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謙:關于直銷發展的民族情結
發布: 2007-10-02 00:00:00 作者: 楊謙 來源:

自從直銷法規頒布以后,已經有22家公司獲得了直銷許可,其中16家公司已經完成了服務網點的審核工作,開始按照《直銷管理辦法》的要求經營。在這些企業中,也包括在獲得直銷許可的企業中,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大部分企業的外資企業。在商務部的網站上,很多網友對此提出異議,對政府的審批結果表示不滿。我認為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很多的所謂直銷企業實際上非法公司的運作中,有人拿這樣的情況大做文章,并且編造了很多無中生有的說法,煽動缺少理智的民族情緒,為他們從事非法傳銷活動提供洗腦的依據。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往往信以為真,從而產生對法律法規的抵觸情緒,稀里糊涂的參加了非法傳銷活動,做了為別人賺錢的工具。我想對這樣的所謂的民族情結,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
經濟發展中的外來資本與民族資本的關系,的確是一個必須處理好的關系。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對外來資本持越來越開放的態度,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以后,正在逐步按照國際規則加入世界經濟大循環。而且,中國的開放現在已經不僅僅僅限于吸引外資,隨著中國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加,中國的對外投資也不斷擴大。改革開放的政策是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基石。
中國按照加入WTO的承諾開放直銷,并對直銷采取比較嚴格的管理政策,符合中國的國情。直銷所涉及的產業,全部是競爭性行業如日用消費品制造、零售服務等。這樣的產業不涉及國家的經濟安全,而且本來已經高度競爭,所以開放是必然的。而直銷發展對經濟環境、消費者素質、法律法規環境和監管體制淡淡的要求,使得中國政府制定了比較嚴格的直銷法規,對直銷企業的審批和經營有一系列標準。這完全符合中國政府一貫秉持的對外資既要開放又要管好的政策。
按照這樣的政策,在直銷審批中出現外資多,內資少的局面,是一件完全可以預料的事情。首先是直銷企業的申請門檻過高,對企業實力的要求非同小可,使原來打算申請直銷的內資企業打退堂鼓;其次是直銷發展的政策比較嚴厲,使得一些原本對直銷看好的內資企業不再樂觀,從而轉入觀望甚至放棄。第三外資企業通常都是在全球從事直銷的企業,他們在中國發展也別無選擇,前赴后繼也要選擇直銷,而內資企業通常都是從傳統企業轉型,他們的決策會更加靈活一些。因此,到目前為止,外資直銷企業更多一些是可以理解的。
我認為,這種情況產生于統一的產業政策基礎上,是一種十分正常的情況。但是,對正常情況做出種種不正常的解讀,就是我們必須注意的。
有人造謠說中國加入WTO,開放直銷,是因為中國政府和某外資直銷企業打官司輸了,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情,是城下之約,為直銷開放蒙上一層悲劇色彩。這完全是無稽之談。外資直銷企業自從進入中國大陸以來,恐怕還沒有哪一家公司動過與中國政府打官司的念頭。至于開放直銷,眾所周知,由于直銷產業規模很小,所以直銷開放本身在WTO談判中就不是一個重要的話題,且開放的結果應當是外資理解中國國情接受了并不完全的開放方式。所以,在直銷開放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悲情色彩。社會上的謠傳完全是非法傳銷的組織者為了煽動民族情緒,降低群眾對直銷合法性的判斷力所編造的。可悲的是,很多所謂的專家也在明里暗里推動這種直銷政治化的情緒。他們夸大直銷的作用,把一個簡單的銷售方式神話為一種對社會經濟發展有極大這樣的經濟制度。簡單的邏輯變成這么好的事情發什么對外資有偏向,樸素的民族情結就會產生對政策和法規的偏見,反而對真正的非法傳銷認識模糊了。
還有人鼓吹說外資直銷企業每年從中國拿走幾百億人民幣。在非法傳銷的課堂上,類似的說法屢見不鮮,只是額度不同而已。這樣的說法更具有沖擊力,使得很多人把非法傳銷當作是抵御外資的一種形式,為自己的不法行為反而感到十分悲壯。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外資直銷企業在中國的營業額最大的大約在100-150億左右,以這個數字判斷,每年拿走幾百億根本就是天方夜譚。有些外資直銷企業是上市公司,我們很容易看到他們的財務狀況。我們不否認一些外資直銷企業在國內賺錢,但是有些人把這種賺錢行為政治化,并不是真的在討論產業政策,而是為自己的非法傳銷行為提供宣傳籌碼。在就是別有用心的。
更有人信口開河,說國家暗地里在扶持所謂的直銷團隊和外資抗衡。這種說法在幾乎所謂的非法傳銷組織的課堂上都會有,這些說法是為了把自己的非法傳銷組織包裝成國家在暗地里扶持的所謂團隊。而且,由于不同地方打擊非法傳銷的情況不一樣,對非法傳銷活動可能制止的力度不夠,這就更讓一些剛剛接觸非法傳銷組織的人會真的以為國家會在暗地里扶持什么,把他們自己剛剛接觸的組織就神話起來了,自己也似乎有了社會責任。這是地地道道的謠言,也是地地道道的鬧劇。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當一步步的關于民族情結的謊言不斷重復時,當那么多三寸不爛之舌日夜鼓噪時,當執法部門對非法傳銷組織的打擊力度不夠時,當全部心智被賺錢夢想完全蒙蔽時,人的判斷能力可能就會大幅下降,智商幾乎等于零,而且會出現對錯誤判斷的反智商。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圍繞著直銷發展的所謂民族情結,特別是在非法傳銷組織中彌漫的民族情結,根本不是真正的對經濟發展的探討,而是出于對非法傳銷的宣傳編造出來的偽話題。
關于直銷發展中的民族企業生存的問題,我們必須以客觀的態度來看待。從未來的直銷發展看,可能會有一段時間外資企業占有比較大的市場份額,這是開放市場一個基本的現象。中國的開放過程中這樣的情況太普遍了。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和民族企業的進一步成熟,這種情況會逐步變化。我認為內資合法的直銷企業數量會逐步增加,內外資企業在市場上的份額會實現一定程度的均衡。當然,我們需要的是民族企業真正的成熟。文章引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