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直銷之水有點咸
發布: 2006-12-03 00:00:00 作者: [魯乾] 來源:

不管怎么說,直銷還只是個徘徊在主流社會邊緣的商業模式;所以,理性的人們并不指望它真正引起主流層面更多的關注。感到大有可為也罷,感到難以治理也罷,感到無法理解也罷,這許許多多的情節或情緒,都還僅限于行業內部;這期間,默默工作、積極推動者大有人在,但也有不少情緒化的聲音,仿佛是在自談自唱或庸人自擾。不過,站在一定的角度審視和圈點2006年的中國直銷,雖給人幾多欣慰,但迷惘與困惑也相伴而生。總覺得這水有點咸。
年初:在暢想中暢想
《直銷管理條理》和《禁止傳銷條例》是去年底頒布實施的,因而,2006年,直銷在中國算是站到了一個嶄新的起點上,或者說是終于沐浴到了一點陽光;因此,這一年便被業界稱為“直銷元年”。《條例》既然頒布并開始實施了,接下來就應該是一邊宣傳一邊規范一邊發牌了。除了雅芳這樣一個政府用心樹立的標桿之外,肯定首先是那些長期以來在業界有一定影響力、有豐富直銷管理經驗的公司,最先獲得牌照。比如安利,比如完美,比如天獅,比如瓜拿納……即便這些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有某些與《直銷管理條理》不相符的地方,相關部門也會予以幫助或督促其整改的,直至使他們符合要求,早日走上合法經營的軌道。
是的,政府承認并允許其發展了,就一定會象模象樣地讓其發展,大不了是左手舉著綠燈——把《直銷管理條理》用出水平;右手舉著紅燈——把《禁止傳銷條例》執行到位。免得讓這個行業剛一重新開始,就又陷入了亂局和迷局。人們都是這樣想的。
雖然是面對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新的領域,但人們的思維卻比較傳統。就這樣,伴隨著春的律動,人們煞有介事地暢想著,暢想著安利、完美、天獅等企業陸續拿到牌照。就這樣,從1月暢想到2月,從年初暢想到年中。有那么一段時間,即便是主管部門在某些管理環節上一度缺失和滯后,甚至有些無所適從,人們也是以非常理性和寬容的態度去看待。“萬事開頭難,我們沒有必要那么急噪和挑剔,相信兩三個月的樣子就正常起來了。”某直銷公司的一位市場總監如是說。可見,整個業界表現出了相當大的耐心;很多被“經濟邪教”洗禮過的從業者,在關于直銷頒牌的問題上,顯得異常單純。2月份,雅芳正式獲得直銷牌照。雅芳首先獲牌,與其此前成為首家直銷試點資格有關。其間,安利等直銷企業對這方面的宣傳相當低調,它們只表示自己在努力準備材料、提交申請,但是并不能預估何時會獲得批復。也就是在這個月,圈內爆出瓜拿納事件——1994年成立、1996年國家工商總局正式批準的41家傳銷公司之一的瓜拿納,在2006年的春節過后不久,突然遭遇了滅頂之災。“殺雞儆猴,為接下來的直銷頒牌鳴鑼開道”,這是當時業內人士的普遍看法。
與此同時,一些致力于在中國市場好好經營直銷的企業,開始對照《直銷管理條例》,認真審視和修改本公司的獎金制度,并開始準備申牌材料了。統統的一副摩拳擦掌,志在必得的架勢。就這樣,暢想在持續、在蔓延。
年中:在守望中守望
