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韓國直銷 謀求本土發展
發布: 2007-01-01 00:00:00 作者: yangping 來源:

隨著中國直銷立法,直銷在中國的地位和身份日益明朗,各大國際直銷公司也以此為契機紛紛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照此前來看,雖然國內直銷企業仍舊停留在申牌的初期,但國內直銷市場的競爭格局已初步形成,隨著大型國際直銷巨頭的加入,在不久的將來,國內直銷業即將步入競爭白熱化的發展階段。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這種競爭會很快被拉到國際經濟的大舞臺上。這樣一來,國內本土直銷企業將面臨巨大的挑戰,眾多實力不濟的企業將面臨被吞并或淘汰的危機。所以,綜觀世界直銷發展趨勢,吸取發達國家的先進直銷經驗,以規避風險、尋求突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為此,本刊特別采訪了韓國直銷專家趙永甲先生。他分別就韓國直銷業的歷史和現狀、韓國直銷與中國直銷的區別,以及對中國直銷行業的建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韓國直銷業的歷史和現狀
韓國最早的直銷開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當時一批韓國人到日本學到了不正規的直銷,他們回到國內便開始了傳銷。那個時候韓國國內的直銷和傳銷是沒有區別的,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90年代初期,伴隨著安利、如新、仙妮蕾德等直銷公司進入韓國,韓國國內正規的直銷運作開始。但是,因為傳銷在70年代的消極影響,使得人們對直銷印象很差,所以,即便是正規的直銷開始出現,人們還是難以接受。
后來,韓國的專家和教授到國外學習先進的直銷經驗,用來引導國內直銷業的發展。1995年,韓國直銷正式立法。立法后,政府堅決打擊非法傳銷,扶持正規直銷,直銷業的發展直線上升。但是,傳銷也在此時死灰復燃,它們模仿直銷的特點,開始了更加瘋狂地運作,人們對直銷的看法也因此變得更加不好。1997年后,直銷行業在韓國出現了一次發展高峰,但這種良好的局面并沒有持續多久,由于直銷行業嚴重影響了傳統行業的利益,傳統行業的老板和媒體聯合起來,對直銷進行了打擊性地宣傳。這次打擊使80%的直銷人停止了直銷運作。
留守的本土直銷公司開始虛心學習大型跨國直銷企業的先進經驗.在2000年以前,外國的直銷公司幾乎占據了韓國國內的整個直銷市場,但在2000年以后,韓國本土直銷公司所占有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外國公司。2003年開始,韓國本土直銷公司(例如JV公司、HighLiving公司)的營業額就已經超過了外國公司。現在的韓國,除了安利公司還在發展以外,如新和仙妮蕾德都已經基本停止了運作,韓國國內現存的主要是幾家土生土長的內資直銷企業。
韓國直銷與中國直銷的區別
首先,韓國直銷與中國直銷最大的區別在于:韓國直銷法允許直銷多層次模式的存在,而中國直銷法卻嚴厲禁止多層次。其次,韓國法律對直銷公司所銷售的產品有很嚴格地限制。法律規定:直銷公司銷售的產品不能低于韓幣150萬元(折合人民幣1.2萬元),并且僅限于生活日用品和能夠重復消費的產品。而且,韓國直銷法的作用只是為了打擊傳銷,并不保護、支持和鼓勵直銷。所以,在立法的前后,直銷局面并未發生太大的轉變,也沒有改變直銷在國民心中的地位。
對中國直銷行業的建議
趙永甲先生認為,韓國直銷企業的最大優點在于他們能夠虛心學習、從不服輸,并敢于超越行業老大,而中國的大部分直銷企業卻沒有勇氣去挑戰第一。
除此之外,曾就任國內多家直銷企業營銷顧問的他,還就中國直銷行業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第一,直銷企業老板的心態要端正。中國直銷企業的老板許多都不具備作為領導人的實力,要么缺乏直銷市場的實踐經驗,要么就根本沒有經過系統的教育,缺乏專業的管理能力。再加上如果沒有一種良好的學習心態,那就是外行在指揮內行做事。這往往導致企業沒有一個正確的核心領導,企業也就根本談不上發展進步了。
第二,教育問題制約了中國直銷業的快速發展。中國直銷行業中大部分從業人員的教育程度都比較低,并且缺乏系統的職業教育,文化、素質水平都有待提高。而且目前中國直銷的教育基本上只是停留在直銷員這一層面,很難深入到顧客這一層面。顯然,如果終端顧客得不到教育,對產品沒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顧客的忠誠度就會下降,就很難長期、穩定的使用直銷產品。這也是實際運作過程中很多直銷員面臨的困惑。
