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發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發布: 2005-11-02 00:00:00 作者: 來源:

直銷法規知識論壇(19)
直銷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其發展趨勢倍受人們關注。中國直銷市場開放后,直銷發展與中國經濟走向關系如何?這似乎是近期人們討論的焦點問題之一。
一、直銷行業在中國的發展趨勢
可以預見,中國直銷市場開放后,直銷行業總的趨勢是向著好的、健康的方向發展。但是,就像任何其他事物一樣,在市場開放之后,直銷行業的完全規范運行,可能還需要經歷一個漸進的過程,甚至不排除需要經歷一些曲折的階段。根據其他行業的開放進程以及一些國家開放此類行業的情況,一般來說,這個行業的生命周期需要經歷三個階段:起初控制階段、全面放開階段和最終完善階段。
就整個行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潛力而言,在起初階段,直銷行業的發展速度可能并不是很快。為什么?原因就在于對市場的整體情況,有關部門需要作出一個清楚而準確的判斷。尤其是負責監管的部門,在這個方面更需要保持謹慎、穩健的態度。商務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無論是對于直銷牌照的發放,還是對于市場經營秩序的監督,都需要有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過急、過快可能并不利于整個行業的正常發展。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少數直銷企業的巨頭控制了整個行業的發展。雖然行業中也有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但它們并不是市場競爭的主導力量。
在全面放開階段,政府對于直銷行業的監管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于國內市場存在的風險和整個國內市場的容量,已經能夠全面地進行調控和準確地進行測算。在這個階段,整個市場的放開速度應該比較快,直銷市場的競爭也趨于更加激烈。整個市場的格局出現變化,大型跨國企業的影響力可能減弱,而一些中、小型企業的競爭實力在逐步增強。整個市場可能既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壟斷,又同時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競爭。直銷行業中企業的種類增多,經營的產品更加多樣化,直銷經營方式可能不再是以較為原始的以直銷員為主的方式。
在最終完善階段,直銷行業的發展已趨于成熟。行業內的法律法規已經基本健全,企業之間的競爭規則基本確立,市場容量已接近其潛在的水平,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進入壁壘和退出障礙。直銷行業發展到這個階段,就經營的主體企業而言,已經形成了多種所有制公平競爭的局面,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主要依靠競爭實力而存在,資金規模已經不再是決定競爭成敗的惟一關鍵因素。人們對直銷的認識,已經從先前的不被認同,發展到社會民眾的普遍接受。從事直銷業務成為人們一項正常而又普通的工作。
在這三個階段中,可能也會出現一定的反復和曲折,但總的方向是向前發展的。
二、直銷行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直銷行業的市場潛力究竟有多大?這是一個十分敏感而又有趣的話題。因為人們對此的看法并不是很一致。有人說中國的直銷市場份額有500億美元;也有人說至少應該有800億美元;還有一部分人更加樂觀,說應該在1000億美元以上。不論我們采用其中的哪一個數據,有一點結論是基本肯定的,那就是直銷行業的開放對于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
從正面影響角度來分析,主要表現在:
首先,開放直銷行業能夠有力推動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由于直銷企業的出現減少了市場交易的中間環節,導致產品在流通過程中停留時間的大大縮短,這樣既節約了人力資本投入,又節約了渠道建設的資金需要,從根本上加速了資金的周轉,因而間接地提高了全社會的勞動生產率。
其次,直銷行業的放開不僅有利于繁榮經濟,對于平抑過高的物價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直銷的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它的價格形成機制比較靈活。在完善的物流分配系統的支持下,直銷企業可以把價格降到最低的程度。由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價格走勢對于整個社會經濟的穩定十分關鍵,直銷企業如果能夠在這些領域投入更多的精力,則有利于把一些不法的經銷商排斥在外,方便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消費。
第三,直銷企業的放開有利于增加就業,保持全社會范圍內的就業公平。現階段,我國的就業問題還是比較突出,創造就業機會是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直銷企業的大量存在,能夠吸納更多的人員從事到商品的分銷業務中。這不僅有利于提高營銷領域的服務質量,也有利于正面應對一些跨國零售巨頭對于國內市場的擠壓。直銷開放既提高了行業內部的競爭效率,同時又提高了全社會的勞動力就業水平。
從負面影響角度來分析,主要表現在:首先,直銷行業的放開步伐和開放時機如果選擇不當,極有可能引起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不排除一些非法組織乘機利用政策空隙,大肆從事非法傳銷活動。這不僅不利于整個直銷行業的健康發展,而且可能導致直銷在人們心目中地位的再次下降。其次,直銷行業的開放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零售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市場營銷中的渠道之爭將變得更加激烈。另外,在直銷全面放開的一段時期內,可能會引起大量稅源的流失,并導致經濟糾紛的持續增多,誠信建設問題隨之而變得異常迫切。這些現象的客觀存在將直接挑戰政府的監管能力。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對此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并需在監管手段、監管思路上有新的突破。
