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與中國直銷企業的通病
發布: 2010-04-04 22:57:40 作者: 林岳 來源: 林岳

當中國足球隊僅以一個有爭議的點球戰勝新加坡隊之后,相信所有中國球迷的心都再次跌到了谷底。平均在一億人中選出一名主力國腳的中國隊,竟然在90分鐘內對新加坡人束手無策,要知道,新加坡只是一個區區幾百萬人口的移民國家,11人當中還有不同膚色的隊員,難怪在國際足聯的排名中,中國只名列世界的103位、亞洲的第15位,這個創歷史新低的成績的確真實地反應了目前中國足球的現狀,球迷們震耳欲聾的“下課” 聲也是相當地可以理解。
其實,不是對手比我們強,真正的問題還是中國隊自己,而存在的問題是根深蒂固、由來已久的,這跟很多 中國直銷企業存在的病癥不謀而合。與其說在硬件上中國人的身體素質不適合踢足球,倒不如說我們的軟件出現了問題,日本人、韓國人的身體素質比我 們好嗎?同樣的,他們也是黃皮膚、黑眼睛的民族,但他們卻擁有我們及其缺乏的東西。
一、文化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企業、一個社會組織的靈魂,是不可或缺的成功要素。中國足球最“輝煌”的時刻就是靠一條上上簽參加了2002年的韓日 世界杯,不去不知道,參加了真正的頂級賽事才知道中國足球的差距所在,一分未得、一球未進的“光蛋成績”算是相當的合理。因為,談起中國足球,我們都不知道他到底有何特點,是技術型、力量 型,還是速度型?到底是防守反擊還是全攻全守?不要說億萬中國球迷很迷糊,就算是中國的教練們估計也搞不清楚。中國足球,留給我們最多的關鍵詞是:黑哨、假球、官
僚主義、拜金文化。
與英格蘭球迷不團結、酗酒鬧事不同,韓國球迷展現在世界面前的,是他們用大韓民族特有的拍子和口號支持著他們的英雄,用團結一致的行動向世人傳播著他們的文化,所以他們的英雄們頑強、鍥而不舍、堅韌不拔,在父老鄉親面前奇跡般地殺入02年 世界杯 的四強。是他們的能力比當時的意大利隊強嗎?不是的,他們靠的是一股精神,一種民族特有的氣質,是這股強大的推動力使他們堅持到了最后。
文化,引導著組織成員的行為。
中國足協的官員考慮最多的是自己的政績,而不是中國足球的成績;中國球員考慮最多 的是自己的腰包,而不是真正地為國家效命、為球隊作貢獻。黑哨、假球也存在于世界 冠軍意大利的國度中,因為人受欲望的引誘很容易做出違反原則的事情,但是意大利的司法部門能夠在國家隊出征 世界杯之時還迅速地介入調查,就算在國家隊奪冠后也未給 予特赦,從這個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家的足協真正考慮的是國家的成績、聯賽的質 量,相反,我們的一些丑聞也許很輕易地就可以用更“丑”的行徑掩蓋掉。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的最終結果就是釀成中國足球“發育畸形”的苦果。
很多中國的直銷企業也是如此,要文化有“文化”,口號響亮得很,但是真正的組織行 為卻是完全的不同。很多事情爭到最后,還是 老板說了算。制度歸制度、執行歸執行, 久而久之,制度也形同虛設,做事變得需要關系,拉幫結派的現象層出不窮。實際上, 企業文化是企業經營中最有感召力和殺傷力的武器,制度上有文化,能夠形成良好的做 事風格;品牌中有文化,在市場上猶如利刃在手,潛在客戶會因文化而感動、為之傾 倒。但是,我們看到的,還是有太多“牛頭不對馬嘴”的內部管理和 市場策劃,太多的因為監控不力,導致業務市場無法正確理解公司的文化,從而出現違規操作、大團隊自 己操縱價格、打折銷售等嚴重擾亂直銷市場和危害廣大 消費者的行徑?上攵斀M 織每個成員都為了自己的利益去想方設法做一些違反原則的事情的時候,留給組織的唯一結果就是失敗。
文化,必須與行為表里同一。
二、 團隊精神
