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的西方思維VS中國特色國情
發布: 2006-06-02 00:00:00 作者: 來源:

作為中國直銷界的龍頭老大,世界最知名直銷企業,其前總裁位居世界直銷協會會長高位,對中國直銷立法的影響可謂舉足輕重。
任誰都看得出,安利對中國直銷立法進程相當努力,但最終中國政府卻更青睞于雅芳模式。
那么,安利為什么如此努力卻花落別家?原因是眾多的,有安利自己的,也有客觀外界的,其中之一應包括其西方思維模式與中國特色國情的沖突……
作為一家跨國企業,安利講究的是一種全球化的商業語言,但其對中國特色國情的了解及適應仍然存在一個觀念上的問題。
我們這里說的是其以完全的市場化策略為導向的商業運作,這與中國的特色國情存在一個必然的斷層。
其最明顯的表現即是:安利公司一直以來強調的“符合國際慣例”等要求,更多是從國際市場的規律來說話,而未考慮到是否符合中國國情。
純粹市場化思維,沒有考慮到國情與市場的結合,是其努力卻成效不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稍稍對中國直銷立法發展史有一點了解的人都知道,安利對中國直銷立法的促進是不遺余力的。從1998年運用其在美國的政府影響,要求中國政府允許外資直銷企業“正常經營”,并“保護外商投資公司的合法權益”;到1999年將一份長達100頁的《中國直銷發展的過去與未來》建議書及《世界直銷協會商德約法樣本》、《直銷管理規定樣本》等擺上中國政府相關部門案頭;
到2001年,中國加入WTO談判,曾任中美商會會長的安利(中國)董事長史迪夫·溫安洛兩度在美國國會發言,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與給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系地位;
再到2005年1月,安利(中國)前總裁狄克·狄維士以世界直銷協會聯盟主席的身份,率聯盟執行官委員會赴京召開年會,力挺多層次直銷模式……安利為中國直銷立法做出了一個行業代表應有的貢獻,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安利的政府公關實在過于強硬,有逼宮之嫌。其主要原因是安利公司固有的西方思維模式,與中國特色國情之間的沖突。例如:大型企業對政府立法的影響是相當巨大,這從安利公司在美國國會舉足輕重的地位便可見一斑;而西方企業在對政府進言的方式方法上亦表現得相對強硬……除此之外,在全球商業化等理念的控制下,類似安利等西方企業已相當習慣于從發展企業自身出發向政府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他們的觀點是:通過政策以發展企業,通過發展企業以促進行業發展,進而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
與此同時,他們在對政府進言的方式方法上亦表現得相對強硬。在西方國家,由于政府利益與企業利益之間的融合,在企業強大實力背景下,他們可以直接的向政府表達自己的意愿。
當然,我們這里并不是說企業提反對意見不對,這對政府管理部門來說也是一件好事,監督政府部門執法將有利于市場更為規范。
而是提出反對意見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畢竟,中國政府對直銷的了解是有限的,管理更是初期的。作為一家最老資格的跨國直銷企業,在提出反對意見的同時,提供更多解決方案,才是政府喜聞樂見的事。但就這一點而言,安利(中國)只是做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做得顯然不夠好。
安利(中國)在中國直銷之路上走得如此辛苦,或多或少與其思維模式跟中國國情的沖突有關。所幸,他已經開始認識到這一系列的問題,并著手進行改進,從其最近的一系列動態已可見一斑。
任誰都看得出,安利對中國直銷立法進程相當努力,但最終中國政府卻更青睞于雅芳模式。
那么,安利為什么如此努力卻花落別家?原因是眾多的,有安利自己的,也有客觀外界的,其中之一應包括其西方思維模式與中國特色國情的沖突……
作為一家跨國企業,安利講究的是一種全球化的商業語言,但其對中國特色國情的了解及適應仍然存在一個觀念上的問題。
我們這里說的是其以完全的市場化策略為導向的商業運作,這與中國的特色國情存在一個必然的斷層。
其最明顯的表現即是:安利公司一直以來強調的“符合國際慣例”等要求,更多是從國際市場的規律來說話,而未考慮到是否符合中國國情。
純粹市場化思維,沒有考慮到國情與市場的結合,是其努力卻成效不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稍稍對中國直銷立法發展史有一點了解的人都知道,安利對中國直銷立法的促進是不遺余力的。從1998年運用其在美國的政府影響,要求中國政府允許外資直銷企業“正常經營”,并“保護外商投資公司的合法權益”;到1999年將一份長達100頁的《中國直銷發展的過去與未來》建議書及《世界直銷協會商德約法樣本》、《直銷管理規定樣本》等擺上中國政府相關部門案頭;
到2001年,中國加入WTO談判,曾任中美商會會長的安利(中國)董事長史迪夫·溫安洛兩度在美國國會發言,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與給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系地位;
再到2005年1月,安利(中國)前總裁狄克·狄維士以世界直銷協會聯盟主席的身份,率聯盟執行官委員會赴京召開年會,力挺多層次直銷模式……安利為中國直銷立法做出了一個行業代表應有的貢獻,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安利的政府公關實在過于強硬,有逼宮之嫌。其主要原因是安利公司固有的西方思維模式,與中國特色國情之間的沖突。例如:大型企業對政府立法的影響是相當巨大,這從安利公司在美國國會舉足輕重的地位便可見一斑;而西方企業在對政府進言的方式方法上亦表現得相對強硬……除此之外,在全球商業化等理念的控制下,類似安利等西方企業已相當習慣于從發展企業自身出發向政府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他們的觀點是:通過政策以發展企業,通過發展企業以促進行業發展,進而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
與此同時,他們在對政府進言的方式方法上亦表現得相對強硬。在西方國家,由于政府利益與企業利益之間的融合,在企業強大實力背景下,他們可以直接的向政府表達自己的意愿。
當然,我們這里并不是說企業提反對意見不對,這對政府管理部門來說也是一件好事,監督政府部門執法將有利于市場更為規范。
而是提出反對意見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畢竟,中國政府對直銷的了解是有限的,管理更是初期的。作為一家最老資格的跨國直銷企業,在提出反對意見的同時,提供更多解決方案,才是政府喜聞樂見的事。但就這一點而言,安利(中國)只是做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做得顯然不夠好。
安利(中國)在中國直銷之路上走得如此辛苦,或多或少與其思維模式跟中國國情的沖突有關。所幸,他已經開始認識到這一系列的問題,并著手進行改進,從其最近的一系列動態已可見一斑。
上一篇:自然跑出健康范 紐崔萊社群健康跑?陂_跑 下一篇: 安利:堅持的力量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