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老板
發布: 2006-03-31 00:00:00 作者: 獨翅難飛 來源:

管理老板
序:
老板的含義非常籠統,從不同的角度對“老板”有不同的理解,本文的“老板”指的是對下屬工作具有影響力從而影響企業效率的上級領導。自古以來都是下級服從上級,老板唯我獨尊,現在,突然要談論“管理老板”,是否太狂妄?是否癡人說夢天方夜譚?是否嘩眾取寵制造一點流星效應?否!我的工作經歷和經驗教訓告訴我和從事企業管理工作的同道,“管理老板”是企業管理中必須面對的現實,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影響企業管理的改善和進步。
一.為什麼要“管理”老板?
每當我學習有關管理方面的書籍時頗有感慨,有如此眾多的理論指導書籍不能說我國理論界在管理方面認知薄弱,但事實卻是眾多企業在管理工作上確實差強人意,究竟什麼原因呢?我覺得目前企業管理工作改進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 企業經營狀況較順,有利潤,正所謂一俊遮百丑,維持現狀上下都滿意,這樣的企業這時很難積極主動去追尋、探討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 企業經營不景氣,造成不景氣的主要矛盾多數表現訂單不足、資金短缺等硬問題,此時又無暇顧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 如果企業缺乏激勵政策,各個崗位的員工不會主動去查找問題,而且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有的問題從局部或從本部門根本不能發現和認同,容易掩蓋、誤導管理中的問題。即使發現了問題,但要認真徹底解決,涉及到其他部門,涉及到職、責、權、利,涉及到人、財、物等,甚至需要最高層插手協調,有時還要從根本上調整、改變工作程序、方法、分工、組織結構等才能徹底解決,這一切如果最高決策層認識不到發現了問題也枉然!
因此,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關鍵在于企業的最高決策層能否真正認識到自己企業存在的問題,能否在管理上有強烈的改善意識并刻意去查找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我國目前缺乏專門的管理階層,缺少專業的經理人隊伍,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無法真正分離,許多企業的決策層基本上是一個點,更有的個別老板喜歡獨斷專行且不歡迎與自己相左的意見,特別是批評意見。但既懂技術又懂生產還懂財務、供銷、行政、公關……總之全知全能全懂全精這樣的老板是根本找不到的。就算面面通,但不深入具體工作領域,不能及時了解、掌握各方面的準確信息、數據,又怎能得心應手指揮決策呢?
古代思想家韓非子認為,上君盡人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下君盡己之能。即管理者應把最合適的人放在最合適的崗位,做到人盡其才,才適其位,位合其才,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效能,同時讓被用者也最大限度地體驗到自豪感與滿足感,以努力實現自身的價值。這曾被公認為管理學中的黃金法則又如何實行呢?
企業最大的浪費是全員智慧未得到充分發揮。如果企業沒有一套能有效推進企業、部門整體工作的方法和客觀地評價一個部門、員工工作成績的標準,靠感覺來衡量一個部門和員工的工作,絕不可能成為優秀的企業!對工作光有認真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工作方法非常重要。但這些客觀標準和方法又如何建立呢?
談起查找企業可能存在的問題,最有條件的是工作在產生問題點的員工,但又有哪個員工、下屬愿意無事找事?找自己的毛病,挑其他部門、同事的不足,甚至查上司的問題?即使這樣做了后果、效果又會如何?找到了問題不一定能解決!因為產生問題的原因、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在自己負責的范圍內,有責任感、有進取心、有能力的員工會自己處理,如果解決不了一定是力不能及、權不能到,既然如此,根不動葉動又起什麼作用?
綜上所述,企業管理要想改善和進步發展,首要問題就是解決好“管理老板”的問題。不管如何管理誰來管理,用何方式方法管理,都必須解決好這個問題,才能減少或防止企業在決策上失誤,管理上失控,監督上失察,才能帶好管好下屬員工,發揮全員的智慧,使企業高效運作高效管理。可以說“管理老板”是企業管理客觀需要,所以,關心企業管理的各級領導也不必為此言而不快。
二.如何“管理”老板?
