他們順心遂意,內心安樂,這就是所謂中孝。在雙迪人的血液中,骨子里就流淌著這種孝愛文化,并把從對父母長輩的孝升華到對顧客、消費者的孝。
《二十四孝》中,漢文帝為母親嘗湯藥的故事廣為流傳:母親久病臥床,文帝日夜守護在床前,親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二十四孝中的文帝親嘗湯藥》
雙迪人把這種“為母嘗藥”的孝愛發揮的淋漓盡致。在研發和生產產品時,始終將“孝心、愛心、實心、仁心、恒心”這五心獨家配方融入到產品研發、生產、銷售中去。孝心和愛心就是把做產品當成是給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做吃的,帶著感情去做。無論是公司的研發還是生產人員,都會反復驗證產品品質,并親自試用,只有自己放心,家人和朋友才更安心。

雙迪“五心”生產車間
董事長潘曉非女士在致雙迪家人們的家書里強調:不要把產品銷售看做一種簡單交易,在相惜相知的家庭里為家人送健康,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善事,更何況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健康的意愿和需求。
在雙迪人心目中,消費者不僅僅是顧客,更是我們的朋友、親人、父母……雙迪如“小棉襖”一般,為家人提供放心、安全的產品和真誠、周到的服務。
大孝養志
能幫助親人獲取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實現志愿,這就是所謂的大孝。雙迪自創辦之日起,不僅用一份大健康事業匯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志同道合者,更用孝愛家和感化著珍奧雙迪的每一個人,并將其升華成一種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自珍奧雙迪成立伊始,孝文化建設始終遵循“述而不作”的作風,下級照著上級做,新員工照著老員工做,久而久之,孝文化已成員工們自覺弘揚的精神,成為企業發展的寶貴財富。多年來,珍奧雙迪舉辦了多種多樣的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對家人的孝心。

開展“中國關愛老年健康愛心工程”
舉辦“中國關愛老年健康愛心工程”及“全國敬老愛老主題教育活動”,活動融入很多健康、文娛元素,為天下老年人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同時斥資在全國范圍內公演話劇《瘋娘》,舉辦“全國中老年人健康游“”等多種形式,弘揚中華孝文化。
從一人孝到眾人孝,再到孝眾人,在多年發展當中,公司常懷感恩之心,常為孝愛之行,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國家、反哺社會。
至孝養慧
而能幫助親朋好友明白人生的真諦,擁有真正的生活智慧,這是所謂的至孝。這種智慧的結晶體現在雙迪文化中,就是其創辦人陳玉松先生在《絕對財富》一書里提出的孝商。

所謂的孝商就是孝心,是理體的初心,是全關系的原點,是以孝道為初發心和原點,道德、意識、情感、操行、知行合一的思想力,是孝心之念與孝道之行的精神、價值鏈接。
以孝行商,就能懂得感恩,這里有對員工的感恩,感謝員工的每一份付出;有對客戶的感恩,感謝客戶對企業的青睞。心中存孝的人,行商必正。行孝的企業是孝企,企業的員工“人人都成為孝子,在家孝父母,在外孝敬天下父母,做天下父母的貼心小棉襖,給他們帶來健康、長壽、幸福、快樂!

在雙迪多年發展歷程中,孝字一以貫之,一手孝道,一手商道,堅持揚大愛、踐孝行,順應了經濟規律、道德倫常,才能夯實了事業的堅實基礎,獲得了無比強大的文化自信。這種孝文化也會隨著雙迪事業的騰飛而源遠流長、繼往開來!
上一篇:“金普”鏈“雙迪”,增添新動力 下一篇: 雙迪:產品這樣分類,還怕自己記不住嗎?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