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遠江:中國直銷2006回顧與2007展望
發布: 2006-12-31 00:00:00 作者: 胡遠江 來源:

記者: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決策。在中國有著16年發展歷史的直銷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也應當參與到構建和諧社會的建設中,對和諧直銷最重要的是什么?
胡遠江:對和諧直銷的建設,最重要的應該是誠信。中國直銷行業從開到放、再到關、再到放,表面上看只是一種形式轉換,實際上誠信問題恐怕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中國直銷行業未來要健康有序發展,必須以誠信為本,包括對國家、社會、消費者的誠信,以及直銷企業對直銷商、對整個行業的誠信和責任感。
記者:何謂對國家的誠信、對社會的誠信?
胡遠江:2006年是《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頒布實施的第一年。兩個《條例》奠定了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的法律基礎。基于中國直銷業發展16年的歷史檔案所透露出的問題,它將面對嚴峻的誠信問題,即如何通過有秩序的運營來維護國家的政治安全、促進和諧社會的建立。在經歷了全面禁止又重新開放之際,我們就不能不考慮中國直銷業對國家的責任和誠實守信的問題。整個行業和行業內的各個企業以及諸多從事該行業的業界人員,能否用自己的行為來譜寫對于國家的誠信,將是整個行業生死存亡的基石。
要使直銷這個極易滑落進傳銷泥潭的運營模式開放力度更大、開放范圍更廣,我們就必須把這種對國家的誠信始終擺在首要地位,用組織和個體行為去展示這種誠信。在具體的運營過程中,行業和企業務必做到在國家所允許的法制框架內進行運作,不超越國家的法制框架;在職能管理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下進行運作,不要試圖穿行在國家職能管理部門的監督視野之外;照章納稅,確保國家的稅收;積極參與和諧社會的建設,把企業行為、個人和組織行為與和諧社會的建立標準結合起來,自覺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穩定。
中國直銷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本應當對誠信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建立維護這種誠信關系的長效機制,但縱觀中國直銷行業16年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無論是單個的直銷企業還是群體的行業形象,在社會誠信上都存在著相當大的缺陷,因此,社會很難接受目前中國直銷業的現實。
2006年,中國直銷行業面臨著一個空前機遇,同時也面臨著一種極大的挑戰。《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的頒布,確立了行業的生存資格,同時也構建了社會口碑對于合法直銷的廣泛接納和評價,因此整個行業對構建社會的誠信體系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在具體運營過程中,企業應該確立符合法制框架的商業模型,在實際運營中認真進行自我檢查,在自己的企業文化中以及企業文化傳播的各種平臺上把社會公共利益的維護、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愛、社會倫理道德的健康重構作為至高無上的主題,并把它準確傳遞給每一個經銷商、每一個從業人員。
記者:《中國消費者報》非常關心直銷企業的誠信問題,尤其是對消費者的誠信問題,您覺得直銷企業在這些方面的主要問題是什么?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胡遠江:對消費者的誠信指的是中國直銷行業和它所屬的企業群體以及從業群體對于廣大消費者的責任、誠實和守信。其具體內容應該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產品問題。直銷給廣大消費者首先提供的是產品,消費者也通過購買、消費產品與直銷企業交往,所以對消費者的誠信首先表現出的是在產品上的誠信問題。譬如說產品的品質、價格、生產流程、標準是否建立在物美價廉、安全可靠、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基礎上。這種以產品為載體對消費者的誠信既是一種抽象的誠信,更是一種具體的可以觸摸到的誠信,它關乎著消費者的直接利益。
第二,服務問題。直銷所銷售的產品各不相同,銷售的流程具有差異性,必須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并以此建立完善的服務系統。這種服務不僅僅局限于銷售前的服務,還應當包括銷售過程中和銷售后的種種服務行為,企業應該通過這種銷售中的立體服務來建立和履行對消費者的誠信。
第三,宣傳問題。直銷產品的宣傳往往不是通過嚴格監督審核下的公共傳播平臺,而是通過獨立的直銷員行為來完成的,所以在此過程中如何保證在向消費者進行宣傳、介紹過程中的公正性和非功利性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誠信問題。
第四,對于消費者的尊重問題。直銷是通過直銷員對消費者進行訪問的無店鋪式銷售,所以選擇銷售的時間、地點和溝通的方式等等都容易侵害消費者利益。因此,在進行直銷的過程中,對消費者始終如一的尊重將是誠信的重要課題。
2006年,中國直銷業重新開放,對于整個行業而言,重構對于消費者的誠信體系顯得非常必要,它是保障新年度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針對以上四個方面問題,整個行業群體即行業從業人員應當努力做到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在直銷過程中自始至終提供貨真價實、物美價廉的產品給消費者。第二,在直銷過程中強化服務網點的建設,建立健全服務流程,樹立顧客就是上帝的理念系統,確保對消費者售前、售中、售后服務的及時性和高標準。第三,在直銷過程中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消費者,實事求是介紹產品,不夸張、不虛構。第四,在直銷交易的過程中建立合法的交易流程,確保對消費者意愿的尊重,建立公平、公正、對等的銷售關系。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胡遠江:對和諧直銷的建設,最重要的應該是誠信。中國直銷行業從開到放、再到關、再到放,表面上看只是一種形式轉換,實際上誠信問題恐怕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中國直銷行業未來要健康有序發展,必須以誠信為本,包括對國家、社會、消費者的誠信,以及直銷企業對直銷商、對整個行業的誠信和責任感。
記者:何謂對國家的誠信、對社會的誠信?
