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破獲非法傳銷團伙 暴富“理論”引連環欺詐
發布: 2006-12-01 00:00:00 作者: yangping 來源:

2005年12月,徐州鼓樓公安分局接鼓樓工商局移送案件稱:2005年8月,沈某、陳某操縱的非法傳銷團伙“長江國際富亨集團”在徐州市金山橋和王場小區的租住房內設點講課,同時銷售“長江富亨”西裝。
經查,該傳銷團伙頭目沈某和陳某編出了一套“一夜暴富”的理論,稱來聽課的人都大有發展前途,不斷對來聽課的人進行洗腦。沈某和陳某稱,要想發財,必須成為公司的業務員,兩人設計了一套加入公司的“規則”。如購買7套價格為每套2880元的西裝就成為該公司的業務員,購買21套就可以開專賣店,兩人聲稱,只要把錢投進公司,公司每月都會有高額的現金返還。來聽課的人紛紛信以為真,同時,在沈某和陳某的指引下,這些人又在互聯網上看到國際富亨網站(均為該傳銷團伙設計的騙局),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張某等9人購買了西裝,沈某和陳某在當月就向9人的銀行卡中打入返還的現金,看到公司有信用,這些人又把返還的現金重新投入公司,經過投資和陳某的介紹,張某等9人不久后就正式成為公司的業務員。在這個自稱總部在澳大利亞的所謂公司的光環和“一夜暴富”的理論的刺激下,一些人一步步墮入了深淵。
據牌樓派出所辦案民警介紹,操縱者沈某和陳某的認識純粹很偶然,當時是2005年年初的一天。在徐州某單位銷售手機的陳某經自稱是北京大學教授的沈某的蠱惑,互相交換了手機號。經過沈某的灌輸,此后,一個所謂的前景光明的賺錢生意就此誕生了。
卷款而逃
據徐州鼓樓公安分局經偵大隊的韓隊長介紹,為了發展更多的下線,“長江國際富亨集團”除了現金返還吸引業務員之外,沈某和陳某還讓業務員去發展促銷員,同時制定了一套獎勵辦法。
2005年11月,張某等“業務員”和“促銷員”發現銀行卡中沒有現金返還,感到上當受騙,隨后找沈某和陳某討要說法,沈某和陳某發現了這些人察覺他們的騙局后,連夜卷款逃走。
綜觀此起傳銷大案,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的張某,令辦案民警感嘆不已。張某,女,退休前是徐州某中學的老師,看到“長江富亨”如此來錢,在陳某的介紹下,很快進入了角色。至案發,她先后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共五人發展成了“長江國際富亨集團”的業務員,并都投入了巨額資金。張某稱,返還給自己的獎勵現在看起來實在寥寥。為了撈本,她先是以自己在徐州市區的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辦理了抵押貸款,資金投入后,為還貸款,后又將房子以10萬元的低價轉手。
這名瘋狂的促銷員身陷囹圄后才幡然悔悟。張某稱,這個團伙的頭目就是高級騙子,自己上當受騙了!
