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軍:分析行情不重要 分析公司才重要
發(fā)布: 2008-04-03 15:19:04 作者: 王萬軍 來源: 中國直銷博客網

近兩天看到兩篇觀點迥異的文章,一篇是楊謙教授的《直銷市場反彈可期待》,另一篇則是李圣杰先生的《中國直銷已進入真正熊市》。前者以理性的分析,讓人們看到了直銷市場的期許,有理有據;后者點出了直銷市場低迷的現(xiàn)實,推理正確,但缺乏可信的數(shù)據支撐,因為李圣杰先生提出的“直銷員的隊伍到今天已是減損了十之八九”數(shù)據,卻沒有告知數(shù)據來源。我們不知道李先生說的“原全國擁有三千萬的直銷隊伍”數(shù)據是從哪里來的,也不知道李先生說的“今天就只剩下六、七百萬”的數(shù)據是從哪里來的。
市場行情一直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樂觀者看到希望,悲觀者看到失落。為什么要唱衰中國直銷市場呢?我是個樂觀者,寧愿相信楊謙教授的觀點,“反彈可以期待”。除了楊謙教授例舉的原因外,一個被雙方忽略掉的現(xiàn)實是:2006年和2007年股市的牛市行情,引發(fā)全民炒股,極大地分流了直銷市場的資金和人脈。隨著股市的日漸低迷,絕大多數(shù)股民是“只賺指數(shù)不賺錢”,反而是大面積虧損,原來大量棄直銷奔股市的朋友和廣大股民一樣,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炒股也許還不如直銷賺錢。”相信2008年會有更多的朋友棄股市而奔直銷,加上楊謙教授的推理,樂觀地看來,更相信2008年直銷將會反彈。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直銷市場行情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選擇做哪些公司。牛市中有人虧錢,熊市中有人賺錢。直銷也一樣。
盡管去年直銷市場低迷,盡管許多公司業(yè)績大幅下滑,盡管很多直銷人沒有收獲,但安利、雅芳、完美、南方李錦記、月朗等都有不俗的業(yè)績,2007年安利中國全年上升了12%,雅芳第二季度業(yè)績大漲36%,完美盡管遭遇產品風波,據說也創(chuàng)造了40億元的業(yè)績,月朗更是高歌猛進,1年大漲20億元。公司業(yè)績大漲,業(yè)務人員收入自然水漲船高。
盡管市場行情與直銷員的業(yè)績有關系,但最重要的是所選擇的企業(yè)是否合適和是否有前景。股神巴菲特說:“我一向是不關心大盤漲跌的,我只關心市場中有沒有符合我的投資標準的公司。”
很多人選擇做直銷,往往通過做很多市場環(huán)境分析來決定,是不是進入的好時機。有的認為現(xiàn)在市場不景氣,不適合做直銷,于是等待觀望,結果錯過了進一步發(fā)展的時機;有的認為現(xiàn)在市場正處于爆發(fā)前夜,于是匆匆上馬,結果選錯了企業(yè),從頭再來……
其實,市場行情好壞并不重要,關鍵是選擇的公司前景好。行情前景似乎更容易得出公論,你可以從一萬個人口中得出貌似專業(yè)的,對這個行業(yè)的“集體判斷”。但實際上,這些信息對你弊大于利。因為,第一,你的收益與企業(yè)的業(yè)績直接掛鉤,而不是與行情直接掛鉤,行情好但企業(yè)不好,照樣賺不到錢;企業(yè)好行情不好照樣能賺到錢;第二,行業(yè)形勢的判斷需要站在更宏觀和復雜的角度看待,受經濟形勢、國家政策的影響,尤其直銷行業(yè)缺乏公開數(shù)據而很難得出的結論;第三,個人投資的獲益來自于行業(yè)內的競爭,而并非簡單的市場行情。最終帶來收益的是你的公司,而并非行業(yè)。
很多直銷人之所以能夠持續(xù)的成功,屹立于業(yè)界頂峰不倒,與其不在乎短期的市場行情是分不開的。我們可以看到,他們選擇的大都是如安利、雅芳、南方李錦記、完美等前景廣闊的直銷企業(yè)。
有記者采訪中國“巴菲特”林園的一段話可以給我們啟迪:
“你到處看公司,不看盤嗎?”
“不看。” “關心宏觀經濟嗎?”
“我對中國經濟有信心,所以只關心國家大的方針政策。”
“油荒呢?很多基金經理擔心這會殃及股市。”
“什么時候中國工人工資漲上去了,我就不買股票了。中國經濟與別國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勞動力成本低,別的因素都差不多。沒什么值得擔心的。”
如果你不知道是林園說的,你肯定認為這個人要么不懂炒股,要么是一個賭徒,或者說是一個瘋子。然而,事實的真實情形是,遵循這個原則的人,在股市都獲得了非凡的成就,他們有巴菲特、林園、段永平……
N公司周先生,他很有話語權,他是直銷行業(yè)最不景氣時進入直銷的,當時很多人不看好,但是,就是因為選擇了一家有前景的公司,企業(yè)產品好,培訓到位,還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務,讓他如魚得水,當初身無分文南下創(chuàng)業(yè)的他,現(xiàn)在不僅在珠江邊上有自己的洋房、奔馳轎車,出差更是坐飛機,住五星級酒店。這都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談到當時直銷行業(yè)陷入低迷,很多人因為看不到行業(yè)前景而紛紛放棄,他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在最低迷的時候進入,他說:我看的并不是短暫的市場前景,而是公司前景。市場有起有伏,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正如同月有陰晴圓缺,沒必要為之擔心,而關鍵在于直銷是否具有強大的競爭力。當時,我發(fā)現(xiàn)公司的產品很好,在消費者眼里有很好的口碑,并且公司管理水平高,培訓能力強,覺得這樣的公司肯定會發(fā)展的不錯,即使不能走直銷路線。當時我想:就是零售,我也可以賣火,怕什么?于是我沒有在乎98年的一紙禁令。
每一個企業(yè)都要遵循優(yōu)勝劣汰的自然競爭法則,即使市場行情很好,企業(yè)間的競爭也總是存在的,并且市場好,反而會引誘其他公司進入這個行業(yè),競爭會更加的劇烈,如果企業(yè)沒有強大的競爭力,沒有前景,那么遲早都是要被淘汰的。 很多直銷人就是因為太在乎市場前景,而錯過了進入的良機,也因為忽視了公司的前景,選擇了一家沒有前途的公司而與成功擦肩而過,在夢想的渴望中,自我的悔恨中度過了并不如意的一生。那些因為市場波動而波動,頻繁的跳來跳去,最終的結果是一無所獲或是所獲甚少。
巴菲特說,“在投資中,我們把自己看成是公司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分析師,也不是宏觀經濟分析師,甚至也不是證券分析師。最終,我們的經濟命運將取決于我們所擁有的公司的經濟命運。”
想想世界首富的“投資圣經”,你會覺得,分析行情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去分析公司,以便我們能選擇一家可以讓我們成功的公司。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