除了看到瓜拿納重重地摔倒在地,雅芳獲得首張直銷牌照之外,整個上半年,直銷界似乎并沒有多少吸引眼球的事情發生。3月份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只有雅芳一家合法的直銷企業。瓜拿納事件之后,一些企業突然老實了很多,在宣傳上大都特別低調。最多也只是借助本企業的慶典和適當的公益活動,為經銷商打氣鼓勁。很長一段時間,輕易不再發出聲音,成了大家共同的“聲音”;尤其是在公司的培訓、報單、結算、物流等系統的管理上,變得異常謹慎起來。伴隨著這樣一種業態,人們大都把注意力轉向了直銷申牌。對此,人們或觀望或等待或猜想。守望之間,直銷市場明顯的有些沉悶。8月初,國內直銷界在默默守望了半年多之后,商務部批下了第二批直銷牌照,珍奧、如新、蟻力神、寶健四家企業榜上有名。對此,榜上有名和榜上無名的公司,反應各有不同。然而,就在獲牌的5家企業慶祝勝利,余興尚在時,商務部和工商總局紛紛下達“監管令”,矛頭直指由5家獲牌企業即將鋪開的國內直銷市場。其中,商務部“通知”稱,違反規定情節嚴重者將吊銷其直銷經營許可證。接下來的情況是,大喜過望的珍奧公司受到警告,再后來,珍奧真的就被紅牌罰下了。這忽上忽下間的巨大落差,絕非心臟有問題的人所能承受的。繼年初的瓜拿事件之后,珍奧事件又一次讓相關企業看到了監管者顏色。某外資直銷企業的一位高管不無幽默地說:“該誰神氣誰神氣吧,咱只管把尾巴夾緊一點,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要是12月份之前能拿到牌照,咱就燒高香了!”如此情形之下,整個業界一邊非常低調地做著自己能做的事,一邊眼巴巴地守侯著直銷牌照陸陸續續地發下來。既然第一第二批都沒趕上,接下來再發的話,安利、完美、天獅等企業,總該實至名歸了吧?這幾家企業不拿牌,整個直銷圈子的形勢就不能算明朗。人們大都是這樣想的。
想歸想,說歸說,別的企業不談,連續三年在華銷售額達到100多億元的“直銷翹楚”安利(中國),到第四次發牌時,還是榜上無名。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安利的情況比較復雜,也相當微妙。無論在海外還是中國,這家公司一直是多層次直銷的積極倡導者。即使今年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的要求,在華全面轉向單層計酬,安利也仍然想著多層直銷在中國能早日放開。另一方面,安利在中國有著非常大的營銷隊伍和遍布全國的業務,這就使得它在轉型和申牌方面都需要更多的時間。光是通過全國2300個縣中大部分縣級商務部門的審核,就是一件相當費時費力的事。因此,與如新等企業相比,安利向商務部遞交直銷申請的時間相對要晚一些(如新早在2月份就遞交了申請)。 因此,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船大難掉頭的安利”,在批牌問題上延后一些并無大礙,政府可能會更傾向于幫助規模較小、歷史包袱較輕、相對也比較規范的公司先行在華開展直銷。 而且據傳,安利一位內部人士曾表示,安利在全國早已擁有了很好的知名度,并建立了成熟的銷售終端。“內部抓緊轉型的同時,觀望一下其他企業的舉動,未嘗不是一種策略。” 倘若如此,那安利遲遲沒有拿到牌照,也還是情理之中的事。實際情況究竟又是怎樣的呢?完美、天獅、玫琳凱等企業又是怎么回事呢?好在這些企業都是從大風大浪走過來的,定力自不一般。以完美為例,盡管它在積極申牌的同時,還遇了“樹大招風”之困,但它一直都應對得非常從容。這無不值得我們的一些內資直銷企業好好學習。
帶著種種猜想,也帶著美好的憧憬,整個業界在默默地守望著。在這樣的守望中,人們又眼睜睜地看到了幾家怎么想也拿不到牌照的企業拿到了牌照。于是有人慨嘆:看來上面是要把冷門進行到底了!
