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業績成直銷業最熱話題
發布: 2008-02-13 10:41:24 作者: 郭羽 來源: 上海商報

商報記者 郭羽
剛剛過去的2007年,對直銷行業而言,雖然不再具有2006年直銷法規實施伊始的標志性意義,但從實際運作的層面看,無論是政府監管還是企業運營,都逐漸醞釀出一個相對成熟的模式。而隨著踏入直銷門檻企業的增多,業績也取代牌照,成為最受矚目的話題。
直銷監管體系初步建立
《直銷管理條例》于2006年正式實施。如果說,當時業界對該條例的解讀更多停留在如何滿足獲牌資質的話,2007年在正式啟動直銷業務的企業數量逐步增多的情況下,《直銷管理條例》及其后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出臺,使得整個直銷市場的監管形成了體系。
在市場準入方面,國家工商總局與商務部建立了審批溝通機制。目前,經批準的直銷企業有22家,其中雅芳、安利、如新、寧波三生、寶健、新時代、富迪、金士力佳友、南京中脈、歐瑞蓮、廣東康力、康寶萊、完美、南方李錦記、玫琳凱、北京羅麥、廣東太陽神、美樂家、天津尚赫等19家已通過服務網點核查,被獲準可開展直銷經營活動。
在日常監管方面,繼《關于做好直銷監管工作的通知》下發后,國家工商總局又下發了《關于加強直銷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對直銷企業登記、加強對直銷活動重點環節的監管、加強網上監督管理、建立健全直銷監督管理工作機制、查處擅自從事直銷行為、工商機關監管管轄、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等7個方面作出規定。國家工商總局明確要求,各級工商機關要將監管工作的重點放在直銷企業招募、培訓和計酬方面,嚴厲查處擅自從事直銷和打著直銷旗號從事傳銷的活動。同時,我國打擊傳銷快速反應機制也在去年得以初步建立,公安、工商聯席工作機制開始成熟,社區打擊傳銷監管防控網絡已基本形成。目前,各地工商已將打擊傳銷工作納入到地方綜合治理范疇,將打擊傳銷工作由部門行為上升到政府行為。
業績成去年最熱話題
以法制環境趨于成熟為背景,直銷企業的運作也真正進入了一種常態。2007年,獲牌仍然是眾多守候在門外的企業關心的問題,但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在相當一部分內外資直銷大企業已踏入合法門檻的現實情境下,企業的運營狀況理應受到更多的關注,而最能直觀體現這一狀況的指標莫過于業績。
根據目前已公開的信息,因為2006年直銷法規實施伊始、行業產生一定波動而造成的業績下滑現象在2007年已有所緩解。率先取得直銷牌照的雅芳公司從去年年初即正式步入新直銷模式的第二階段。相關資料顯示,雅芳中國去年前三季度的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了44%、36%和23%,三季度雅芳活躍直銷員人數也較去年同期上升44%;而另一家直銷行業的標桿企業安利公司也在去年8月1日起正式啟動了中國直銷業務。安利中國董事長鄭李錦芬在去年年末接受采訪時表示,2007年的業績會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但與此同時,仍然有一些直銷企業受困于業績問題。去年9月,歐洲直銷界老大歐瑞蓮(中國)的掌門人易主。據報道,替換總裁的直接原因是歐瑞蓮在中國市場每個月的銷售額還不到500萬元,遠遠低于瑞典總部的期望值,曾為歐瑞蓮取得牌照立下汗馬功勞的陳海琳也由此成為直銷界首個因業績和管理問題離職的中國高管。而事實上,除了陳海琳,包括如新邱錦云、康寶萊錢港基等在內的多家外資直銷企業的高層變動,或多或少折射出這些公司在獲牌之后對未來在中國發展之路的重新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