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對草案評說民族直銷品牌如何應對直銷法
發布: 2004-11-02 00:00:00 作者: only 來源:

來源:中國企業報
2004年底,在承諾最后期限到期之前,國家直銷立法已是箭在弦上!今年10月,全國廈門直銷會議就是直銷立法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征兆!
據悉,參加此次大會的企業有22家。美國安利、雅芳、仙妮蕾德等共16家外資企業被邀請參會。其中,1998年“31號文”10家被允許在中國以“店鋪+推銷員”模式開展業務的轉型企業代表參會則早在意料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國內6家內資企業首度現身。這6家內資企業是大連珍奧核酸、北京的中國新時代健康產品公司、福建福龍公司以及天獅等。
然而據筆者了解,此次直銷法草案所規定直銷企業的門檻非常高,入市條件和經營資格完美得近乎苛刻,對內資直銷企業入圍十分不利。比如外資準入指標:公司投資額須達到1000萬美元,在海外有3年以上直銷從業管理經驗,并要求是世界直銷聯盟組織成員。內資準入指標簡單而嚴厲:企業申請申報之前,該企業須連續3年年營業額累計超過5億元人民幣。
為此業界對草案評說,“按此草案規定,內資企業將無一家符合條件,目前,除了已變為外資身份的天獅,沒有一家連續3年的累計年銷售額可以達到5億元。”“這些條款幾乎是為外資量身打造。要達到5億元的年銷售額這樣的標準,只能是安利、雅芳等外資企業才能夠達到。”
因此直銷法劍指在即,對我們的民族直銷品牌來說,這究竟是一次高速成長的機會,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危機?我們民族直銷企業及其品牌出路何在,如何應對?
一是以多種方式積極引進國內大型企業參與民族直銷業。國內現存的民族直銷企業大多實力不濟,欠缺永續經營的基礎,要真正建立民族直銷品牌,與外商投資直銷企業相抗衡,必得有一些真正強大實力背景的公司來主持發展這個局面,以并購、控(合)股、轉讓或拍賣、托管等形式引進大型國有企業集團的資本,不然連直銷業門檻也邁不過去。但直銷領域國企似乎沒有太多的經驗,因此也需要一些試點推廣工作。
二是提高民族直銷企業管理水平。我國民族直銷業在直銷管理水平、模式運作上明顯不如洋企,因此必須對管理層作系統、全面的直銷培訓,管理層應首先成為直銷專家。對企業高管層,可讓其出國學習,學習海外先進的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經驗技術,理解掌握海外正規直銷模式,然后回國任職操作,知己知彼、東西合璧,全面提升我國民族直銷業的國內外競爭力。
三是實行“走出去”戰略參與國外競爭。“與其在家坐以待斃,不如走出去出國留洋,尋求新天地。”這是不少國內直銷企業歷經滄桑的共同心聲。1998年直銷禁令出臺后,天獅集團被迫向國外尋求發展。如今,天獅業務范圍遍布全球170個國家和地區,2003年在美國借殼上市,股價在3個月內飆升360倍,其總裁李金元更是以7.31億美元身價榮獲“福布斯中國富豪榜58名”。福龍除鞏固在國內華東、華南市場地位之外,也積極拓展海外空間,以其獨特的蛇制品,遠銷歐美、東南亞。與天獅一樣的是,福龍開始也以香港、澳門為基地、跳板,展開海外攻略,取得了不菲的業績。這些應了一句話,“墻里開花墻外香”。因此,在直銷法不明朗或不利的情況下,國內直銷企業實行跨國戰略是一個明智而長遠的選擇。
四是大力推廣誠信活動創建誠信品牌。國內直銷企業及其產品品牌不管是給政府還是給人民,留下的大都是“誠信缺位”的印象,越走越邪、數量眾多的“老鼠會”就是典型代表。直銷企業創建誠信品牌,主要是從產品質量、研發能力、技術標準、規模構筑、管理水平、售后服務等方面加強;其次還要針對直銷業的特點展開,加強培訓課、演講會上的管理規范,如對各企業的培訓講師應由第三方培訓機構進行統一培訓。這個第三方培訓機構最好是由官方指定或本身就是官方機構,此機構就納入政府監管層面。從這個環節,政府就可監管并防止系統培訓過程中出現的違規引導。再者也對培訓會人數加以限制,防止“以會圈錢”。還有,國內直銷企業應成立一個全國性行業協會,共同管理維護整個行業秩序,使直銷業成為國人值得信賴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