第三,員工問題。直銷行業中的員工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員工與企業之間的矛盾,一是員工之間的惡性競爭。中國的直銷企業往往不能給予直銷人員根本性的保障,導致了大量的直銷難民,同時,員工之間也存在很強的競爭,并且這種競爭往往是惡性的。這兩個問題是中國直銷行業所急需解決的。
相較之下,韓國直銷企業在教育和顧客問題上處理得很好,這也是他們為何能在短短幾年內超越外國直銷公司的原因所在。雖然兩國的國情不同,但有很多成功經驗是值得中國直銷企業借鑒和學習的。
韓國直銷業的歷史和現狀
韓國最早的直銷開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當時一批韓國人到日本學到了不正規的直銷,他們回到國內便開始了傳銷。那個時候韓國國內的直銷和傳銷是沒有區別的,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90年代初期,伴隨著安利、如新、仙妮蕾德等直銷公司進入韓國,韓國國內正規的直銷運作開始。但是,因為傳銷在70年代的消極影響,使得人們對直銷印象很差,所以,即便是正規的直銷開始出現,人們還是難以接受。
后來,韓國的專家和教授到國外學習先進的直銷經驗,用來引導國內直銷業的發展。1995年,韓國直銷正式立法。立法后,政府堅決打擊非法傳銷,扶持正規直銷,直銷業的發展直線上升。但是,傳銷也在此時死灰復燃,它們模仿直銷的特點,開始了更加瘋狂地運作,人們對直銷的看法也因此變得更加不好。1997年后,直銷行業在韓國出現了一次發展高峰,但這種良好的局面并沒有持續多久,由于直銷行業嚴重影響了傳統行業的利益,傳統行業的老板和媒體聯合起來,對直銷進行了打擊性地宣傳。這次打擊使80%的直銷人停止了直銷運作。
留守的本土直銷公司開始虛心學習大型跨國直銷企業的先進經驗.在2000年以前,外國的直銷公司幾乎占據了韓國國內的整個直銷市場,但在2000年以后,韓國本土直銷公司所占有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外國公司。2003年開始,韓國本土直銷公司(例如JV公司、HighLiving公司)的營業額就已經超過了外國公司。現在的韓國,除了安利公司還在發展以外,如新和仙妮蕾德都已經基本停止了運作,韓國國內現存的主要是幾家土生土長的內資直銷企業。
韓國直銷與中國直銷的區別
首先,韓國直銷與中國直銷最大的區別在于:韓國直銷法允許直銷多層次模式的存在,而中國直銷法卻嚴厲禁止多層次。其次,韓國法律對直銷公司所銷售的產品有很嚴格地限制。法律規定:直銷公司銷售的產品不能低于韓幣150萬元(折合人民幣1.2萬元),并且僅限于生活日用品和能夠重復消費的產品。而且,韓國直銷法的作用只是為了打擊傳銷,并不保護、支持和鼓勵直銷。所以,在立法的前后,直銷局面并未發生太大的轉變,也沒有改變直銷在國民心中的地位。
對中國直銷行業的建議
趙永甲先生認為,韓國直銷企業的最大優點在于他們能夠虛心學習、從不服輸,并敢于超越行業老大,而中國的大部分直銷企業卻沒有勇氣去挑戰第一。
除此之外,曾就任國內多家直銷企業營銷顧問的他,還就中國直銷行業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第一,直銷企業老板的心態要端正。中國直銷企業的老板許多都不具備作為領導人的實力,要么缺乏直銷市場的實踐經驗,要么就根本沒有經過系統的教育,缺乏專業的管理能力。再加上如果沒有一種良好的學習心態,那就是外行在指揮內行做事。這往往導致企業沒有一個正確的核心領導,企業也就根本談不上發展進步了。
第二,教育問題制約了中國直銷業的快速發展。中國直銷行業中大部分從業人員的教育程度都比較低,并且缺乏系統的職業教育,文化、素質水平都有待提高。而且目前中國直銷的教育基本上只是停留在直銷員這一層面,很難深入到顧客這一層面。顯然,如果終端顧客得不到教育,對產品沒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顧客的忠誠度就會下降,就很難長期、穩定的使用直銷產品。這也是實際運作過程中很多直銷員面臨的困惑。
第三,員工問題。直銷行業中的員工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員工與企業之間的矛盾,一是員工之間的惡性競爭。中國的直銷企業往往不能給予直銷人員根本性的保障,導致了大量的直銷難民,同時,員工之間也存在很強的競爭,并且這種競爭往往是惡性的。這兩個問題是中國直銷行業所急需解決的。
相較之下,韓國直銷企業在教育和顧客問題上處理得很好,這也是他們為何能在短短幾年內超越外國直銷公司的原因所在。雖然兩國的國情不同,但有很多成功經驗是值得中國直銷企業借鑒和學習的。
上一篇:300億造假被罰60萬,康美藥業“罰酒三杯... 下一篇: 俄羅斯直銷行業形勢分析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