夢醒時分
由于沈某用的不是真實姓名,根據相關線索,警方將陳某列為逃犯在網上進行追逃。2006年7月,鼓樓經偵大隊經工作發現,陳某已經潛逃到上海。鼓樓警方連夜派民警火速趕往上海,在上海警方的配合下,鼓樓警方將陳某抓獲。在陳某隨身攜帶的日記本中,民警發現陳某把發展的下線成員都記錄在冊。回徐后,鼓樓警方順線追蹤,將張某等9名骨干成員一并抓獲。
經審訊,陳某交代了自己是該團伙的B級頭目,沈某為A級,張某是C級。經過對張某等9人的調查,民警發現,9人中,李某協議介紹他人投資88萬余元,李某某協議介紹他人投資49萬余元,王某協議介紹他人投資29萬余元,孫某協議介紹他人投資17萬余元,趙某協議介紹他人投資14萬余元,劉某協議介紹他人投資10萬余元,吳某協議介紹他人投資11萬余元,鄭某和馮某沒有介紹他人投資的記錄。經過調查,民警查清沈某提供的賬戶里兩個月共打進現金118萬余元。而案發后,沈某的賬戶里只剩下了60多元。
在這些上套的骨干和下線中,辦案民警發現不少身陷其中的人都是下崗工人。令記者意外的是,今年27歲的B級頭目陳某還是剛剛從徐州某高校畢業沒幾年的大學生,擁有本科學歷。在大學里讀經濟學的她說,自己家里都是做生意的,自己剛開始的時候看網站很精致,也沒有發現任何疑點。因為涉世太淺,又想賺錢,才陷入了其中。據陳某稱,她自己先后分四次投入了16萬元進入了“長江國際富亨集團”。與這些身處傳銷金字塔頂端的骨干相比,更多的“下線”則更為可悲,她們為了發財夢,有的甚至和丈夫離婚,直到夢醒,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連環欺騙
據鼓樓分局介紹,該團伙中,除A級頭目沈某為男性外,B級頭目、27歲的陳某發展的下線成員全部是女性。成員中有教師、有下崗工人。這些人成為“員工”后,受“一夜暴富”思想的影響,又秘密地介紹自己的家人、親戚和朋友入伙,這些人全然不知自己已經被騙,反過來又去欺騙他人。事發后,這些人原本和睦的家庭被打亂,朋友、親戚成了仇人,最嚴重的受害者家庭已經破裂。
在警方起獲的陳某的一本日記中,陳某寫道:要發展業務員,要選擇年齡在30—60歲的有錢、有閑、有企圖、有發財夢的大姐妹作為目標群體。此前和沈某一樣給新“員工”授課的陳某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發展這樣一個群體進入,主要是考慮到這個年齡段的人有能力,有耐力,有上進心,而且心地善良”。
教訓深刻
據鼓樓分局辦案民警介紹,根據刑法第225條規定,“個人非法集資數額在5萬元以上,違法所得數額在2萬元以上,就構成涉嫌非法經營罪”。而沈某和陳某非法所得遠遠超過了這兩個規定,因此沈某和陳某操縱的“長江國際富亨集團”已涉嫌構成非法經營罪。因此,團伙頭目陳某被刑事拘留。2006年9月28日,在該團伙9名骨干成員中,李某等7人被依法刑事拘留,鄭某和馮某被取保候審。
據記者了解,此案目前已經進入了訴訟程序。而對自稱是北京大學教授的A級頭目沈某,警方還在追緝之中。
徐州市鼓樓公安分局提醒:天上不會掉餡餅。廣大市民一定要警惕不法分子以養殖、造林、返租、產權式商鋪等名義,從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犯罪活動;要警惕不法分子以專賣、代理、加盟連鎖、流動促銷等作誘餌發展下線;要警惕不法分子以“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產權經紀公司”等為名,推銷所謂即將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的股票;要警惕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從事非法境外外匯保證金交易的行為,組織介紹或參與行為均屬非法;要警惕不法分子大肆宣傳的所謂“快速致富”、“高回報,零風險”,提防理財投資陷阱。(注:涉案人員系化名)
與傳銷頭目對話
12月14日,在徐州市看守所,記者和該團伙C級頭目張某展開了一次長達兩個多小時的對話。
C級頭目張某:
這是一場賭博
記者:此案是你去舉報的?
張某:是的。
記者:你怎么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拉進來了,他們的生活也很艱難啊?
張某:剛開始的時候想,他們生活艱難,現在有了賺錢的門路,才動員他們入伙的。
記者:事實上你害了他們?
張某:(沉默)我從來沒有想到去害人,開始的時候只是想去幫助他們。
記者:現在警方已經查明這個集團不存在,你從事的就是傳銷,你后悔嗎?
張某:我是上了陳某和沈某的當。所以我后來給警方提供了很多線索,絕不能讓這些人逍遙法外。如果說后悔的話,我遺憾的是把自己的房子給賣掉了,以后連一個棲身的地方都沒有了!
記者:在看守所這段時間,你有什么感悟?
