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里看花—中國直銷!
發布: 2002-12-03 00:00:00 作者: 曲玉軍 來源:

突然有人問我:11月1號之后、中國還有直銷業嗎?
我告訴他,直銷這個詞匯原本就不屬于今天的這個行業!
今天我們從事的這個行業確切的稱呼應該是---傳銷!
每位直銷的研究學者和資深從業者都知道,今天的中國直銷行業,在98、4、21以前是被稱作傳銷的,目前其他華語地區如:臺灣、新加坡等地、依然使用傳銷這個詞匯。
在98年4月21日、中國政府頒布了《禁止傳銷條例》禁止了傳銷經營,后又審批安利等10家轉型經營傳銷企業,但是由于傳銷市場當時經過多年的無序發展、受到老鼠會的影響,市場極度混亂,傳銷這個詞匯在中國已經沒有生存的余地了,大批傳銷企業為了生存,紛紛改換“馬甲”,當時出現很多新興詞匯,例如:直復營銷、人際網絡營銷,無店鋪銷售,直銷等,在99年的時候,直銷這個詞匯才被廣大傳銷大企業所普遍采用,而后一些小的企業也隨之跟進,“傳銷”那個詞匯在政府和企業、民間自然也就成為了“非法”的代名詞。
由直銷這個名詞伴隨著走過了不平凡的7年,11月1日實施的《禁止傳銷條例》已經讓傳銷這個詞匯徹底喪失了翻身的機會!12月1日實施的《直銷管理條例》也讓多層次直銷失去了生存的權利!
那么今天中國政府對直銷行業“禁多放單” ,中國上千家以團隊計酬的直銷型企業能響應嗎?
答案是肯定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企業退出直銷經營或者能響應政府“禁多放單”的規定,很大一部分直銷型企業都不原意或不會放棄團隊和多層次計酬,那么面對中國直銷管理規定頒布在即,他們將怎么去面對呢?
此時我不由的想起了98年4月21日的那一幕-----傳銷企業變身直銷!
企業和政府再次玩起了老游戲。
就像98年傳銷變身直銷一樣,7年后的今天、直銷又變身了電子商務、連鎖經營或者什么店鋪加雇用推銷員的形式,企業和政府一直在玩捉迷藏的游戲,也可以說98年企業和政府玩的那場游戲,今天又再次重演了!
在今天中國直銷禁止團隊計酬之際,大批直銷企業紛紛變身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等等,也就是說把團隊以及團隊計酬轉入電子商務或連鎖經營,這是直銷的變種呢?還是新興營銷方式的誕生呢?
規模比較大的直銷型企業在眾目睽睽之下做的躡手躡腳,除了無奈只有無奈!而那些曾經在這幾年中肆意發展的偽直銷企業,現在突然改頭換面,變成了電子商務、連鎖經營或者是什么店鋪加推銷員的模式,但是背地里還是進行大規模的多層次團隊銷售和實施多層次計酬、確實活的不亦樂乎!悠哉、悠哉!
企業的名字我這就不提了,但是這樣的企業在中國不是一家兩家?這樣的團隊不是一個兩個?
讓筆者不由得感嘆中國直銷到底怎么了?中國政府到底怎么了?
難道傳銷作亂了,政府禁止了傳銷,于是乎所有的傳銷企業都變身了直銷,那么今天政府又禁止多層次直銷,直銷企業又迅速的變身電子商務、連鎖經營什么店鋪加推銷員的模式等等諸如此類的,等若干年后政府在禁止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等,這些企業在“創新”出另一個新的詞匯!
大家一次又一次的玩著這種捉迷藏的游戲,真的有意思嗎?
疏利于堵、疏則通、堵則變。這是一個不變的法則!
98年之后、中國直銷企業一直在夾縫和歧視中生存、真正規范運作的企業根本找不出幾家,有哪家直銷企業的老總敢站出來大聲的說:“我們的企業運作是最規范的” 。沒有!沒有!反而是很多規范運作的企業由于多種原因早已“敗走麥城” !
面對這些年中國直銷市場愈發紛亂的局面、有一部分企業選擇了沉默,他們或是放棄直銷模式,或是低調運作、伺機轉變經營模式,這些都是具備一定實力的企業,都是在直銷進入之初就投身直銷浪潮中的企業、或者是經歷了98年直銷退市的企業,都是在直銷行業打拼多年的規范性、成熟性的直銷企業。
今天是政府把他們推向了死亡的邊緣。
不容回避的是,中國直銷天下外資直銷企業在策馬揚鞭,內資直銷產業整體規模相對來說仍然很弱小。
目前中國直銷市場總額僅幾家外資就以占半壁江山,內資直企起步較晚,又生存與動蕩之中,80%多都處于起步階段,能與外資真正抗衡的找不出幾家,當外資大批進入中國的時候,必然會出現外資企業一統江山的局面,正在起步的很多弱小內資直企必定會被外資扼殺于搖籃之中。
由于中國古老文化的影響,似乎管理者更擅長居高臨下去審視。所以,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團隊就非常強調一個“管”。但在多變的直銷行業中,單一個管字是不夠的!