胡遠江:2006年是《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頒布實施的第一年。兩個《條例》奠定了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的法律基礎。基于中國直銷業發展16年的歷史檔案所透露出的問題,它將面對嚴峻的誠信問題,即如何通過有秩序的運營來維護國家的政治安全、促進和諧社會的建立。在經歷了全面禁止又重新開放之際,我們就不能不考慮中國直銷業對國家的責任和誠實守信的問題。整個行業和行業內的各個企業以及諸多從事該行業的業界人員,能否用自己的行為來譜寫對于國家的誠信,將是整個行業生死存亡的基石。
要使直銷這個極易滑落進傳銷泥潭的運營模式開放力度更大、開放范圍更廣,我們就必須把這種對國家的誠信始終擺在首要地位,用組織和個體行為去展示這種誠信。在具體的運營過程中,行業和企業務必做到在國家所允許的法制框架內進行運作,不超越國家的法制框架;在職能管理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下進行運作,不要試圖穿行在國家職能管理部門的監督視野之外;照章納稅,確保國家的稅收;積極參與和諧社會的建設,把企業行為、個人和組織行為與和諧社會的建立標準結合起來,自覺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穩定。
中國直銷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本應當對誠信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建立維護這種誠信關系的長效機制,但縱觀中國直銷行業16年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無論是單個的直銷企業還是群體的行業形象,在社會誠信上都存在著相當大的缺陷,因此,社會很難接受目前中國直銷業的現實。
2006年,中國直銷行業面臨著一個空前機遇,同時也面臨著一種極大的挑戰。《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的頒布,確立了行業的生存資格,同時也構建了社會口碑對于合法直銷的廣泛接納和評價,因此整個行業對構建社會的誠信體系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在具體運營過程中,企業應該確立符合法制框架的商業模型,在實際運營中認真進行自我檢查,在自己的企業文化中以及企業文化傳播的各種平臺上把社會公共利益的維護、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愛、社會倫理道德的健康重構作為至高無上的主題,并把它準確傳遞給每一個經銷商、每一個從業人員。
記者:《中國消費者報》非常關心直銷企業的誠信問題,尤其是對消費者的誠信問題,您覺得直銷企業在這些方面的主要問題是什么?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胡遠江:對消費者的誠信指的是中國直銷行業和它所屬的企業群體以及從業群體對于廣大消費者的責任、誠實和守信。其具體內容應該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產品問題。直銷給廣大消費者首先提供的是產品,消費者也通過購買、消費產品與直銷企業交往,所以對消費者的誠信首先表現出的是在產品上的誠信問題。譬如說產品的品質、價格、生產流程、標準是否建立在物美價廉、安全可靠、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基礎上。這種以產品為載體對消費者的誠信既是一種抽象的誠信,更是一種具體的可以觸摸到的誠信,它關乎著消費者的直接利益。
第二,服務問題。直銷所銷售的產品各不相同,銷售的流程具有差異性,必須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并以此建立完善的服務系統。這種服務不僅僅局限于銷售前的服務,還應當包括銷售過程中和銷售后的種種服務行為,企業應該通過這種銷售中的立體服務來建立和履行對消費者的誠信。
第三,宣傳問題。直銷產品的宣傳往往不是通過嚴格監督審核下的公共傳播平臺,而是通過獨立的直銷員行為來完成的,所以在此過程中如何保證在向消費者進行宣傳、介紹過程中的公正性和非功利性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誠信問題。
第四,對于消費者的尊重問題。直銷是通過直銷員對消費者進行訪問的無店鋪式銷售,所以選擇銷售的時間、地點和溝通的方式等等都容易侵害消費者利益。因此,在進行直銷的過程中,對消費者始終如一的尊重將是誠信的重要課題。
2006年,中國直銷業重新開放,對于整個行業而言,重構對于消費者的誠信體系顯得非常必要,它是保障新年度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針對以上四個方面問題,整個行業群體即行業從業人員應當努力做到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在直銷過程中自始至終提供貨真價實、物美價廉的產品給消費者。第二,在直銷過程中強化服務網點的建設,建立健全服務流程,樹立顧客就是上帝的理念系統,確保對消費者售前、售中、售后服務的及時性和高標準。第三,在直銷過程中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消費者,實事求是介紹產品,不夸張、不虛構。第四,在直銷交易的過程中建立合法的交易流程,確保對消費者意愿的尊重,建立公平、公正、對等的銷售關系。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