年尾:在困惑中困惑
11月22日,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鐘攸平在兩個《條例》實施一周年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必須在嚴格規范的前提下開放直銷經營活動,重點查處違規招募直銷員、違規培訓、違法計酬等行為。值得關注的是,基于“傳銷違法犯罪‘經濟邪教’的本質日益凸現,威脅國家經濟安全和政治穩定”,公安部已開始著手籌建“全國傳銷違法犯罪分子信息庫”,這個“信息庫”,將涵蓋1998年以來所有傳銷違法犯罪分子的個人信息和相關傳銷活動信息,目前已完成了信息采集工作。
非法傳銷貽害無窮,必須嚴厲打擊,這已是社會各界早有的共識。政府也從來都沒說要放任自流過。據統計,2006年1月至9月,全國公安機關共對傳銷犯罪立案1499起,涉案金額51.6億余元,破案1418起,抓獲主要犯罪嫌疑人8734人,扣押凍結涉案資金2.85億余元,可見戰果是很大的。實際上,政府對傳銷“嚴厲打擊”了至少已有八年了。只是當大環境和違法主體的招數都有了變化之后,執法者也要與時俱進,多一點降妖之術而已。這其中并沒有什么新意和特殊之處。而在《直銷管理條例》的實施上,倒是應該多用些功的。可現實情況,著實讓人覺得有不少的困惑。至少從執行的結果上看,獲牌企業反而有了更多的束縛感,一點也輕松不起來;而沒獲牌想獲牌子的企業,則屢屢不能如愿。
倘若只重監而不重管,或者只會打而不會扶,那么,直銷在中國的畸形發展一定是不可避免的。更何況這個圈子當中本來就極易滋生和潛藏不健康因素。
《直銷管理條例》已出臺一年有余,法律意義上的直銷業態已得到認可,但現實中,直銷還是被歧視的——各種各樣的限制不說,比如直銷企業所產生的稅收,直銷領域中所發生的一些好的事情,卻也常常被漠視,這種漠視實際上非常不道德,也極不利于弘揚正氣。我們看到,常規企業中的好人好事之類的行為,是經常可以通過主流媒體加以褒揚的,但直銷企業就不同了。長期以來,某些人士投向直銷的目光,一直都是透過一層厚厚的有色眼鏡,只看問題,不看其它;似乎覺得看不到問題就顯不出原則性和工作水平。但讓人感動的是:安利、完美、如新和天獅等一些企業,照樣執著地從事著他們的公益活動。象完美(中國)的母親水窖、希望小學、無償獻血、健康快車等公益活動,早已在社會上引起反響,并使許許多多的人受益。
到11月底,直銷牌照內外資企業加在一起,總共只發了十張,此外還有一張是發了之后又沒收了。在這期間,沒拿牌的基本上是該怎么干還怎么干;拿了牌的有了地域的限制。“想走這條路嗎?那好!第一,你必須交銀子,這條路可不是誰想走就走的;第二,把你的腳裹上,免得你亂跑!”有人這樣形象地比喻。如此情形之下,這個圈子好象開始讓人看不懂了。不過也有偷者樂的,那就是層出不窮的混水摸魚者。
2006年12月1日,對當年的“十家外資轉型企業”來說,是被業界稱為“大限”的一天。 我們知道,1998年,中國全面禁止傳銷后,安利、玫琳凱、日暉、富迪、娜麗絲、尚赫、完美、百美、特百惠這十家外資企業,被允許以“店鋪+推銷員”模式進行轉型經營。自2005年《直銷管理條例》出臺后,轉型企業的相關規定要在今年12月1日廢止。 在2006年,這些企業將有一年的調整和申請牌照的時間,在此期間,企業可以繼續沿用“店鋪+推銷員”的銷售模式。 就在“大限”到來的這一天,安利、完美和玫琳凱獲得了直銷牌照。牌照的含金量雖然因區域限制的不相同而有所區別,但整個懸念頓時小了許多。十家轉型企業當中,至此已有五家躲過了理論上的“大限”來臨之劫。但其他公司呢?至少依然活躍在這個圈子中的尚赫和日暉,是要另謀生路了。
