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浮躁”背后的直銷亂象
發布: 2006-08-01 00:00:00 作者: 來源:

獲牌的欣喜之情還未散去,內資001牌照的獲得者珍奧集團就因涉嫌高調炒作被商務部叫停直銷業務的推進。業內人士指出,直銷企業急于拓展業務的浮躁心態,或將給本是“潛力無限”的直銷行業帶來混亂。
直銷人員爭奪戰暗流涌動
面對即將展開的激烈競爭,直銷企業之間率先在人力資源方面展開了“暗戰”。
“山雨欲來風滿樓”。等待直銷牌照的半年中,直銷行業內的人員流動頻繁。8月初,健康元總經理孫嘉哲、直銷副總蔡耀光幾乎同時離開。海濱制藥的蘇慶文接替孫嘉哲,原玫琳凱副總裁莫秀菱則頂替蔡耀光的位置。7月中旬,有消息稱,負責為海王集團籌備直銷業務的公司CEO范禹麟提出辭職。這距范禹麟從大連美羅公司辭職赴海王任職只有短短3個月時間。而天獅海外最大的經銷商、“精神領袖”之一陳湛,經過與美羅高層一段時間的秘密接觸,正式加盟美羅,負責開拓國際市場。
面對即將展開的激烈競爭,直銷企業之間率先在人力資源方面展開了“暗戰”。有的企業因業績未達到預期“換將求解”,有的則為了應對競爭“招兵買馬”。而業內人士表示,在業內高管流動的同時,直銷員的爭奪將成為下一個焦點。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賈亞光曾指出,直銷行業除產品外,更為重要的是直銷隊伍。誰先開展直銷業務,誰就意味著先搶占了市場。
業內人士表示,獲得商務部下發直銷牌照意味著直銷企業將可以完全以無店鋪形式,使銷售人員直接將商品賣給終端消費者。而在這種盈利模式被國家肯定和推廣的同時,業務推廣的終端直銷員的作用舉足輕重,將直接關乎著企業在市場上的占有率。而在第二批直銷牌照下發后,加緊占領市場使得直銷企業分秒必爭。
據了解,獲得第一張直銷牌照的雅芳已經招募了11.4萬名直銷員,而如新則表示預計在獲準開展直銷業務的上海8個區內試點招聘3000-5000名直銷員。直銷企業在市場上的角逐,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直銷員隊伍的比拼。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獲牌后的企業都急于擴展直銷業務,而國家相關法規沒有規定直銷員不可在多家企業任職,不排除直銷員在業內走穴,跳槽和挖腳有可能影響直銷下一步的發展。
一家還未獲牌直銷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跳線”的直銷員是直銷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大忌,他們的存在會使直銷行業十分混亂。據他預期,接下來直銷企業的競爭很大一部分取決于直銷員的素質和能力。而他透露,目前正在興起的“營養師”很有可能與今后的直銷員產生重合,既懂得專業知識,又懂得營銷技巧的直銷員成為今后行業需求趨勢。
轉型企業面臨“大出血”
面對原有的眾多直銷人員,老牌轉型企業不可能讓所有的“直銷員”都獲得牌照。
目前獲得直銷牌照的5家企業中,除雅芳外,另外9家轉型企業都不在名單之列。
轉型企業,實際上是政府允許其在今年11月30日前改用“店鋪+推銷員”的方式轉型經營的10家企業。轉型企業除雅芳此前已獲得首家直銷牌照,而另外9家分別是:安利、玫琳凱、日暉、富迪、娜麗絲、尚赫、完美、百美、特百惠。
昨日,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資直銷企業負責人表示,在國內發展多年已成固定模式的轉型企業,尤其是以“多團隊計酬”模式發展的企業,將付出巨大的代價。他表示,當這些企業砍斷自己的團隊的時候,原“上線”從下線計提的獎金將由公司支付,而面臨國家的監管政策,又不得不忍痛做轉變,這些企業將面臨一場大“出血”。
除了業內人士猜測的,轉型企業在12月1日大限來臨前“還有時間”外,對轉型企業慎重的審批也表現出國家相關部門對直銷行業謹慎的態度。業內人士昨天向記者表示,這些轉型企業面對國家的監管,會付出較大的代價,“大出血”。
