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汝紅:春節來了,去農村過"土"年(圖)
發布: 2008-02-02 19:59:11 作者: 顏汝紅 來源:

我的老家在千島湖畔的浙江省建德市農村,屬浙西低山丘陵區,歷史上由于山水阻隔,形成了數以千百計的源塢,一方之人聚居其間,長期以來沿襲著一種特定的民風和習俗,形成了“十里不同風,八里不同俗”的風土民俗。
走進農村,青山綠水,民風古樸,風景幽靜,除夕夜十分熱鬧。村莊依山傍水,門前小溪輕淌,走進農家院,里面大地鍋,油坊,豆腐坊,轆轤水井,石桌石凳隨處可見,房間內外還陳列著五谷雜糧及農業生產工具。院子里家家都擺著一盆大火爐,小孩、老人圍著烤火,年輕人做米糖,炸油豆腐,做米馃,蒸包子,煮豬頭,張燈結彩,燃放爆竹,大伙兒都是徹夜不眠。小孩兒穿上新衣后就撐著燈籠挨戶串門,每到一家,主人家就用村里的山核桃、小甜糖以及水果作禮哄小孩。
針對春節,農村里還會推出一系列農村過大年的特色項目,其樂融融,家家戶戶都沉浸在過年的喜悅氛圍中。
項目一:竹馬迎春、竹馬迎客。放個炮仗當財禮是當地的風俗,跳竹馬是當地老百姓過年的慶祝活動,竹馬是江南地區最具特色的民間燈彩活動之一,又叫“跳馬燈”。用紙和竹扎成的“馬匹”,一群五匹或七匹。由演員“乘騎”著,編排出各種方陣和舞姿,非常好看。
項目二:聽睦劇。睦劇是我國古老的劇種之一,睦劇因地處睦州(古代建德梅城叫睦州)而得名,有點象黃梅戲,俗稱三角戲。“聽睦劇”是頗具地方特色的春節項目,多數劇目是反映鄉村民間的倫理瑣事,很有生活氣息,頗受當地老百姓喜愛。
項目三:圍著火炕喝葫蘆茶(酒):農村家家戶戶都有著暖暖的火爐,空氣新鮮,比城里的空調房爽多了。過年時節時,當地的老百姓有用特制的葫蘆盛酒或茶來招待客人的習俗。竹編葫蘆,是一大特色手工藝品,也是盛放茶、酒飲品的工具。大家圍著木炭火爐,喝著米酒,大聲猜著拳,放聲吆喝著,無所顧忌,盡情盡興。
特別風俗:
賽豬頭:農村里家家戶戶都養豬。過去生活條件差,每個家庭也只能到了春節才可以殺一頭豬,豬肉賣了換成過年的必需品,留下豬頭自己一家人享用。一年下來,想看看誰家的豬養得肥,誰家就是最勤勞的主。賽豬頭在我們這里的農村里有著800年的習俗,正月初十(村里稱這天叫“新年齋”),全村人都要將自家的豬頭拿到古色古香、雕梁畫棟的祠堂祭祖。每到這一天,祠堂里就張燈結彩,香燭共燒,一派節日氣氛,零點之后,各家各戶就相繼把精心打扮過的豬頭拎進祠堂,在八仙桌上排開來,上百個豬頭排在一起,全然一幅豬頭畫。村里還要請長者評出最大的豬頭,村長為其頒獎。
耍龍燈:從正月初一到十五,做竹馬,夜夜都是熱鬧非凡,鄉村的跳竹馬隊給每家每戶帶去祝福。古老的板巖瓦屋、原始的鄉土韻味,涉足這些地方,那都是一個永留記憶中的平常日子看不到的鄉土風情。
我在農村長大,卻一年四季在城市生活。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晚上靜下心時,總回憶、品味起農村小時候那淡雅恬靜的生活和民俗民風,好生留戀向往。每年過年,我都要帶著妻子小孩回家,去拾回那童年的記憶,去過個真真切切的“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