車到山前必有路。在直銷申牌上,包括一些內資企業在內的一些公司,不管怎么說都還是要沉得住氣,堅持而不傻等。實際上,近半年來,有的直銷公司一直都在非常用心地整合并擴容管理團隊,并在全國加快新產品的推出和開店的速度。這顯然是在為獲牌之后能迅速抓住市場機遇打基礎的聰明之舉。在這暗中較勁的同時,職業經理人或網頭們在直銷企業間頻繁跳槽的現象,倒成了2006年的中國直銷界一道讓人眼花繚亂的風景……
任何一個行業的成長與成熟,歷練總是少不了的。2006年的中國直銷,雖說紛擾多多,且有不少令人困惑之處。但不管怎樣,這水已不算過于苦澀。咸倒是有幾分的。也好,經過“咸水” 浸泡的直銷,興許不易腐爛變質。
年初:在暢想中暢想
《直銷管理條理》和《禁止傳銷條例》是去年底頒布實施的,因而,2006年,直銷在中國算是站到了一個嶄新的起點上,或者說是終于沐浴到了一點陽光;因此,這一年便被業界稱為“直銷元年”。《條例》既然頒布并開始實施了,接下來就應該是一邊宣傳一邊規范一邊發牌了。除了雅芳這樣一個政府用心樹立的標桿之外,肯定首先是那些長期以來在業界有一定影響力、有豐富直銷管理經驗的公司,最先獲得牌照。比如安利,比如完美,比如天獅,比如瓜拿納……即便這些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有某些與《直銷管理條理》不相符的地方,相關部門也會予以幫助或督促其整改的,直至使他們符合要求,早日走上合法經營的軌道。
是的,政府承認并允許其發展了,就一定會象模象樣地讓其發展,大不了是左手舉著綠燈——把《直銷管理條理》用出水平;右手舉著紅燈——把《禁止傳銷條例》執行到位。免得讓這個行業剛一重新開始,就又陷入了亂局和迷局。人們都是這樣想的。
雖然是面對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新的領域,但人們的思維卻比較傳統。就這樣,伴隨著春的律動,人們煞有介事地暢想著,暢想著安利、完美、天獅等企業陸續拿到牌照。就這樣,從1月暢想到2月,從年初暢想到年中。有那么一段時間,即便是主管部門在某些管理環節上一度缺失和滯后,甚至有些無所適從,人們也是以非常理性和寬容的態度去看待。“萬事開頭難,我們沒有必要那么急噪和挑剔,相信兩三個月的樣子就正常起來了。”某直銷公司的一位市場總監如是說。可見,整個業界表現出了相當大的耐心;很多被“經濟邪教”洗禮過的從業者,在關于直銷頒牌的問題上,顯得異常單純。2月份,雅芳正式獲得直銷牌照。雅芳首先獲牌,與其此前成為首家直銷試點資格有關。其間,安利等直銷企業對這方面的宣傳相當低調,它們只表示自己在努力準備材料、提交申請,但是并不能預估何時會獲得批復。也就是在這個月,圈內爆出瓜拿納事件——1994年成立、1996年國家工商總局正式批準的41家傳銷公司之一的瓜拿納,在2006年的春節過后不久,突然遭遇了滅頂之災。“殺雞儆猴,為接下來的直銷頒牌鳴鑼開道”,這是當時業內人士的普遍看法。
與此同時,一些致力于在中國市場好好經營直銷的企業,開始對照《直銷管理條例》,認真審視和修改本公司的獎金制度,并開始準備申牌材料了。統統的一副摩拳擦掌,志在必得的架勢。就這樣,暢想在持續、在蔓延。
年中:在守望中守望