顯然管理滯后和政府所錯扮“角色“已成為直銷行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我們是否能將眼光放遠、再放遠,我們會看到無數知名的國際直銷巨頭正向著國內市場虎視眈眈。
難道“禁多放單”真的能阻止國際直銷巨頭的大舉進入嗎?
難道“禁多放單”真的能讓襁褓中的內資直銷企業迅速崛起嗎?
難道“禁多放單”真的能讓中國的直銷市場更加規范嗎?
目前所看到的是中國直銷市場愈發紛亂、愈發讓人看不懂,看到的是規范運作企業的無奈和退出,看到的是偽直銷企業和非法傳銷的肆意發展、在侵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那些可憐的老百姓不是富翁、不是大款、他們多數是下崗職工、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他們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不是揀來的,是辛辛苦苦攢下的,但是在這些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的時候,政府到底作了什么?
我承認本土直銷企業是需要政府的體恤、幫扶,但是在這場遲早會到來的競爭、遲早要有的激烈對抗,“與狼共舞” ,才是最強悍的舞者!才會跳得快樂、跳得有所盈利、有所發展!
面對這樣的一個事實的局面,不知政府做何感想呢?是時候該反思了!
企業和政府的關系就好似魚和水一樣,要想使直銷這個游戲能夠正常進行,政府不單單只是設立正確的規則和當好的裁判這么簡單的問題 。政府應逐步調整自己在不同行業和社會關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否則就會出現政府對行業不了解產生管理滯后、脫臼的問題,以至于行業產生混亂。
面對直銷行業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現實問題、社會問題,中國直銷已經明顯偏離了它所應走的正確軌道,政府不應該再“坐而觀其變,應該行而引其勝”,應該正確引導直銷企業以及直銷行業,并入正確的軌道!
一個事實存在的問題
非法傳銷的滋生以及偽直銷企業的迅速發展有一重要的原因,在98年中國發布"禁止傳銷條例"后就出現了這個的問題,這是一個事實存在的問題、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地方保護主義!
地方保護主義現象不僅存在某些直銷型企業,許多非法傳銷組織也于所在地有些官員勾結在一起,而且現在是愈演愈烈!
很多企業的老總在所在地都是什么市政協委員、市人大代表、青年企業家等等名頭一大堆,很多企業的多層次團隊活動市場也都局限于兩、三個省,有的直銷型企業擴展到的其他省份,但是目前都在收縮自己的“戰線”,改頭換面后退回到本省謀求發展,為什么呢?因為其在當地有一定的影響力和關系網!
在河北、河南、遼寧、廣西等省份的某些城市,一個城市的非法傳銷從業人員就超過幾萬人,每天傍晚,街上三三兩兩、步履匆匆,切切私語的,都是從事非法傳銷的人員,難道政府一點都不知道嗎?
非法傳銷受害者,以及民間反傳銷聯盟組織的成員,每天都有舉報的,可是這些城市的相關管理部門不是不予理會就是態度及其惡劣,難道這單單是巧合嗎?
甚至有些非法傳銷組織的組織者竟然對下面的說,只能在他規定的城市活動,超出他所規定的城市出現什么問題后果自負,如果在規定的城市內出現任何問題,他來“擺平”!
有一個城市的公安部門在筆者以及線人的強烈要求下,確實出動警力,抓捕了一批非法傳銷高級別組織者。但是一個月后,網頭和幾個級別較高的都安然無事的出來了,經了解是每人繳納了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罰金才被放出來,至今幾個高級別的轎車到現在依然沒有歸還。
于是筆者到當地公安部門問及此事,對方很強硬地告訴筆者,無法定性為非法傳銷,所以就放人了。既然是無法定性,為什么交錢的人出來了,沒交錢的還關在里面?現在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有些人依然關在里面,都無法定性為非法傳銷,我就不知道當地公安部門是依照什么罪行來關押這些人的!就因為他們拿不出錢來贖身嗎?公安機關本應是正義的化身,而不是邪惡的幫兇。但此時此刻,正義在這里就顯得如此蒼白!
如果有這種現象存在,即便是政府出臺再嚴謹、縝密的直銷法規,也是無濟于事。因為會有一些政府內的"蛀蟲",在金錢的引誘下會視法律法規于不顧,挺而走險,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對策!
所以說:在中國政府實施直銷法規和管理直銷行業的同時,應考慮消除這個事實存在的問題或者說隱患!