美國《商業周刊》資深作家JOHN A•BYREN的著作“TEN FOUNDING FATHERS OF AMERICAN BUSINESS”對書中主人公之一的查爾斯•桑頓的一句評價發人深思,“他把專業經理人可以對公司產品一無所知,仍然可以管理和控制一切的理念傳播到全美國成為正統的思想。”這個評價說明了管理的獨立性與通用性。好的專業經理人不會因行業的改變而不能管理。從某一點理解,管理工作實質上是信息處理工作。信息是一種資源,是決策的依據,而信息最清楚的表述就是數字。數字就是事實,代表真實、具體的事物,有了正確的數字才能夠反映出確切的細節。數字是制訂決策的工具,關鍵不是數字本身,而是數字要告訴你的東西,數字雖不是詞語,但象詞語一樣,它能告訴你它想告訴你的東西。數字和事實本身不會告訴你該怎麼做,但透過數字,通過挖掘由數字透漏出來的趨勢和變化模式,可以進而解析這些改變所代表的意義。只有把從各個不同來源聽到、看到的所有事實和數據都放在一起加以比較,然后整理出彼此的關系、弱點、矛盾,才會產生新的見地。政策和指揮的好壞實際上決定于決策所依據的資訊品質。因此,收存、歸納、整理、加工、分析各種信息、數據,從而產生新的信息,通過提供、傳遞、共享、跟蹤、反饋,利用一切能知、已知的信息資源,統計控制、系統分析、注重現實、講究方法、追求效益應該是符合目前大多數企業實際情況的管理理念,而追蹤數據、匹配資源,想方設法了解、掌握盡可能多的數字和事實,并把這一思想和方法推廣為企業的規范化、標準化的日常工作,充分利用信息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創造更有價值的信息為更大系統的經營決策提供依據,應該是企業管理的切入點。盡管這一理念和方法存在許多不足,比如,不能把創造性拿出來放在數量分析里面,也無法統計士氣、品德、動機等無法計量的因素,更不能用數字來證明領導能力、素養等等精神方面的東西,另外,過分強調、倚賴數據,分析重于經驗,數字高于直覺,事實不講情感,這些副作用正受到強調以人為本提倡行為科學的現代管理思想的批判,但是,就目前來講,大多數企業迫切需要合理的組織結構和數據分析,這是企業的基礎工作,其余的任何管理思想和方法,首先要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溝通、合理的數據分析基礎之上。
以上論述只是想說明,“管理老板”不能以下反上,不能強制和違抗,更不能消極,要懂得一個情理,下級和上級是分工和分擔的關系,大家在工作上意見分歧是正常現象,目標利益是一致的,無論是下級還是上級,如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老板也會尊重事實,尊重正確意見。所以,用事實和無可辯駁的數據支持,才有可能說服老板,得到老板的支持。
三.你會“管理”老板嗎?
我相信沒有人敢說自己會“管理”老板,也沒有哪個上級領導愿聽這樣的語言,“管理老板”只是說明企業管理需要研究這個問題,其實完全可以換種說法,“你會同上級溝通嗎?”“老板如何利用溝通管理企業?”這樣說相信老板和下屬都會認真研究對待這個問題,只要有利于企業管理改善和進步,為何不說令人愉快接受的語言呢?
管理和技術都可以依樣畫瓢地學,但能長期支持管理和技術優勢的卻是作風與精神!其實,企業管理工作改進困難的更主要原因,還由于缺乏一支整體作戰的團隊。一個人單槍匹馬不管多麼優秀,仍有可能被單位的舊習慣吞噬,被官僚和人事運作弄得束手無策。可是如果組成一個團隊,一起為控制一個機構的命運而努力的話情況就不同了,所以如果想盡快改變一個企業,需要一個小團體,一個為共同目標奮斗,工作方法和管理思想共識,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小團體。但這樣的小團體又如何產生呢?組成了這樣的團隊,又如何找到合作的老板并取得絕對的信任呢?這正是企業當前困擾的問題。思想質量決定工作質量,工作質量保證產品質量,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與信任,越來越成為企業發展的立命之本而這也正是企業當前最需要加強的方面。
管理中最常引發的錯誤就是過分強調、追求完美的方法和正確的答案而忽視了找到真正的問題!沒有一種經驗可以完全重新翻版!《企業大夫》這部著作提供了下列一組數據,目前中國有大小企業近37,000,000家,有80%近30,000,000家企業存在著程度不一的問題,每天有近12,000家企業倒閉,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大約3.5年。管理工作上不去中國的企業絕不會進步!老板們有社會責任應該把企業辦得更好,以使員工能享有較高的安全感,年輕的企業沒有資格生病,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應該被束之高閣停留在書本上,管理界也同樣有社會責任幫助大大小小的老板推動企業改善管理工作,讓企業健康發展才會國富民強安居樂業。
查看心情排行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支持
高兴
震惊
愤怒
无奈
谎言
枪稿
不解
搞笑
无聊
标题党
顶一下0
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