除了看到瓜拿納重重地摔倒在地,雅芳獲得首張直銷牌照之外,整個上半年,直銷界似乎并沒有多少吸引眼球的事情發生。3月份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只有雅芳一家合法的直銷企業。瓜拿納事件之后,一些企業突然老實了很多,在宣傳上大都特別低調。最多也只是借助本企業的慶典和適當的公益活動,為經銷商打氣鼓勁。很長一段時間,輕易不再發出聲音,成了大家共同的“聲音”;尤其是在公司的培訓、報單、結算、物流等系統的管理上,變得異常謹慎起來。伴隨著這樣一種業態,人們大都把注意力轉向了直銷申牌。對此,人們或觀望或等待或猜想。守望之間,直銷市場明顯的有些沉悶。8月初,國內直銷界在默默守望了半年多之后,商務部批下了第二批直銷牌照,珍奧、如新、蟻力神、寶健四家企業榜上有名。對此,榜上有名和榜上無名的公司,反應各有不同。然而,就在獲牌的5家企業慶祝勝利,余興尚在時,商務部和工商總局紛紛下達“監管令”,矛頭直指由5家獲牌企業即將鋪開的國內直銷市場。其中,商務部“通知”稱,違反規定情節嚴重者將吊銷其直銷經營許可證。接下來的情況是,大喜過望的珍奧公司受到警告,再后來,珍奧真的就被紅牌罰下了。這忽上忽下間的巨大落差,絕非心臟有問題的人所能承受的。繼年初的瓜拿事件之后,珍奧事件又一次讓相關企業看到了監管者顏色。某外資直銷企業的一位高管不無幽默地說:“該誰神氣誰神氣吧,咱只管把尾巴夾緊一點,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要是12月份之前能拿到牌照,咱就燒高香了!”如此情形之下,整個業界一邊非常低調地做著自己能做的事,一邊眼巴巴地守侯著直銷牌照陸陸續續地發下來。既然第一第二批都沒趕上,接下來再發的話,安利、完美、天獅等企業,總該實至名歸了吧?這幾家企業不拿牌,整個直銷圈子的形勢就不能算明朗。人們大都是這樣想的。
想歸想,說歸說,別的企業不談,連續三年在華銷售額達到100多億元的“直銷翹楚”安利(中國),到第四次發牌時,還是榜上無名。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安利的情況比較復雜,也相當微妙。無論在海外還是中國,這家公司一直是多層次直銷的積極倡導者。即使今年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的要求,在華全面轉向單層計酬,安利也仍然想著多層直銷在中國能早日放開。另一方面,安利在中國有著非常大的營銷隊伍和遍布全國的業務,這就使得它在轉型和申牌方面都需要更多的時間。光是通過全國2300個縣中大部分縣級商務部門的審核,就是一件相當費時費力的事。因此,與如新等企業相比,安利向商務部遞交直銷申請的時間相對要晚一些(如新早在2月份就遞交了申請)。 因此,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船大難掉頭的安利”,在批牌問題上延后一些并無大礙,政府可能會更傾向于幫助規模較小、歷史包袱較輕、相對也比較規范的公司先行在華開展直銷。 而且據傳,安利一位內部人士曾表示,安利在全國早已擁有了很好的知名度,并建立了成熟的銷售終端。“內部抓緊轉型的同時,觀望一下其他企業的舉動,未嘗不是一種策略。” 倘若如此,那安利遲遲沒有拿到牌照,也還是情理之中的事。實際情況究竟又是怎樣的呢?完美、天獅、玫琳凱等企業又是怎么回事呢?好在這些企業都是從大風大浪走過來的,定力自不一般。以完美為例,盡管它在積極申牌的同時,還遇了“樹大招風”之困,但它一直都應對得非常從容。這無不值得我們的一些內資直銷企業好好學習。
帶著種種猜想,也帶著美好的憧憬,整個業界在默默地守望著。在這樣的守望中,人們又眼睜睜地看到了幾家怎么想也拿不到牌照的企業拿到了牌照。于是有人慨嘆:看來上面是要把冷門進行到底了!