我告訴他,直銷這個詞匯原本就不屬于今天的這個行業!
今天我們從事的這個行業確切的稱呼應該是---傳銷!
每位直銷的研究學者和資深從業者都知道,今天的中國直銷行業,在98、4、21以前是被稱作傳銷的,目前其他華語地區如:臺灣、新加坡等地、依然使用傳銷這個詞匯。
在98年4月21日、中國政府頒布了《禁止傳銷條例》禁止了傳銷經營,后又審批安利等10家轉型經營傳銷企業,但是由于傳銷市場當時經過多年的無序發展、受到老鼠會的影響,市場極度混亂,傳銷這個詞匯在中國已經沒有生存的余地了,大批傳銷企業為了生存,紛紛改換“馬甲”,當時出現很多新興詞匯,例如:直復營銷、人際網絡營銷,無店鋪銷售,直銷等,在99年的時候,直銷這個詞匯才被廣大傳銷大企業所普遍采用,而后一些小的企業也隨之跟進,“傳銷”那個詞匯在政府和企業、民間自然也就成為了“非法”的代名詞。
由直銷這個名詞伴隨著走過了不平凡的7年,11月1日實施的《禁止傳銷條例》已經讓傳銷這個詞匯徹底喪失了翻身的機會!12月1日實施的《直銷管理條例》也讓多層次直銷失去了生存的權利!
那么今天中國政府對直銷行業“禁多放單” ,中國上千家以團隊計酬的直銷型企業能響應嗎?
答案是肯定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企業退出直銷經營或者能響應政府“禁多放單”的規定,很大一部分直銷型企業都不原意或不會放棄團隊和多層次計酬,那么面對中國直銷管理規定頒布在即,他們將怎么去面對呢?
此時我不由的想起了98年4月21日的那一幕-----傳銷企業變身直銷!
企業和政府再次玩起了老游戲。
就像98年傳銷變身直銷一樣,7年后的今天、直銷又變身了電子商務、連鎖經營或者什么店鋪加雇用推銷員的形式,企業和政府一直在玩捉迷藏的游戲,也可以說98年企業和政府玩的那場游戲,今天又再次重演了!
在今天中國直銷禁止團隊計酬之際,大批直銷企業紛紛變身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等等,也就是說把團隊以及團隊計酬轉入電子商務或連鎖經營,這是直銷的變種呢?還是新興營銷方式的誕生呢?
規模比較大的直銷型企業在眾目睽睽之下做的躡手躡腳,除了無奈只有無奈!而那些曾經在這幾年中肆意發展的偽直銷企業,現在突然改頭換面,變成了電子商務、連鎖經營或者是什么店鋪加推銷員的模式,但是背地里還是進行大規模的多層次團隊銷售和實施多層次計酬、確實活的不亦樂乎!悠哉、悠哉!
企業的名字我這就不提了,但是這樣的企業在中國不是一家兩家?這樣的團隊不是一個兩個?
讓筆者不由得感嘆中國直銷到底怎么了?中國政府到底怎么了?
難道傳銷作亂了,政府禁止了傳銷,于是乎所有的傳銷企業都變身了直銷,那么今天政府又禁止多層次直銷,直銷企業又迅速的變身電子商務、連鎖經營什么店鋪加推銷員的模式等等諸如此類的,等若干年后政府在禁止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等,這些企業在“創新”出另一個新的詞匯!
大家一次又一次的玩著這種捉迷藏的游戲,真的有意思嗎?
疏利于堵、疏則通、堵則變。這是一個不變的法則!
98年之后、中國直銷企業一直在夾縫和歧視中生存、真正規范運作的企業根本找不出幾家,有哪家直銷企業的老總敢站出來大聲的說:“我們的企業運作是最規范的” 。沒有!沒有!反而是很多規范運作的企業由于多種原因早已“敗走麥城” !
面對這些年中國直銷市場愈發紛亂的局面、有一部分企業選擇了沉默,他們或是放棄直銷模式,或是低調運作、伺機轉變經營模式,這些都是具備一定實力的企業,都是在直銷進入之初就投身直銷浪潮中的企業、或者是經歷了98年直銷退市的企業,都是在直銷行業打拼多年的規范性、成熟性的直銷企業。
今天是政府把他們推向了死亡的邊緣。
不容回避的是,中國直銷天下外資直銷企業在策馬揚鞭,內資直銷產業整體規模相對來說仍然很弱小。
目前中國直銷市場總額僅幾家外資就以占半壁江山,內資直企起步較晚,又生存與動蕩之中,80%多都處于起步階段,能與外資真正抗衡的找不出幾家,當外資大批進入中國的時候,必然會出現外資企業一統江山的局面,正在起步的很多弱小內資直企必定會被外資扼殺于搖籃之中。
由于中國古老文化的影響,似乎管理者更擅長居高臨下去審視。所以,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團隊就非常強調一個“管”。但在多變的直銷行業中,單一個管字是不夠的!
