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將給中國帶來什么
發布: 2005-10-01 00:00:00 作者: 來源:

直銷法出臺(圖片來源:現代文明畫報)

隨著9月2日《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的出臺,孰是傳銷,孰是直銷的紛爭似乎終于走到了盡頭,直銷將名正言順地登陸中國。
按照官方的說法,此次相關條例明確界定了直銷和傳銷之間的區別,使人們能夠很輕易地分清兩者。制定兩個條例的目的在于規范直銷行為,加強對直銷活動的監管,防止欺詐,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另外對于直銷企業所具備的條件也做了明確規定:一是投資者具有良好的商業信譽,在提出申請前連續五年沒有重大違法經營記錄;外國投資者還應有三年以上在中國境外從事直銷活動的經驗;二是實繳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八千萬元;三是依照本條例規定在指定銀行足額繳納了保證金;四是依照規定建立了信息報備和披露制度。
部分專家認為,從這兩部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條例中既可以看到寬松與溫和,也可以看到嚴厲與謹慎。《禁止傳銷條例》在11月1日生效,相對于《直銷管理條例》提前了一個月,相關專家表示,國家在下半年度對傳銷的打擊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大。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其一,要在這一個月里先清理市場環境;其二,對所有企業進行檢查,檢查其是否有重大違規記錄,通過此舉對行業進行梳理。
對直銷企業注冊資金底線為8000萬元、保證金至少2000萬元——也就是說,要進入直銷市場的門檻是1億元人民幣這條規定,專家們則褒貶不一,有的認為這是政府通過提高準入門檻,清理直銷企業隊伍,來保證社會穩定;有的則認為繳納保證金是一種比較落后的手段,目前有一定的合理性,等到市場逐步規范以后,保證金制度則應該取消。國家應當鼓勵國內有前途的中小企業進入直銷行業,但目前我國相關制度不健全,時機還不成熟。
《條例》終結了“傳銷人員”
官方的言論和專家的看法之后,我們再來看看直銷員工的看法,畢竟相關條例的出臺對他們的利益影響最大。記者采訪了國內較知名直銷企業的幾名員工,希望能從他們的想法中得到一些啟示。在某知名直銷企業工作的李先生表示:“不是每個人都是經濟學家,但可以動動腦子,按照直銷這種模式,對大多數人都是不利的,不可能人人都發財,這毋庸置疑。從事這個行業的人越多,平均收入就越低,這和其他行業并無兩樣,它不可能違背自然定律,誰相信林子里猴子越多,果子就越多啊?而現在規定企業支付給直銷員的報酬只能按照直銷員本人直接向最終消費者銷售產品的收入計算(實際上禁止了團隊計酬),并對提取報酬的比例作了嚴格的限制,表面看來似乎是解決了問題,但實際上我們這些直銷員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唉!現在這生活夠難的了。”
同樣在直銷公司工作的張先生認為:“任何一個行業,都不是人人可以發大財的,這個行業也一樣。更重要的是,這個行業只做流通這一個節點,要給這一層層的直銷員留多大的利潤空間才夠頭啊,所以賣價比傳統的要貴是可以理解的。我還在做直銷,但我很理智。大多數的是這個行業的普通一員,賺著微薄的少得可憐的錢,卻付出比其他行業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我不希望那些被迷惑的直銷員盲目地去做,而要清醒看待直銷,它不是金飯碗,要做可以,但要頭腦清醒,能正確看待這個行業。這個行業進入中國,是個不爭的事實,不接受也沒辦法,關鍵看我們要怎樣應對它。”
從他們的言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過去由于多層次計酬帶給直銷員很大的發展空間,許多企業和直銷員在推廣銷售過程中更多的是注重“銷售夢想”,而產品放在其次。但隨著直銷理性的回歸,特別是直銷立法后,所有直銷企業重新回到一個新的起跑線上,新的制度沒有留給直銷員這個職業太大的想象空間,所有的銷售會變得務實起來,必然會回歸到“銷售產品”的基本面上來。
《條例》將給中國帶來什么?
說得再多,《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已經正式出臺了,因此它們完善與否已經處于次席,我們現在更多需要考慮的是它們將會給現在的中國帶來什么變化。
首先是員工的變化。直銷員工對此似乎更趨于理智,現在他們有了合法身份,不必再擔心被認為是老鼠會的成員,但尋找一個合法又有潛力的企業成為他們最頭疼的事。他們正面臨著多選擇的困惑。一些老公司如安利、雅芳似乎產品單一,所得利潤較小,對他們失去了吸引力。而一些新崛起的中、小型企業,由于某些方面還不夠完善,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反而成為了他們的上上之選。這將使中國的直銷人員格局短期內被打亂。這一點在一位直銷專家的口中得到了證實:“最近,安利,雅芳的人員流失特別大,很多直銷員轉到了一些內資企業,而一些新進的外資企業也呈現出崛起的勢頭。”
其次是直銷企業格局的變化。新法規提高了準入門檻,目的是防止空殼企業對顧客的欺詐行為,但不利于創造就業,也不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想嘗試直銷的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沒有足夠的資源建立店鋪式銷售網絡,于是只能以直銷為主。中小企業面臨這一政策很可能是被大企業兼并、重組。直銷市場集中度即“壟斷”程度,也將越來越高。大企業會趁機加快圈地速度,而小企業面臨重組、退市,市場可能會出現多個“直銷寡頭”。這必然會帶來行業內企業結構成分和市場格局的變化。這兩個《條例》的頒布對直銷業界來說是一次機遇,也是一次挑戰和考驗,直銷的發展前景還很難預測。
再次,隨著中國經濟改革不可避免地進入存量改革的階段,大量跨國公司作為重大既得利益獲取者,與下一步中國經濟大戰略的整體推進間必然發生越來越頻繁的矛盾沖突。因此,本著未雨綢繆的出發點,我們如何更好地認識跨國公司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如何更好地因勢利導,將外資真正地納入與中國經濟良性互動的軌道中去,應該成為當下著力解決的大課題。而此次直銷立法的推進,則可視作一次很好的實戰。我們不可否認,幾乎所有的跨國直銷企業都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和能力,足以使他們應變政策上的變化。人們不用擔心這些企業會真的統統變成徹底的單層銷售公司,即使是雅芳公司,也許會有再轉型的可能。
結語:
按照一位負責人的說法:在起草《直銷管理條例》的過程中,我國始終堅持兩個指導思想,一是條例的內容要符合WTO的有關規定和中國加入WTO的承諾,因為制定條例的原因之一就是要履行中國的承諾。二是堅持從嚴監管。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特點在直銷這種經銷模式上表現得十分突出。同時,由于目前中國市場發育還不夠完善,監管手段也較為落后,群眾消費心理尚不成熟,因此,直銷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損害消費者利益的情形。
當前,《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的出臺,確實會對直銷和傳銷的魚目混珠狀況得以澄清。但不可否認,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心理下,一些敢于鋌而走險的直銷企業會“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借直銷之名從事非法活動。專家預計,未來3到5年內中國直銷產品銷售額可望達到800億元到1000億元。利益驅動之下,難免泥沙俱下。對他們來說,直銷更像是一個賭場,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掮客的陷阱,但幸運的話,得到的就是百倍的回報。雖然國家對于非法傳銷也制定了極其嚴格的懲罰措施,但由于非法傳銷給一些違法者帶來了非法暴利,難免蠢蠢欲動、想成為傳銷掮客的依然大有人在。如何杜絕這種現象的出現,我們仍然任重道遠。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