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直銷業整體萎靡的原因
發布: 2008-02-25 13:45:39 作者: 悟生 來源: 中國直銷

一、直銷職業經理人職業素質缺陷
這種現象不僅在大陸轉型直銷的傳統企業中發生,也在老牌直銷銷企業中發生,而目不止一家。
在很多傳統轉型企業中,先后發生了走馬換將的現象,致使行業隨著它們的起伏而波動。當然,更多的是累積了“熱鬧不過三個月”的負面效應,從而使直銷商的熱情再三受挫。這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就是“直銷職業經理人”存在著“職業素質缺陷”,比如:對條例監管的漠視、偏重自身短期利益的短視、對市場競爭的存在以及企業投入產出要求的淡視等等,抱著老皇歷、過去的經驗拍胸脯,結果是企業無法承受而被請下神壇。
在老牌直銷外企中,既有遭遇了新條例后的水土不服癥,也有抱著四十年前的歐美皇歷,不思進取而損兵折將的。比如有的部分產品顯然不符合現在的流行趨勢、制度還是四十年前的老式級差制度,如果不能在品牌營銷上做足文章,拿到牌照也是枉然。而這種適應新市場的新策略,只有cEo創新求變才能挽企業于危局。
二、雜牌咨詢機構誤導企業
從2006年起,直到2007年,因為條例的申牌要求,很多欲轉型直銷的企業只能借助于“專業咨詢機構”,希望減少轉型 的彎路。機構提供的服務包括:申牌、企業戰略、人才獵頭、制度設計等等。
僅就制度設計而言,條例出臺后大陸成功的企業還沒有,咨詢機構自然就憑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來創造,結果自然有成功、失敗兩條路。目前看,還是有諸多缺憾之處。比如:協同分銷、定制營銷,干脆就將“店鋪多層次”人加側電,感覺上打了政策的捌邊球,但是違背了直銷無店鋪銷售、零投瀏創業的原則;其次,店鋪商品單一、零售利潤較低無法存活,以及被店鋪利潤擠占后“人網”提成比例降低而導致競爭力下降,也劃制度設計上“全面兼顧、結果一無是處,,蚓技術硬傷。還有量子營銷,干脆玩起了輪盤賭,變得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再回頭看看A企業,條例似乎為它量身定做,沒有為服務網點撥出一個點,依然故我,那才叫“高”。
三、監管失職造成行業整體迷茫
已經發生的大家都已看見,條例出臺后,起先業內把申牌看得無比神圣,把牌照當俐是贏取競爭優勢的資源之一。可是,隨著拿劇后部分企業進退維谷的尷尬,甚至將牌照束之高閣,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觀望。隨后,劃內又發現某些牌照的發放,好似有東北大漢酒后拍桌的豪放沖動之嫌,再至拿牌企業剎吊銷、停業整頓等等事發,牌照已成了燙手山芋,眾多企業開始放棄申牌的計劃。本來從制場競爭求生存的公平競爭變為半政府管制的行政行為,是否合乎市場規律,就已經值得探討。在沒有監管之下的轉型指導和服務,甚到出現了導向性問題,2007年行業迷茫就無可避免,這將成為行業揮之不去的陰影。
2007年是轉型企業試水直銷,接受教育的一年,也是老牌直銷企業重新定位的一年。
2007年整個行業已經不再喧囂,轉型企業、老牌直銷企業開始不再把大陸市場當作新發現的新大陸,不再是彎腰就能撿錢的時代,這里需要播種、耕耘,才能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