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平臺何時取代直銷舊通路平臺?
發布: 2008-02-13 11:43:22 作者: 南方甫 來源:

網絡商務平臺必然取代人的平臺,不過,人的角色與功能其實并不會消失。人的角色將可以更像人,人的服務與組織功能反而會更強,就此而言,人的角色與功能淡出消費平臺并不是一件壞事。
文/南方甫
本期封面故事探討Web3.0第二個主題直銷EW化,分析Quixtar的誕生、發展乃至完全改變北美安麗直銷型態并搖身一變成為網絡零售業第一名的始末。
2006年Quixtar全年營業額第四度超過10億美金,所發出的獎金則超過三億七千萬元美金。從1999創立至2001年短短三年之間,北美地區的安麗直銷體系已全部轉入Quixtar經營,可見直銷與因特網商務的高度兼容性。
不過,Quixtar在北美以外的安麗市場并未被廣泛推廣,或者說,實際上是被禁止的;因此,一般人似乎并未感受到直銷與因特網接軌的高度可行性。許多直銷公司也曾各自進行了一些嘗試,但限于技術上的障礙與配套完整性不足,致使這類嘗試一般并不怎么成功,直到美安公司、科士威公司這些以網絡商務機制作為主力營銷及事業發展基礎的公司紛紛取得亮眼的成績之后,大家才再度重視網絡商務與直銷的兼容性與互助性,終極而言,網絡商務將會大規模的取代傳統直銷商務模式,其間最主要的原因有:
以人作為直銷產品銷售及組織發展平臺有其局限性;相對的,以網絡商務作為產品銷售及組織發展平臺卻有無限性。
由于數字科技的發達,公司只要開發完成一個購物平臺(商城),理論上就可以以不同的ID復制成無限量的網絡商城;而且可以透過版型模塊或CSS技術,讓每一個商城都能夠呈現出個性化的前臺版面,充分展現完整復制的訴求,卻又能夠具有一定的個性變化。以Quixtar為例,任何一個直銷商都可以毫不費力的擁有一個具備三萬多種商品的一流虛擬商店。
公司統一收單,可以減少批發流程,減少物流誤差,并充分創造客服的價值。而直銷商基本上不需要任何庫存。
公司可以提供更安全的金流。
無遠弗屆與沒有時間限制的營業特色。
消費獎金,組織獎金以及其它積點計算都可以自動在消費過程中迅速運算完成。大量減少人力成本與人工誤差,也可以實現讓直銷商實時查詢業績的理想。
可累積共享的產品說明、事業說明及企業論述(最好包括多媒體),能夠有效幫助推薦、銷售、締結,提高輔銷效果。
不論緣故或陌生開發,透過完整的商城及事業說明數據庫即可完成大部分的步驟,直銷商也因此可以節省大部分不必要的路途奔波與時間浪費。
組織調度的靈活性,從Quixtar的經驗看來,數字運算讓組織調度變成一件與及時查詢一樣快速精確的新性能,透過這個新性能,上線可以更有策略性的協助特定成員成長,并優化組織及組織獎金。
存活率大幅提高,傳統直銷模式陣亡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以人作為末端通路常有「心理」的障礙。但是,網絡商城并沒有這一個問題,所以其活躍率(活躍的直銷商)可以高達六成以上(Quixtar為66%)。
以網絡商務為基礎平臺的新直銷模式之所以能夠全面取代傳統以人為基礎平臺的舊職銷模式,最根本的道理在于這個新直銷模式可以整合郵購的豐富性、數字運算與傳輸的快速、網絡的無遠弗屆等等優勢于一身,如果接口設計得宜,還可以給予消費者一種既不用出門還能享有消費的滿足感。
另外,從Quixtar的經驗看來,未來EW化之后的直銷新消費平臺,競爭的核心很有可能從自有的研發能力相當程度的向異業結盟能力傾斜,因為,透過異業結盟的方式大量引進非自有品牌或雙品牌產品,可以讓網絡商城真正成為一個玲瑯滿目的商城,除了增加消費的廣度之外,其豐富性本身也就是一個最具說服力的OPP,畢竟,只要花一千元或兩千元就加入經營行列,并擁有一個產品豐富的網絡商城,相當符合多數人的期盼。
網絡商務平臺必然取代人的平臺,其原因還有更多,不過,人的角色與功能其實并不會消失。人的角色將可以更像人,人的服務與組織功能反而會更強,就此而言,人的角色與功能淡出消費平臺并不是一件壞事。
當然,直銷EW化并不是萬靈丹,例如,它并不能解決忠誠度問題,尤其當大家都逐漸EW化之后,過去長期存在與直銷界的忠誠度問題恐怕還是會繼續存在,喜歡當無根浮萍的人,依舊會在各家提供EW化平臺的直銷公司之間蕩來蕩去。
而一向為人批評的價格落差在EW化之后,將會更加的浮出臺面,這一點恐怕需要業者多用一點心思了。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