張某:我好像進行了一場賭博,結果是我輸了,輸得一無所有。
一套“一夜暴富”的理論;一個根本不存在的空殼公司;通過所謂的“長江富亨”西裝,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就騙取現金118萬余元,發展下線30余人,總計50多人因此深受其害。昨天,徐州鼓樓警方宣布,非法傳銷團伙“長江國際富亨集團”已經覆滅,該團伙B級頭目陳某和C級頭目張某等10名骨干成員相繼被抓獲并已經進入了訴訟程序。
經查,該傳銷團伙頭目沈某和陳某編出了一套“一夜暴富”的理論,稱來聽課的人都大有發展前途,不斷對來聽課的人進行洗腦。沈某和陳某稱,要想發財,必須成為公司的業務員,兩人設計了一套加入公司的“規則”。如購買7套價格為每套2880元的西裝就成為該公司的業務員,購買21套就可以開專賣店,兩人聲稱,只要把錢投進公司,公司每月都會有高額的現金返還。來聽課的人紛紛信以為真,同時,在沈某和陳某的指引下,這些人又在互聯網上看到國際富亨網站(均為該傳銷團伙設計的騙局),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張某等9人購買了西裝,沈某和陳某在當月就向9人的銀行卡中打入返還的現金,看到公司有信用,這些人又把返還的現金重新投入公司,經過投資和陳某的介紹,張某等9人不久后就正式成為公司的業務員。在這個自稱總部在澳大利亞的所謂公司的光環和“一夜暴富”的理論的刺激下,一些人一步步墮入了深淵。
據牌樓派出所辦案民警介紹,操縱者沈某和陳某的認識純粹很偶然,當時是2005年年初的一天。在徐州某單位銷售手機的陳某經自稱是北京大學教授的沈某的蠱惑,互相交換了手機號。經過沈某的灌輸,此后,一個所謂的前景光明的賺錢生意就此誕生了。
卷款而逃
據徐州鼓樓公安分局經偵大隊的韓隊長介紹,為了發展更多的下線,“長江國際富亨集團”除了現金返還吸引業務員之外,沈某和陳某還讓業務員去發展促銷員,同時制定了一套獎勵辦法。
2005年11月,張某等“業務員”和“促銷員”發現銀行卡中沒有現金返還,感到上當受騙,隨后找沈某和陳某討要說法,沈某和陳某發現了這些人察覺他們的騙局后,連夜卷款逃走。
綜觀此起傳銷大案,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的張某,令辦案民警感嘆不已。張某,女,退休前是徐州某中學的老師,看到“長江富亨”如此來錢,在陳某的介紹下,很快進入了角色。至案發,她先后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共五人發展成了“長江國際富亨集團”的業務員,并都投入了巨額資金。張某稱,返還給自己的獎勵現在看起來實在寥寥。為了撈本,她先是以自己在徐州市區的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辦理了抵押貸款,資金投入后,為還貸款,后又將房子以10萬元的低價轉手。
這名瘋狂的促銷員身陷囹圄后才幡然悔悟。張某稱,這個團伙的頭目就是高級騙子,自己上當受騙了!
夢醒時分
由于沈某用的不是真實姓名,根據相關線索,警方將陳某列為逃犯在網上進行追逃。2006年7月,鼓樓經偵大隊經工作發現,陳某已經潛逃到上海。鼓樓警方連夜派民警火速趕往上海,在上海警方的配合下,鼓樓警方將陳某抓獲。在陳某隨身攜帶的日記本中,民警發現陳某把發展的下線成員都記錄在冊。回徐后,鼓樓警方順線追蹤,將張某等9名骨干成員一并抓獲。
經審訊,陳某交代了自己是該團伙的B級頭目,沈某為A級,張某是C級。經過對張某等9人的調查,民警發現,9人中,李某協議介紹他人投資88萬余元,李某某協議介紹他人投資49萬余元,王某協議介紹他人投資29萬余元,孫某協議介紹他人投資17萬余元,趙某協議介紹他人投資14萬余元,劉某協議介紹他人投資10萬余元,吳某協議介紹他人投資11萬余元,鄭某和馮某沒有介紹他人投資的記錄。經過調查,民警查清沈某提供的賬戶里兩個月共打進現金118萬余元。而案發后,沈某的賬戶里只剩下了60多元。
