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親身感受:鋪滿鮮花的傳銷陷阱
發布: 2006-12-02 00:00:00 作者: yangping 來源:

“我的故事并非傳奇,每天都在很多不同的人身上發生。我想告訴大家,傳銷就像毒品,看上去溫情脈脈,激動人心,一旦經不住誘惑就完了,每一朵鮮花下都是陷阱。”
――武漢某高校一位大學生
今年暑假,武漢某高校一位大三學生被女網友騙至山西運城。女網友企圖拉他從事傳銷,前后共28天。所幸他始終認定傳銷很可怕,內心一直在反抗。
他說,傳銷展示給人的多是“溫馨”的一面,其實他們的每一步都是鋪滿鮮花的陷阱,目的只有一個,拉你作下線,很多人就這樣深陷其中。
面對記者,他敘述了在傳銷泥坑里掙扎的經過。
誤入傳銷泥潭
我家在湖北農村,經濟上不太寬裕。我每月生活費300多元,經常找機會打工賺錢。
今年7月,一個自稱武漢某重點大學學生的女網友郭某說,她在山西運城賣電腦,每月能掙3000多元――幾乎是我一年的生活費,多次邀我過去。
7月30日,我來到運城,郭某和一個女孩來車站接我,很熱情地叫我哥哥,帶我吃早飯。我們打車去其住處,她們以核對年齡為由要看我的身份證,身份證在我的錢包里,就一起給她們了。網友又借我手機發短信,把手機也拿走了。一路勞累,我稀里糊涂的。
來到一個小巷深處的院子,郭某推開一扇門,里面有100多人在上課,個個情緒激動。我立刻意識到這是在搞傳銷,二話不說轉身就跑。郭某拉住我說:“哥,你既然來了就考察一下,不行我送你回去。”幾個男的在院門口攔住我說,“再跑就打死你!”然后又好言相勸,讓我考察這個行業。我什么也沒了,只好留下。
令人躁動的“勵志”培訓
他們開始對我“洗腦”,每天重復幾乎同樣的生活。
“來自五湖四海的網絡精英們,未來的千萬富翁們,奔馳、寶馬的主人們……”每天都是這樣的開場白,聽的人個個都很激動。然后開始介紹新朋友,其實都是被蒙來的。大家鼓掌,稱贊新朋友很帥、很漂亮。新朋友上臺亮相,臺下一片歡呼,讓你很有面子。
接著,功能導師講解日本化妝品“愛博美娜”的神奇效果,說得天花亂墜;制度導師講解行規、梯級制度,以及如何晉級、跳級等。總之,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賣的產品越多、拉的下線越多,成功就越快。
然后講成功故事:沈陽一位醫學本碩連讀大學生趙某,畢業后和某公司簽約,年薪10萬元,有車有房。后來被朋友以“玩笑”帶到這里。小趙開始非常生氣,認為朋友騙了他。后來安心考察行業,現在做到了代理員,月薪就是幾萬元,比原來更瀟灑!張三,李四……每天如此,幾乎都是一個版本。他們口才很好,表情豐富,下面人聽得很入神。
上午上課,下午“串網”結識新朋友,總有人陪著我(其實是監視)。聽他們像祥林嫂一樣講述如何成功,可他們說的“精英”我一個也沒見過。晚飯前后要做游戲,培養團隊精神。他們總在鼓勵我“奮斗、成功、發財”,實現“夢想”,感覺里面的人都很躁動。總之,一刻也不讓你閑著,不停灌輸“成功理念”。這種環境的確能改變人,有個人剛來時有點口吃,大家經常起哄讓他上臺演講,后來居然能比較順溜地說半天,還手舞足蹈的。
事后想想,這是最可怕的:身處其中,很容易就會動搖。許多新人開始和我一樣郁悶,甚至又哭又鬧。但在周圍人不厭其煩的勸服下,一些人短則四五天,長則六七天就決定成為會員,他們要交2000多元或3000多元購買一套產品。
隱藏陷阱的“溫馨家庭”