一家不在轉型企業之列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面對原有的眾多直銷人員,老牌轉型企業不可能讓所有的“直銷員”都獲得牌照。而這些人很可能還會在灰色地帶活動。
同質化產品競爭激烈
縱觀直銷行業中的直銷企業們,其所銷售產品均聚焦在保健、化妝等產品系列上。
縱觀直銷行業中的直銷企業們,其所銷售產品均聚焦在保健、化妝等產品系列上。當一張張直銷牌照紛紛被認領之后,直銷業內的產品同質化競爭也將凸顯。
如:安利產品除了紐崔萊等保健品外,還有清潔日化用品和雅姿系列的化妝品,雅芳旗下產品也以化妝產品為主,玫琳凱同樣主推美容化妝產品,同時完美、康寶萊等也是保健品市場的競爭對手,如新也是兩類產品都不缺陣。
茅臺啤酒上市售價88元 甩脂機之亂象
對于直銷業務推廣之后產品方面的競爭,一家外資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競爭肯定是激烈的!钡且矝]有辦法,她還表示,這是國家相關規定對直銷行業做的界定。直銷行業的銷售產品僅限于保健、日化、日用產品和小家電等快速消費品。該負責人解釋,由于這些領域的產品單品價值不會像機電等產品那樣大,發展起來也不容易出現“老鼠會”等這樣的團伙,比較好控制。對于即將來臨的競爭,商家都有準備,記者從如新等外資企業了解到,雖然面臨產品競爭,但是產品的價格不會有調整。
言論
別再弄臟了還算“白凈”的直銷
當人們看到第二批直銷牌照的名單時,的確讓人有些差異,類似安利這樣的知名直銷企業并未出現,入選的寶健、如新、蟻力神和珍奧這樣的牌子既讓人陌生,又讓人熟悉。
陌生的是這些企業以前并未過多涉及直銷行業,熟悉的是類似品牌一直是酷愛炒作的大戶。在給新興的直銷企業提前一步的機會,另外也是給那些知名企業進一步轉型的時間。機會當然難得,時間必定寶貴,但在短暫的時間和珍貴的機會后,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并不成熟的直銷市場。
直銷行業畢竟在發達國家發展了幾十年,相對的政府規則和游戲潛規則已十分成熟。直銷在進入中國時,就因為缺乏規范,步入了“非法傳銷”的泥潭。如今,直銷行業在逐步脫離泥潭后,不得不面對政府更嚴格的規則和門檻。不過規則必定是死的,在這些善于演說的直銷人員面前規則恐怕會變成一紙空文,而直銷分布廣泛的特點也讓政府難以監管。
直銷人員爭奪戰暗流涌動
面對即將展開的激烈競爭,直銷企業之間率先在人力資源方面展開了“暗戰”。
“山雨欲來風滿樓”。等待直銷牌照的半年中,直銷行業內的人員流動頻繁。8月初,健康元總經理孫嘉哲、直銷副總蔡耀光幾乎同時離開。海濱制藥的蘇慶文接替孫嘉哲,原玫琳凱副總裁莫秀菱則頂替蔡耀光的位置。7月中旬,有消息稱,負責為海王集團籌備直銷業務的公司CEO范禹麟提出辭職。這距范禹麟從大連美羅公司辭職赴海王任職只有短短3個月時間。而天獅海外最大的經銷商、“精神領袖”之一陳湛,經過與美羅高層一段時間的秘密接觸,正式加盟美羅,負責開拓國際市場。
面對即將展開的激烈競爭,直銷企業之間率先在人力資源方面展開了“暗戰”。有的企業因業績未達到預期“換將求解”,有的則為了應對競爭“招兵買馬”。而業內人士表示,在業內高管流動的同時,直銷員的爭奪將成為下一個焦點。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賈亞光曾指出,直銷行業除產品外,更為重要的是直銷隊伍。誰先開展直銷業務,誰就意味著先搶占了市場。
業內人士表示,獲得商務部下發直銷牌照意味著直銷企業將可以完全以無店鋪形式,使銷售人員直接將商品賣給終端消費者。而在這種盈利模式被國家肯定和推廣的同時,業務推廣的終端直銷員的作用舉足輕重,將直接關乎著企業在市場上的占有率。而在第二批直銷牌照下發后,加緊占領市場使得直銷企業分秒必爭。
據了解,獲得第一張直銷牌照的雅芳已經招募了11.4萬名直銷員,而如新則表示預計在獲準開展直銷業務的上海8個區內試點招聘3000-5000名直銷員。直銷企業在市場上的角逐,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直銷員隊伍的比拼。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獲牌后的企業都急于擴展直銷業務,而國家相關法規沒有規定直銷員不可在多家企業任職,不排除直銷員在業內走穴,跳槽和挖腳有可能影響直銷下一步的發展。