在這些上套的骨干和下線中,辦案民警發現不少身陷其中的人都是下崗工人。令記者意外的是,今年27歲的B級頭目陳某還是剛剛從徐州某高校畢業沒幾年的大學生,擁有本科學歷。在大學里讀經濟學的她說,自己家里都是做生意的,自己剛開始的時候看網站很精致,也沒有發現任何疑點。因為涉世太淺,又想賺錢,才陷入了其中。據陳某稱,她自己先后分四次投入了16萬元進入了“長江國際富亨集團”。與這些身處傳銷金字塔頂端的骨干相比,更多的“下線”則更為可悲,她們為了發財夢,有的甚至和丈夫離婚,直到夢醒,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連環欺騙
據鼓樓分局介紹,該團伙中,除A級頭目沈某為男性外,B級頭目、27歲的陳某發展的下線成員全部是女性。成員中有教師、有下崗工人。這些人成為“員工”后,受“一夜暴富”思想的影響,又秘密地介紹自己的家人、親戚和朋友入伙,這些人全然不知自己已經被騙,反過來又去欺騙他人。事發后,這些人原本和睦的家庭被打亂,朋友、親戚成了仇人,最嚴重的受害者家庭已經破裂。
在警方起獲的陳某的一本日記中,陳某寫道:要發展業務員,要選擇年齡在30—60歲的有錢、有閑、有企圖、有發財夢的大姐妹作為目標群體。此前和沈某一樣給新“員工”授課的陳某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發展這樣一個群體進入,主要是考慮到這個年齡段的人有能力,有耐力,有上進心,而且心地善良”。
教訓深刻
據鼓樓分局辦案民警介紹,根據刑法第225條規定,“個人非法集資數額在5萬元以上,違法所得數額在2萬元以上,就構成涉嫌非法經營罪”。而沈某和陳某非法所得遠遠超過了這兩個規定,因此沈某和陳某操縱的“長江國際富亨集團”已涉嫌構成非法經營罪。因此,團伙頭目陳某被刑事拘留。2006年9月28日,在該團伙9名骨干成員中,李某等7人被依法刑事拘留,鄭某和馮某被取保候審。
據記者了解,此案目前已經進入了訴訟程序。而對自稱是北京大學教授的A級頭目沈某,警方還在追緝之中。
徐州市鼓樓公安分局提醒:天上不會掉餡餅。廣大市民一定要警惕不法分子以養殖、造林、返租、產權式商鋪等名義,從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犯罪活動;要警惕不法分子以專賣、代理、加盟連鎖、流動促銷等作誘餌發展下線;要警惕不法分子以“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產權經紀公司”等為名,推銷所謂即將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的股票;要警惕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從事非法境外外匯保證金交易的行為,組織介紹或參與行為均屬非法;要警惕不法分子大肆宣傳的所謂“快速致富”、“高回報,零風險”,提防理財投資陷阱。(注:涉案人員系化名)
與傳銷頭目對話
12月14日,在徐州市看守所,記者和該團伙C級頭目張某展開了一次長達兩個多小時的對話。
C級頭目張某:
這是一場賭博
記者:此案是你去舉報的?
張某:是的。
記者:你怎么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拉進來了,他們的生活也很艱難啊?
張某:剛開始的時候想,他們生活艱難,現在有了賺錢的門路,才動員他們入伙的。
記者:事實上你害了他們?
張某:(沉默)我從來沒有想到去害人,開始的時候只是想去幫助他們。
記者:現在警方已經查明這個集團不存在,你從事的就是傳銷,你后悔嗎?
張某:我是上了陳某和沈某的當。所以我后來給警方提供了很多線索,絕不能讓這些人逍遙法外。如果說后悔的話,我遺憾的是把自己的房子給賣掉了,以后連一個棲身的地方都沒有了!
記者:在看守所這段時間,你有什么感悟?
張某:我好像進行了一場賭博,結果是我輸了,輸得一無所有。
一套“一夜暴富”的理論;一個根本不存在的空殼公司;通過所謂的“長江富亨”西裝,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就騙取現金118萬余元,發展下線30余人,總計50多人因此深受其害。昨天,徐州鼓樓警方宣布,非法傳銷團伙“長江國際富亨集團”已經覆滅,該團伙B級頭目陳某和C級頭目張某等10名骨干成員相繼被抓獲并已經進入了訴訟程序。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