直銷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其發展趨勢倍受人們關注。中國直銷市場開放后,直銷發展與中國經濟走向關系如何?這似乎是近期人們討論的焦點問題之一。
一、直銷行業在中國的發展趨勢
可以預見,中國直銷市場開放后,直銷行業總的趨勢是向著好的、健康的方向發展。但是,就像任何其他事物一樣,在市場開放之后,直銷行業的完全規范運行,可能還需要經歷一個漸進的過程,甚至不排除需要經歷一些曲折的階段。根據其他行業的開放進程以及一些國家開放此類行業的情況,一般來說,這個行業的生命周期需要經歷三個階段:起初控制階段、全面放開階段和最終完善階段。
就整個行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潛力而言,在起初階段,直銷行業的發展速度可能并不是很快。為什么?原因就在于對市場的整體情況,有關部門需要作出一個清楚而準確的判斷。尤其是負責監管的部門,在這個方面更需要保持謹慎、穩健的態度。商務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無論是對于直銷牌照的發放,還是對于市場經營秩序的監督,都需要有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過急、過快可能并不利于整個行業的正常發展。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少數直銷企業的巨頭控制了整個行業的發展。雖然行業中也有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但它們并不是市場競爭的主導力量。
在全面放開階段,政府對于直銷行業的監管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于國內市場存在的風險和整個國內市場的容量,已經能夠全面地進行調控和準確地進行測算。在這個階段,整個市場的放開速度應該比較快,直銷市場的競爭也趨于更加激烈。整個市場的格局出現變化,大型跨國企業的影響力可能減弱,而一些中、小型企業的競爭實力在逐步增強。整個市場可能既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壟斷,又同時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競爭。直銷行業中企業的種類增多,經營的產品更加多樣化,直銷經營方式可能不再是以較為原始的以直銷員為主的方式。
在最終完善階段,直銷行業的發展已趨于成熟。行業內的法律法規已經基本健全,企業之間的競爭規則基本確立,市場容量已接近其潛在的水平,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進入壁壘和退出障礙。直銷行業發展到這個階段,就經營的主體企業而言,已經形成了多種所有制公平競爭的局面,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主要依靠競爭實力而存在,資金規模已經不再是決定競爭成敗的惟一關鍵因素。人們對直銷的認識,已經從先前的不被認同,發展到社會民眾的普遍接受。從事直銷業務成為人們一項正常而又普通的工作。
在這三個階段中,可能也會出現一定的反復和曲折,但總的方向是向前發展的。
二、直銷行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直銷行業的市場潛力究竟有多大?這是一個十分敏感而又有趣的話題。因為人們對此的看法并不是很一致。有人說中國的直銷市場份額有500億美元;也有人說至少應該有800億美元;還有一部分人更加樂觀,說應該在1000億美元以上。不論我們采用其中的哪一個數據,有一點結論是基本肯定的,那就是直銷行業的開放對于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
從正面影響角度來分析,主要表現在:
首先,開放直銷行業能夠有力推動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由于直銷企業的出現減少了市場交易的中間環節,導致產品在流通過程中停留時間的大大縮短,這樣既節約了人力資本投入,又節約了渠道建設的資金需要,從根本上加速了資金的周轉,因而間接地提高了全社會的勞動生產率。
其次,直銷行業的放開不僅有利于繁榮經濟,對于平抑過高的物價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直銷的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它的價格形成機制比較靈活。在完善的物流分配系統的支持下,直銷企業可以把價格降到最低的程度。由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價格走勢對于整個社會經濟的穩定十分關鍵,直銷企業如果能夠在這些領域投入更多的精力,則有利于把一些不法的經銷商排斥在外,方便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消費。
第三,直銷企業的放開有利于增加就業,保持全社會范圍內的就業公平。現階段,我國的就業問題還是比較突出,創造就業機會是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直銷企業的大量存在,能夠吸納更多的人員從事到商品的分銷業務中。這不僅有利于提高營銷領域的服務質量,也有利于正面應對一些跨國零售巨頭對于國內市場的擠壓。直銷開放既提高了行業內部的競爭效率,同時又提高了全社會的勞動力就業水平。
從負面影響角度來分析,主要表現在:首先,直銷行業的放開步伐和開放時機如果選擇不當,極有可能引起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不排除一些非法組織乘機利用政策空隙,大肆從事非法傳銷活動。這不僅不利于整個直銷行業的健康發展,而且可能導致直銷在人們心目中地位的再次下降。其次,直銷行業的開放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零售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市場營銷中的渠道之爭將變得更加激烈。另外,在直銷全面放開的一段時期內,可能會引起大量稅源的流失,并導致經濟糾紛的持續增多,誠信建設問題隨之而變得異常迫切。這些現象的客觀存在將直接挑戰政府的監管能力。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對此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并需在監管手段、監管思路上有新的突破。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