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直銷
發布: 2006-08-02 00:00:00 作者: 獨翅難飛 來源:

我理解的直銷
直銷模式的結果,一定符合下面的表現。
1.作為消費方,覺得購買產品合適,性價比優越。
2.作為流通方,推銷應該容易,消費者滿意。如果不能做到,就是分析改進的切入點。在買方市場情況下,自然是生產方去解決問題。滿足消費者滿意。
3.作為生產方,應該獲得比其他方式多一些的利益。
4.兩端的反映能夠在管道中順暢及時的到達。出現問題,可以快速得到反映和解決。真正反映市場的需求。
直銷,從文字上理解,直接、銷售。雖然簡單,但卻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內涵。
仔細剖析會發現許多問題和學問。
1.誰向誰銷售?
大家希望的自然是生產方向消費者銷售,減少流通環節和費用,直接完成交換。目的很清楚,不愿增加成本和價格。
在農業經濟時代,這是很普遍的形式。小農經濟私有生產,將多余的物品,或者雖不多余但為了換取更需要的物品,就拿出自己有的物品進行交換。盡管經過物物交換的長期實踐,經過最直接的面對面交易方式,還是誕生了貨幣、市場、經紀人、管理者……但直接交換最實惠的文化和思維仍然根深蒂固的扎根在人的心里。
沒有貨幣,交換的計算不方便,沒有市場,交換的空間地點不方便。(這些在其他相關著作都有詳細論述)經紀人和經紀人行為是經濟發展的產物,是在交換過程中分享勞動成果的。管理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還是政治的必然。不管是否喜歡,總要有管理。市場、經紀人、管理者,是買賣雙方認可的產物,為的是安全、方便、節約、公平。至于是否達到了目的和期望,是另外的事情。
2. 為什么要直接銷售?
過去的直接交換,是生產者產銷一體自產自賣。從相識的個體之間協商交換,發展到去市場和不相識的個體互相交換,直接反映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互動交流要求。直接交換是人們心目中感覺的公平、節約的模式。
3.為什么不直接銷售?
狹義的直接銷售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需求。根本原因是因為交換范圍的過小,無法完成交換。為了滿足需要,只有擴大交換范圍。市場的產生就有這個因素。地域的擴大,生產數量的擴大,消費數量的擴大,簡單的直接銷售無法滿足雙方的需要,簡單的直接銷售已經不是方便,不是節約。因此,開闊交流渠道和范圍,方便和快捷變成了主要優勢,不得不讓流通領域承擔一部分工作,分享一部分生產成果。不是不直接銷售,而是直接銷售的擴大和演變。
4.直接銷售的內涵
流通領域充當了流通管道的作用,等于“直接銷售”的延伸擴展和橋梁。直接銷售并不僅僅是物流、資金流的交換,更多地反映了生產、消費雙方的互動訴求。簡單的直接交換不能滿足生產和消費雙方的需要,因此,滿足生產和消費雙方共同的訴求,擴展流通接觸面,是對直接銷售最好的理解。因此,解決生產、消費雙方的互動才是根本和目的,不是直接銷售勝似直接銷售。
但是,獨立性使生產、流通、消費三方存在著銜接縫隙的問題。流通領域有時候忽略了自己充當管道的本質和內涵。過分突出自己的時候容易讓生產、消費雙方產生意見和縫隙加大。生產廠家的不滿意容易使源頭枯竭,或者迫使生產另開通道。消費者不滿意更會使流通受阻,像水一樣,堵塞淤積的結果,就會成患。為了達到生產、消費的供需協和平衡,流通領域充當了雙重角色。一方面,它是生產領域的“終端”,另一方面,它是消費領域的蓄水池。作為終端的意見,生產領域不能不聽,但意見是否真實的反映了消費領域實際終端的實際想法,這里存在著差異。作為蓄水池,流通領域不能自己解決源頭的“泥沙”問題。而是否泥沙,生產、消費、流通還存在著共識和標準問題。
直銷的目的不僅僅是降低成本,分享節省中間環節的費用,更主要的,實現生產和消費最便利快捷的互動,解決實際中產品問題,滿足消費者需求。只有抓住這個根本,才能演繹出更多的直銷模式和方法。
直銷,不管是生產方還是流通方,或者消費方,任何一方只要本著這個宗旨,根據不同的產品,找出最適合的都滿意的互動渠道模式,使其暢通,都是占領市場的好方案,都是對直銷最好的詮釋。
因此,直銷模式的結果,一定符合下面的表現。
1.作為消費方,覺得購買產品合適,性價比優越。
2.作為流通方,推銷應該容易,消費者滿意。如果不能做到,就是分析改進的切入點。在買方市場情況下,自然是生產方去解決問題。滿足消費者滿意。
3.作為生產方,應該獲得比其他方式多一些的利益。
4.兩端的反映能夠在管道中順暢及時的到達。出現問題,可以快速得到反映和解決。真正反映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