一家還未獲牌直銷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跳線”的直銷員是直銷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大忌,他們的存在會使直銷行業十分混亂。據他預期,接下來直銷企業的競爭很大一部分取決于直銷員的素質和能力。而他透露,目前正在興起的“營養師”很有可能與今后的直銷員產生重合,既懂得專業知識,又懂得營銷技巧的直銷員成為今后行業需求趨勢。
轉型企業面臨“大出血”
面對原有的眾多直銷人員,老牌轉型企業不可能讓所有的“直銷員”都獲得牌照。
目前獲得直銷牌照的5家企業中,除雅芳外,另外9家轉型企業都不在名單之列。
轉型企業,實際上是政府允許其在今年11月30日前改用“店鋪+推銷員”的方式轉型經營的10家企業。轉型企業除雅芳此前已獲得首家直銷牌照,而另外9家分別是:安利、玫琳凱、日暉、富迪、娜麗絲、尚赫、完美、百美、特百惠。
昨日,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資直銷企業負責人表示,在國內發展多年已成固定模式的轉型企業,尤其是以“多團隊計酬”模式發展的企業,將付出巨大的代價。他表示,當這些企業砍斷自己的團隊的時候,原“上線”從下線計提的獎金將由公司支付,而面臨國家的監管政策,又不得不忍痛做轉變,這些企業將面臨一場大“出血”。
除了業內人士猜測的,轉型企業在12月1日大限來臨前“還有時間”外,對轉型企業慎重的審批也表現出國家相關部門對直銷行業謹慎的態度。業內人士昨天向記者表示,這些轉型企業面對國家的監管,會付出較大的代價,“大出血”。
一家不在轉型企業之列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面對原有的眾多直銷人員,老牌轉型企業不可能讓所有的“直銷員”都獲得牌照。而這些人很可能還會在灰色地帶活動。
同質化產品競爭激烈
縱觀直銷行業中的直銷企業們,其所銷售產品均聚焦在保健、化妝等產品系列上。
縱觀直銷行業中的直銷企業們,其所銷售產品均聚焦在保健、化妝等產品系列上。當一張張直銷牌照紛紛被認領之后,直銷業內的產品同質化競爭也將凸顯。
如:安利產品除了紐崔萊等保健品外,還有清潔日化用品和雅姿系列的化妝品,雅芳旗下產品也以化妝產品為主,玫琳凱同樣主推美容化妝產品,同時完美、康寶萊等也是保健品市場的競爭對手,如新也是兩類產品都不缺陣。
茅臺啤酒上市售價88元 甩脂機之亂象
對于直銷業務推廣之后產品方面的競爭,一家外資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競爭肯定是激烈的!钡且矝]有辦法,她還表示,這是國家相關規定對直銷行業做的界定。直銷行業的銷售產品僅限于保健、日化、日用產品和小家電等快速消費品。該負責人解釋,由于這些領域的產品單品價值不會像機電等產品那樣大,發展起來也不容易出現“老鼠會”等這樣的團伙,比較好控制。對于即將來臨的競爭,商家都有準備,記者從如新等外資企業了解到,雖然面臨產品競爭,但是產品的價格不會有調整。
言論
別再弄臟了還算“白凈”的直銷
當人們看到第二批直銷牌照的名單時,的確讓人有些差異,類似安利這樣的知名直銷企業并未出現,入選的寶健、如新、蟻力神和珍奧這樣的牌子既讓人陌生,又讓人熟悉。
陌生的是這些企業以前并未過多涉及直銷行業,熟悉的是類似品牌一直是酷愛炒作的大戶。在給新興的直銷企業提前一步的機會,另外也是給那些知名企業進一步轉型的時間。機會當然難得,時間必定寶貴,但在短暫的時間和珍貴的機會后,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并不成熟的直銷市場。
直銷行業畢竟在發達國家發展了幾十年,相對的政府規則和游戲潛規則已十分成熟。直銷在進入中國時,就因為缺乏規范,步入了“非法傳銷”的泥潭。如今,直銷行業在逐步脫離泥潭后,不得不面對政府更嚴格的規則和門檻。不過規則必定是死的,在這些善于演說的直銷人員面前規則恐怕會變成一紙空文,而直銷分布廣泛的特點也讓政府難以監管。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