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直銷為什么走到今天這一步?(上)
發布: 2006-12-01 00:00:00 作者: 胡檬丹 來源:

作者:胡檬丹 文章來源:博族網
沸沸揚揚的直銷“大限”熱炒讓我想到一句話:人人都拿“大限”說事兒。
突發奇想又回顧了一遍直銷在中國的發展史:從20世紀80年代末的日本Japan Life磁性床墊偷渡中國內地,到1995年~1997年的傳銷大潮,再到1998年禁傳,2004年“廈門會議”政府確認為直銷立法,2005年兩部法規出臺,最后到今天10家企業獲得直銷經營許可證。
彈指一揮間,直銷在中國已經走過了近20個年頭了。從理論上講,隨著企業的競爭日益激烈,消費者意識水平等的逐漸提高,市場應該是日益有序化,可如今卻滿目皆是相關媒體評論著:轉型企業生死大限、出路、最后裁決之類的話題。而我們的直銷也突然之間從一個商業模式變成了一種權力博弈戰。
梁小斌說:“詩,可能是‘溫柔’的,但捍衛詩歌的立場卻是兇悍的。”請允許我篡改一下:“直銷,可能是‘理性’的,但捍衛直銷的立場卻是兇悍的。”這就像一場愛情,在被人干預后,雙方發生起爭執,后來,這個人忘記了愛情本身,開始走上一條漫長的捍衛自己愛情權利的道路。他過于注重了爭取外部世界的東西,反阿而忽略了愛情本身的溫柔精神。
人們有時候會沉湎于手段的使用而忘記了當初的目的。正如直銷企業們單多層次之爭、拿牌之戰,我想這可以作為中國直銷走到今天這一步的一個原因之一。
當你在思考一件事或一個現象乃至一個行業時,應該更冷靜的對待,特別是身在其中時。個人認為,對目前直銷行業的存在與發展的認知,如果一味地只是從行業本身著眼思考,那只能是膚淺的、貧乏的。人是企業中的人,企業是行業中的企業,行業是社會中的行業,脫離社會大環境的發展來談行業、企業與從業者,實在有些片面。
從改革開放的20世紀70年代末到今天的20多年來,國人的思想意識與消費意識正在與時俱進,賺錢成了時尚,百萬富翁成了偶像,賺到錢的像貴族,而沒賺到的人人像憤青。在這個有著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隨便弄個法子就能騙到錢,隨便找個噱頭就能糊弄一大幫人。在創造了經濟效益的同時,亦帶來了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的淪陷。
在面對金錢誘惑時,人們的道德意識與法律意識似乎特別的薄弱。窮山惡水出刁民,道德與法律在生存面前自然就顯得蒼白而軟弱。這也無怪乎傳銷的荼毒難禁了。
從表面上看,人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興高采烈地或獻媚直銷或詆毀直銷,究其實質,是暴富心態、仇富心態、小農意識、泛直銷化的名利場現狀共同將直銷逼至懸崖絕壁。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中國在短短二十余年的時間經歷了西方國家二百余年的經濟發展,人們在廢寢忘時的追趕著時代,卻在極速競賽的路道上遺忘了一些重要的東西。它們的名字叫做:冷靜、沉著、堅韌、嚴謹、自律……
這不是某個人、某個企業、某個行業的事兒,而是大環境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當然,我并不是想為直銷人開脫什么,也無需開脫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