顯然管理滯后和政府所錯扮“角色“已成為直銷行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我們是否能將眼光放遠、再放遠,我們會看到無數知名的國際直銷巨頭正向著國內市場虎視眈眈。
難道“禁多放單”真的能阻止國際直銷巨頭的大舉進入嗎?
難道“禁多放單”真的能讓襁褓中的內資直銷企業迅速崛起嗎?
難道“禁多放單”真的能讓中國的直銷市場更加規范嗎?
目前所看到的是中國直銷市場愈發紛亂、愈發讓人看不懂,看到的是規范運作企業的無奈和退出,看到的是偽直銷企業和非法傳銷的肆意發展、在侵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那些可憐的老百姓不是富翁、不是大款、他們多數是下崗職工、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他們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不是揀來的,是辛辛苦苦攢下的,但是在這些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的時候,政府到底作了什么?
我承認本土直銷企業是需要政府的體恤、幫扶,但是在這場遲早會到來的競爭、遲早要有的激烈對抗,“與狼共舞” ,才是最強悍的舞者!才會跳得快樂、跳得有所盈利、有所發展!
面對這樣的一個事實的局面,不知政府做何感想呢?是時候該反思了!
企業和政府的關系就好似魚和水一樣,要想使直銷這個游戲能夠正常進行,政府不單單只是設立正確的規則和當好的裁判這么簡單的問題 。政府應逐步調整自己在不同行業和社會關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否則就會出現政府對行業不了解產生管理滯后、脫臼的問題,以至于行業產生混亂。
面對直銷行業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現實問題、社會問題,中國直銷已經明顯偏離了它所應走的正確軌道,政府不應該再“坐而觀其變,應該行而引其勝”,應該正確引導直銷企業以及直銷行業,并入正確的軌道!
一個事實存在的問題
非法傳銷的滋生以及偽直銷企業的迅速發展有一重要的原因,在98年中國發布"禁止傳銷條例"后就出現了這個的問題,這是一個事實存在的問題、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地方保護主義!
地方保護主義現象不僅存在某些直銷型企業,許多非法傳銷組織也于所在地有些官員勾結在一起,而且現在是愈演愈烈!
很多企業的老總在所在地都是什么市政協委員、市人大代表、青年企業家等等名頭一大堆,很多企業的多層次團隊活動市場也都局限于兩、三個省,有的直銷型企業擴展到的其他省份,但是目前都在收縮自己的“戰線”,改頭換面后退回到本省謀求發展,為什么呢?因為其在當地有一定的影響力和關系網!
在河北、河南、遼寧、廣西等省份的某些城市,一個城市的非法傳銷從業人員就超過幾萬人,每天傍晚,街上三三兩兩、步履匆匆,切切私語的,都是從事非法傳銷的人員,難道政府一點都不知道嗎?
非法傳銷受害者,以及民間反傳銷聯盟組織的成員,每天都有舉報的,可是這些城市的相關管理部門不是不予理會就是態度及其惡劣,難道這單單是巧合嗎?
甚至有些非法傳銷組織的組織者竟然對下面的說,只能在他規定的城市活動,超出他所規定的城市出現什么問題后果自負,如果在規定的城市內出現任何問題,他來“擺平”!
有一個城市的公安部門在筆者以及線人的強烈要求下,確實出動警力,抓捕了一批非法傳銷高級別組織者。但是一個月后,網頭和幾個級別較高的都安然無事的出來了,經了解是每人繳納了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罰金才被放出來,至今幾個高級別的轎車到現在依然沒有歸還。
于是筆者到當地公安部門問及此事,對方很強硬地告訴筆者,無法定性為非法傳銷,所以就放人了。既然是無法定性,為什么交錢的人出來了,沒交錢的還關在里面?現在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有些人依然關在里面,都無法定性為非法傳銷,我就不知道當地公安部門是依照什么罪行來關押這些人的!就因為他們拿不出錢來贖身嗎?公安機關本應是正義的化身,而不是邪惡的幫兇。但此時此刻,正義在這里就顯得如此蒼白!
如果有這種現象存在,即便是政府出臺再嚴謹、縝密的直銷法規,也是無濟于事。因為會有一些政府內的"蛀蟲",在金錢的引誘下會視法律法規于不顧,挺而走險,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對策!
所以說:在中國政府實施直銷法規和管理直銷行業的同時,應考慮消除這個事實存在的問題或者說隱患!
上一篇:曲玉軍:就最近一些媒體對完美公司的報... 下一篇: 非法傳銷政府是“默許”?還是“禁止”?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