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拿納的教訓
發布: 2008-04-18 13:53:40 作者: 吳垠 來源: 中國直銷博客網

張華,缺乏現金流管理的教訓
從1月15日開始,我就持續給張華打電話,其實并沒有什么目的——關于他的跌倒、沉淪、掙扎與振作,我已經寫了太多。
人們眼中的張華,是個矛盾的多面體。他雖貴為武漢瓜拿納總裁,但曾經身陷牢獄之災。
張華及瓜拿納是中國直銷史一個典型的案例,中國直銷界缺乏失敗企業家人格素描,更需要直銷記者對直銷企業黎明前的崩盤,透過現場看到本質。
前年和去年,2006年2007年,我分別用大幅筆墨寫了兩篇關于張華的文章,《張華孤獨的唐吉珂德》一文,用人文關懷的精神探討了中小企業成長中的危難。
很多中小企業的領導人,在看完這篇報道后,給我電話,他們說,他們仿佛找到了娘家人,甚至有唇亡齒寒的感覺,而不是一味地看笑話。
而《張華還錢》這篇文章,以詳盡的史實,描述了張華作為企業法人的經濟屬性,與之相悖的直銷老大哥的人品素質。
張華這次現身廣東,有幾重心事?為了破解他的想法,我應他之約,從廣州火車東站出發,坐上廣深快線趕到深圳羅湖,在芙蓉大酒店里見面。
幾個小時下來,我又一次“閱讀”了他。
其一,他要約見原來的舊部。身邊的陳瓊,現在公開的身份是廣東康力副總。我從接近張華的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張華這次到深圳,還在逼曾經的臺灣籍管理人員周文正見面。
其二,他要繼續還錢。張華的電話一直不斷,掛完電話,只見他拿出一張卡,在白紙上寫下兩個賬戶,叮囑陳瓊,分別轉8千元和1萬元到這兩張卡上。張華告訴我,到目前錢還沒有還完,其中還包括泰達總裁王永勝的200萬元私人借款,除此之外,自己更欠下了很多人情債。事實上,當我把張華出事之際的所有細節和線索重合在一起時,發現2006年春天那場對于瓜拿納的浩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對現金流的現代化管理。
一個大膽的假設是,如果當時有一個第三方的現金流管理系統介入瓜拿納危難前后,那么,瓜拿納對張華的人治管理就不會產生這樣大的依賴。比如,珠三角的家電巨頭創維公司前主席黃宏生及其胞弟,創維前執行董事黃培升,他們的入獄就沒有引發企業的毀滅。同樣,在專業的現金流支付管理公司的輔佐下,張華今日的還錢也不會如此艱難。
其三,張華時刻都有復出的想法。張華所知道的業界現狀與故事,比我們更深入一線。直銷的夢想在這個中年男人身上還沒有破滅。前不久,張華才從臺灣地區旅游加考察回來,有些想法還沒有成熟,他不敢說。
不過,我輾轉多處了解到,張華此時正心儀一個北京沙漠治理基金項目,可是我還是建議他安全第一、謹慎從事。他骨子里的英雄主義,經常被不懷好意的人利用。
因為家中有事,我必須要趕晚班的廣深列車,作別張華時,在鵬城的夕陽下,站在芙蓉大酒店的樓道處,張華老練的微笑,腰板依舊硬朗。
他一定要我帶上一包話梅,說是從臺灣帶回來的特產。
坐在回程的廣深列車上,吃著多汁的話梅,我忽然想起一句話:“很老,很新鮮”。或許,張華已經是這個行業的老前輩了,可他一樣有做新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