我們分別住在20多個不同的地方,一般在居民小區里,過兩三天就會發現新面孔。網絡內部大家互稱兄弟姐妹,“親如一家”。我們宿舍的負責人姓杜,十八九歲,來自武漢某大學。大家叫他杜導,資格很老。在眾人不露聲色的威壓下,我也只好聽其指揮。
在內部大家都不掩飾自己的身份,整個網絡200多人,至少有四成是大學生,來自全國不同地方。有的兼職搞傳銷,期末回去參加考試,有的干脆退學。我們宿舍共14個人,多數是湖北高校的學生,他們都已成為會員。一有機會就亢奮地講述別人的成功經歷。
在“家”里,他們很關心像我這樣的新人。吃飯前一起唱歌、做游戲,一個人未到就不開飯。飯剛吃完,立刻有人搶著給你盛飯。每天都是蘿卜、白菜,吃不下時,他們就往里加鹽、加醋,勸我多吃,還搶著給我洗衣服、洗襪子。
網絡里過幾天就有人“上線”,杜導常找我談心,對我考核,想讓我早日“上線”。但我心里清楚:傳銷是騙人的,六親不認。如果就此荒廢學業,對不住辛辛苦苦的父母。
一次,兩個人陪我到運城一個烈士陵園散心。我看準一片樹林,拔腿就跑。一個人趕上來拉住我,我揮拳就上。他并不還手,只是說:你不要跑,考察好了,不想留就送你回去。我掙脫后繼續跑,很快就被其它宿舍里的人堵住了。他們的人幾乎遍布運城的大街小巷,互有聯絡。此后我又試圖跑過兩次,都被他們“請回了家”。我像掉進了一張看不見的網。
買的不僅僅是教訓
我一直挺了28天,他們看我沒什么“覺悟”,也不可能一直白養著我,找借口扣了我的手機和錢包,讓我交850元后離開。我向同學借錢,“贖回”了自由,至今沒敢給家人說,算花錢買教訓。
回到武漢,我在網絡聊天上遇到了傳銷組織里的小段。他原是南昌某大學的,已經退學了。我問他還在做嗎?他說:“你也清楚我們這一行是干什么的,說不定哪天就會坐牢,我已收不住了。”
我的故事并非傳奇,每天都在很多不同的人身上發生。我想告訴大家,傳銷就像毒品,看上去溫情脈脈,激動人心,一旦經不住誘惑就完了,每一朵鮮花下都是陷阱。說它是經濟邪教,大概就“邪”在這里。
――武漢某高校一位大學生
今年暑假,武漢某高校一位大三學生被女網友騙至山西運城。女網友企圖拉他從事傳銷,前后共28天。所幸他始終認定傳銷很可怕,內心一直在反抗。
他說,傳銷展示給人的多是“溫馨”的一面,其實他們的每一步都是鋪滿鮮花的陷阱,目的只有一個,拉你作下線,很多人就這樣深陷其中。
面對記者,他敘述了在傳銷泥坑里掙扎的經過。
誤入傳銷泥潭
我家在湖北農村,經濟上不太寬裕。我每月生活費300多元,經常找機會打工賺錢。
今年7月,一個自稱武漢某重點大學學生的女網友郭某說,她在山西運城賣電腦,每月能掙3000多元――幾乎是我一年的生活費,多次邀我過去。
7月30日,我來到運城,郭某和一個女孩來車站接我,很熱情地叫我哥哥,帶我吃早飯。我們打車去其住處,她們以核對年齡為由要看我的身份證,身份證在我的錢包里,就一起給她們了。網友又借我手機發短信,把手機也拿走了。一路勞累,我稀里糊涂的。
來到一個小巷深處的院子,郭某推開一扇門,里面有100多人在上課,個個情緒激動。我立刻意識到這是在搞傳銷,二話不說轉身就跑。郭某拉住我說:“哥,你既然來了就考察一下,不行我送你回去。”幾個男的在院門口攔住我說,“再跑就打死你!”然后又好言相勸,讓我考察這個行業。我什么也沒了,只好留下。
令人躁動的“勵志”培訓
他們開始對我“洗腦”,每天重復幾乎同樣的生活。
“來自五湖四海的網絡精英們,未來的千萬富翁們,奔馳、寶馬的主人們……”每天都是這樣的開場白,聽的人個個都很激動。然后開始介紹新朋友,其實都是被蒙來的。大家鼓掌,稱贊新朋友很帥、很漂亮。新朋友上臺亮相,臺下一片歡呼,讓你很有面子。