年尾:在困惑中困惑
11月22日,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鐘攸平在兩個《條例》實施一周年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必須在嚴格規范的前提下開放直銷經營活動,重點查處違規招募直銷員、違規培訓、違法計酬等行為。值得關注的是,基于“傳銷違法犯罪‘經濟邪教’的本質日益凸現,威脅國家經濟安全和政治穩定”,公安部已開始著手籌建“全國傳銷違法犯罪分子信息庫”,這個“信息庫”,將涵蓋1998年以來所有傳銷違法犯罪分子的個人信息和相關傳銷活動信息,目前已完成了信息采集工作。
非法傳銷貽害無窮,必須嚴厲打擊,這已是社會各界早有的共識。政府也從來都沒說要放任自流過。據統計,2006年1月至9月,全國公安機關共對傳銷犯罪立案1499起,涉案金額51.6億余元,破案1418起,抓獲主要犯罪嫌疑人8734人,扣押凍結涉案資金2.85億余元,可見戰果是很大的。實際上,政府對傳銷“嚴厲打擊”了至少已有八年了。只是當大環境和違法主體的招數都有了變化之后,執法者也要與時俱進,多一點降妖之術而已。這其中并沒有什么新意和特殊之處。而在《直銷管理條例》的實施上,倒是應該多用些功的。可現實情況,著實讓人覺得有不少的困惑。至少從執行的結果上看,獲牌企業反而有了更多的束縛感,一點也輕松不起來;而沒獲牌想獲牌子的企業,則屢屢不能如愿。
倘若只重監而不重管,或者只會打而不會扶,那么,直銷在中國的畸形發展一定是不可避免的。更何況這個圈子當中本來就極易滋生和潛藏不健康因素。
《直銷管理條例》已出臺一年有余,法律意義上的直銷業態已得到認可,但現實中,直銷還是被歧視的——各種各樣的限制不說,比如直銷企業所產生的稅收,直銷領域中所發生的一些好的事情,卻也常常被漠視,這種漠視實際上非常不道德,也極不利于弘揚正氣。我們看到,常規企業中的好人好事之類的行為,是經常可以通過主流媒體加以褒揚的,但直銷企業就不同了。長期以來,某些人士投向直銷的目光,一直都是透過一層厚厚的有色眼鏡,只看問題,不看其它;似乎覺得看不到問題就顯不出原則性和工作水平。但讓人感動的是:安利、完美、如新和天獅等一些企業,照樣執著地從事著他們的公益活動。象完美(中國)的母親水窖、希望小學、無償獻血、健康快車等公益活動,早已在社會上引起反響,并使許許多多的人受益。
到11月底,直銷牌照內外資企業加在一起,總共只發了十張,此外還有一張是發了之后又沒收了。在這期間,沒拿牌的基本上是該怎么干還怎么干;拿了牌的有了地域的限制。“想走這條路嗎?那好!第一,你必須交銀子,這條路可不是誰想走就走的;第二,把你的腳裹上,免得你亂跑!”有人這樣形象地比喻。如此情形之下,這個圈子好象開始讓人看不懂了。不過也有偷者樂的,那就是層出不窮的混水摸魚者。
2006年12月1日,對當年的“十家外資轉型企業”來說,是被業界稱為“大限”的一天。 我們知道,1998年,中國全面禁止傳銷后,安利、玫琳凱、日暉、富迪、娜麗絲、尚赫、完美、百美、特百惠這十家外資企業,被允許以“店鋪+推銷員”模式進行轉型經營。自2005年《直銷管理條例》出臺后,轉型企業的相關規定要在今年12月1日廢止。 在2006年,這些企業將有一年的調整和申請牌照的時間,在此期間,企業可以繼續沿用“店鋪+推銷員”的銷售模式。 就在“大限”到來的這一天,安利、完美和玫琳凱獲得了直銷牌照。牌照的含金量雖然因區域限制的不相同而有所區別,但整個懸念頓時小了許多。十家轉型企業當中,至此已有五家躲過了理論上的“大限”來臨之劫。但其他公司呢?至少依然活躍在這個圈子中的尚赫和日暉,是要另謀生路了。
車到山前必有路。在直銷申牌上,包括一些內資企業在內的一些公司,不管怎么說都還是要沉得住氣,堅持而不傻等。實際上,近半年來,有的直銷公司一直都在非常用心地整合并擴容管理團隊,并在全國加快新產品的推出和開店的速度。這顯然是在為獲牌之后能迅速抓住市場機遇打基礎的聰明之舉。在這暗中較勁的同時,職業經理人或網頭們在直銷企業間頻繁跳槽的現象,倒成了2006年的中國直銷界一道讓人眼花繚亂的風景……
任何一個行業的成長與成熟,歷練總是少不了的。2006年的中國直銷,雖說紛擾多多,且有不少令人困惑之處。但不管怎樣,這水已不算過于苦澀。咸倒是有幾分的。也好,經過“咸水” 浸泡的直銷,興許不易腐爛變質。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