縱觀中國體育運動在世界的情況,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很明顯的答案,就是中國的團體運動都沒有優勢,反而個人運動如乒羽、跳水、體操等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績。事實上,論個人技術,中國球員可算得上世界二流,所以,我們才涌現出諸如孫繼海、邵佳一、李鐵等“海歸派”,他們能在國外的球隊得到一定的位置和褒獎,但是為什么一回到國家隊就不行了呢?原因就在于中國人普遍缺乏 團隊精神、合作意識,球星的作用固然重要 ,但是沒有完整、優秀的團隊,成功也只能是藍軻一夢,如果齊達內加入中國籍,他能 帶領中國隊奪得大力神杯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沒有“多贏”的思維是我們缺乏 團隊精神的最大原因。某些球員可能會為了得到進球的 獎金,而在比賽中不愿為隊友創造機會;某些裁判可能為了得到假球操縱者的獎金,而 吹響了違背自己良心的哨子;某些政府官員,可能為了自己的名利雙收而對中國足球的 未來辣手摧花。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個人利益永遠高于團隊和國家的榮譽。
不要再漫罵、惡搞、諷刺中國足球了,可以理解,這些都是球迷們無可奈何的自我發泄和調侃,但是對中國足球一點幫助也沒有,只會使我們中國人和中國足球的形象更加丑陋。同樣的例子也發生在我們水深火熱的直銷企業當中,一方面拼死拼活地開拓業務,一方面卻處處抱怨、傳播著公司的種種缺陷,“邊喝奶邊罵娘”的事情屢見不鮮,甚至 遇到一些挫折就帶領整個團隊轉投其他公司,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母親”的問題同樣值得我們深刻反省。
人,作為單獨的個體存在于家庭、組織、社會當中,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每一個言行 舉止都代表著你的家族、你的企業和你的國家,為什么韓國自己的民族品牌可以在日貨 的包圍中成長為世界品牌?為什么我們總是呼喊著“抵制日貨”,但 本田雅閣卻可以在
中國的7年里取得銷售50萬輛的業績?只有團結,才不會被恥笑;只有團結,我們才會
強大!
三、教練
這次不遠萬里趕回國的李鐵、董方卓,一個坐牢了冷板凳,一個只上場了10幾分鐘,為什么我們的教練不給“海歸派”上場的機會呢,反而頻頻失誤的曹陽卻沒有被替換下場,這是難得的與隊伍磨合的機會,可是教練的用人實在令人費解。更可笑的是,出現在場上首發陣容中的徐亮,在比賽之前居然不在國家隊的20人參賽名單之列,最后是在匆忙當中讓陳濤假裝“受傷”才把徐亮弄進了名單里,所以我們沒有看到身披10號的陳濤,而是徐亮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44號球衣。這樣的烏龍笑話,到底是否給我們的教練們敲響了警鐘?如果不斷忽視細節,忽視這樣的警鐘,慢慢地演變為“下課鐘”也就不足 為奇了。
41歲的克林斯曼運用職業化的 時間管理和組織管理方法,設定了一系列鐵的規定,除了 訓練,每天都花一定的時間與球員溝通、交心,所以,他把年輕的德國戰車送到了世界 季軍的位置上,這絕非偶然。在德國 世界杯上,我們看到了一支戰斗力極強、進取心極 高、紀律極其嚴明、激情極其澎湃的德國隊,從教練和助理教練的統一服裝,到卡恩真 誠地向頂替了自己主力位置的萊曼傳授撲點球秘訣,我們看到了一支團結、和諧、高度 職業化的德國隊。這樣的球隊,我們能想到的唯一不能登頂的原因只有——經驗。
所謂教練,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傳道,是樹立隊員的正確的奮斗目標、 價值觀、心態和思維模式;授業,是教予隊員達到目標所必須擁有的技能,并給予其發揮能力的機會;解惑,是引導隊員解決疑惑和困難。三者同樣重要,缺其一者則不是一個真正的好 教練。
之所以把中國足球與 中國直銷企業放在一起相提并論,是因為我們的球隊、我們的直銷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這種挑戰既來自外部,也萌芽于內部。如果在外部挑戰到來之前,我們無法解決內部問題,那么,失敗是自然而然的。我們很多人都常常抱怨 硬環境不好,國家政策變化快、行業規則模糊、基礎建設薄弱、起步太晚、經濟大環境差、組織成員素質良莠不齊等等,但是這些都不是決定性因素, 組織文化、 團隊精神和 教練水平才是真正決定成敗的軟環境,所以我們才會說:沒有不好的行業,只有不好的企業;沒有不好的運動,只有不好的球隊。
作者: 林岳,海歸學者,凌雁 管理咨詢首席咨詢師,多家熱門媒體專欄作家,多家中小 型企業特聘顧問。擅長 營銷戰略和 人力資源管理變革,歡迎與作者深入探討您的觀點:lyc@lynear.com / andrilin@hotmail.com,博客:lynear.blog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