接著,功能導師講解日本化妝品“愛博美娜”的神奇效果,說得天花亂墜;制度導師講解行規、梯級制度,以及如何晉級、跳級等。總之,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賣的產品越多、拉的下線越多,成功就越快。
然后講成功故事:沈陽一位醫學本碩連讀大學生趙某,畢業后和某公司簽約,年薪10萬元,有車有房。后來被朋友以“玩笑”帶到這里。小趙開始非常生氣,認為朋友騙了他。后來安心考察行業,現在做到了代理員,月薪就是幾萬元,比原來更瀟灑!張三,李四……每天如此,幾乎都是一個版本。他們口才很好,表情豐富,下面人聽得很入神。
上午上課,下午“串網”結識新朋友,總有人陪著我(其實是監視)。聽他們像祥林嫂一樣講述如何成功,可他們說的“精英”我一個也沒見過。晚飯前后要做游戲,培養團隊精神。他們總在鼓勵我“奮斗、成功、發財”,實現“夢想”,感覺里面的人都很躁動。總之,一刻也不讓你閑著,不停灌輸“成功理念”。這種環境的確能改變人,有個人剛來時有點口吃,大家經常起哄讓他上臺演講,后來居然能比較順溜地說半天,還手舞足蹈的。
事后想想,這是最可怕的:身處其中,很容易就會動搖。許多新人開始和我一樣郁悶,甚至又哭又鬧。但在周圍人不厭其煩的勸服下,一些人短則四五天,長則六七天就決定成為會員,他們要交2000多元或3000多元購買一套產品。
隱藏陷阱的“溫馨家庭”
我們分別住在20多個不同的地方,一般在居民小區里,過兩三天就會發現新面孔。網絡內部大家互稱兄弟姐妹,“親如一家”。我們宿舍的負責人姓杜,十八九歲,來自武漢某大學。大家叫他杜導,資格很老。在眾人不露聲色的威壓下,我也只好聽其指揮。
在內部大家都不掩飾自己的身份,整個網絡200多人,至少有四成是大學生,來自全國不同地方。有的兼職搞傳銷,期末回去參加考試,有的干脆退學。我們宿舍共14個人,多數是湖北高校的學生,他們都已成為會員。一有機會就亢奮地講述別人的成功經歷。
在“家”里,他們很關心像我這樣的新人。吃飯前一起唱歌、做游戲,一個人未到就不開飯。飯剛吃完,立刻有人搶著給你盛飯。每天都是蘿卜、白菜,吃不下時,他們就往里加鹽、加醋,勸我多吃,還搶著給我洗衣服、洗襪子。
網絡里過幾天就有人“上線”,杜導常找我談心,對我考核,想讓我早日“上線”。但我心里清楚:傳銷是騙人的,六親不認。如果就此荒廢學業,對不住辛辛苦苦的父母。
一次,兩個人陪我到運城一個烈士陵園散心。我看準一片樹林,拔腿就跑。一個人趕上來拉住我,我揮拳就上。他并不還手,只是說:你不要跑,考察好了,不想留就送你回去。我掙脫后繼續跑,很快就被其它宿舍里的人堵住了。他們的人幾乎遍布運城的大街小巷,互有聯絡。此后我又試圖跑過兩次,都被他們“請回了家”。我像掉進了一張看不見的網。
買的不僅僅是教訓
我一直挺了28天,他們看我沒什么“覺悟”,也不可能一直白養著我,找借口扣了我的手機和錢包,讓我交850元后離開。我向同學借錢,“贖回”了自由,至今沒敢給家人說,算花錢買教訓。
回到武漢,我在網絡聊天上遇到了傳銷組織里的小段。他原是南昌某大學的,已經退學了。我問他還在做嗎?他說:“你也清楚我們這一行是干什么的,說不定哪天就會坐牢,我已收不住了。”
我的故事并非傳奇,每天都在很多不同的人身上發生。我想告訴大家,傳銷就像毒品,看上去溫情脈脈,激動人心,一旦經不住誘惑就完了,每一朵鮮花下都是陷阱。說它是經濟邪教,大概就“邪”在這里。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