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朗的夫妻拍檔
發布: 2008-08-12 11:35:08 作者: 宋健 來源: 《新華商》

作為中國直銷業界的一批黑馬,月朗一直是低調的,盡管如此,它對外界的吸引力卻沒有絲毫減弱,反而令其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而更加使人們渴望一窺其真面目。說到月朗,不得不提起陳焯文與楊燕萍夫婦。
近幾年來,在月朗的光環下,陳焯文與楊艷萍夫婦也開始越來越引人注目。這不僅是因為他們夫婦一直在市場一線開拓,在媒體面前曝光的頻率相對較多的緣故,更是因為他們對陳懷德董事長思想的理解,在月朗恐怕無出其右者。實際上,月朗的經銷商團隊各有所長,蘊涵著無窮的潛力,但作為月朗早期的元老團隊,陳焯文與楊燕萍夫婦卻能在核心的經銷商團隊中屹立不倒,可見兩人相互配合的默契。
被直銷的利潤所吸引
到目前為止,人們對于陳焯文與楊燕萍夫婦的經歷依然所知不多。
1991年當中國依然籠罩在濃厚的農業經濟和產業經濟的氛圍中時,國外的直銷巨頭已開始如潮水般涌進中國,關于直銷的各種信息,像蒸氣一樣彌漫在中國的上空。當時還在中山做生意的陳焯文夫婦,對中國即將發生的產業大分化有了覺醒,不管親友反對毅然加入當時的仙尼蕾德直銷團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走入直銷是陳焯文夫婦的人生分水嶺。當時人們對直銷十分陌生,加上這種新興的銷售模式沒有遭到社會的質疑和環境的污染,讓陳焯文夫婦如魚得水,在一年后就得到了公司獎勵的車房,挖掘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1998年,由于傳銷的影響,國家實施了一刀切政策,迫使陳焯文夫婦不得不脫離了直銷行業。此時,陳焯文夫婦已經獲得了原始資金,而投入了傳統行業,開了一家公司,自己做起了老板。
成立一個公司并不難,生產一個產品也不難,難的是如何將盡可能小的投入演變為盡可能大的產出。這就需要大資金的投入和經營模式的創新。由于陳焯文夫婦習慣了直銷的銷售模式,加上傳統模式資金回籠慢、產品單一、大批的貨物被積壓在終端,而且無法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讓企業負擔太重。這種缺陷讓高價位與經營成本形成惡性循環,高價位使消費者不敢輕易嘗試,在資金鏈上表現出極為被動的局面。
傳統行業的不利因素,讓陳焯文夫婦感到做傳統行業不如做直銷,于是,便再次走入了直銷行業。但是由于新加入的直銷企業沒有處理好與經銷商團隊的利益分配,加上市場上一直缺貨,無法徹底地站穩市場,于是他們便再次尋找更好的企業,以謀取更大的利潤。
選擇月朗絕非偶然
如果說陳焯文夫婦被直銷的利潤所吸引,而兩次進入直銷的話,那么選擇月朗無疑是他們獨具慧眼的明智之舉。
由于看好直銷,陳焯文夫婦在尹力新老師介紹下,認識了月朗董事長陳懷德。當時的月朗正在籌備階段,沒有產品品牌,更談不上競爭力。面對這樣的一個情況,楊燕萍直截了當的問陳懷德:"請你告訴我,月朗產品與其他公司的產品有什么不同點?"陳懷德董事長告訴他們,月朗的和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別的公司做的是保健品,屬于醫療保健系列,而月朗做的是衛生巾,這種產品是女性的必需品,有兩項專利(負離子專利芯片、陰道炎自我檢測卡)而且是重復使用,在直銷界還是一個沒有被開發的產業,是獨一無二的,售后服務幾乎不存在。
聽完陳懷德的介紹,陳焯文夫婦意識到月朗在市場上有著巨大的差異化和創新化,而且產品獨特,系統運作的可復制行、兼容性和穩定性很強,認定衛生巾這個小商品中蘊涵著巨大的市場。如果在這種產品的優勢上加上系統化的運作,將釋放出巨大的市場效益。經過簡單的交談后,陳焯文夫婦被陳懷德董事長的個人魅力和月朗的廣闊前景所吸引,他們相信陳懷德能創造奇跡,相信月朗一定可以成功。
陳焯文夫婦選擇加入月朗絕非偶然,他們對直銷這個行業的特點有著深刻的認識,并對"直銷能夠實現普通人的事業夢想"這個特點情有獨鐘。很多在直銷業中取得成功的人,最初做直銷時對直銷并不了解。而陳焯文夫婦不同,他們在直銷行業內有著多年的經驗,早已熟知直銷這個行業的特征,加上陳懷德打算把月朗打造成一家民族企業,讓他們意識到只要抓住機遇就等于抓住了財富,這些因緣促成他們加入月朗。
相信和堅持
加入了月朗,陳焯文夫婦開始奔向新的事業目標。然而他們的這個決策并沒有得到親友的支持。親友的理解是,衛生巾行業圈子太小,價格也低,不能獲得更大的利潤。
面對重重壓力,夫妻兩人不但沒有退縮,反而激起了破釜沉舟之心:創下一番事業,用事實來破解親友的質疑。因為他們夫妻深信"相信奇跡才能堅持,只有堅持才能創造奇跡",而月朗則是一個絕對公平的平臺,這個平臺唯一的信條就是"多勞多得",無需資金、無需背景、無需資歷,還有更合適的行業來滿足一個年輕人的事業夢想嗎?對于廣大沒有物質支撐的準創業者來說,直銷無疑是一個完美的可操作模式。
"視直銷為你的事業來打拼。"正因為如此,陳焯文夫婦才拋下原來所獲得的一切,調整心態,放開手腳為自己的事業拼搏。每當感到疲憊和失落的時候,只要想到自己未盡的事業,就不允許自己有半點松懈。
"月朗不是賣口才或賣產品,賣的是客戶的需要。"陳焯文這樣解釋他的推廣秘訣,"做每一次推廣之前,你都必須做好功課。當對方想創業,你就充分展示創業的魅力;對方對創業沒有興趣,你就突出產品賣點,讓他對你的產品信服。也就是說要先找出對方的需求,然后對癥下藥。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即使開始的成績不盡如意,收入也不高,但是陳焯文知道這是進入直銷行業的必然經歷。"不氣餒,不后悔,與每一個人交流我都看得到自己的進步,每發展一名直銷商我都感到自己離夢想更近了一步。"
正是這樣的不屈不撓的信念激勵著他們不斷努力、堅持不懈的工作著,在這種信念的執著下,陳焯文夫婦幫助許多人脫貧致富。一個人成功不算成功,能幫助更多人獲得成功才算成功。
成功其實很簡單
很多人曾試圖為陳焯文夫婦的成功找出理由,問他是不是特別能夠吃苦耐勞,他覺得自己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問他利潤這么小會不會做得很辛苦,他說只是享受成功的過程。
但為什么他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功而別人卻不能?陳焯文說,"成功本來很簡單,不過人的想法很復雜,所以才很少人成功。"
他認為成功的法則很簡單,就是先相信勇于改變,找準目標,努力堅持,不怕挫折,付出努力。"其實真的想做一件事就不可能做不到,做不到是因為信念不夠堅定,怕付出沒有結果,如果知道有結果,那么肯定就會去努力實現。也就是說,你的信念決定了你的一生。"
其實成功總有相通之處,這是商業界亙古不變的真理。有一句被人說爛的話,"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站著一個不平凡的女人。"正是陳焯文和楊燕萍之間的默契配合,才有了月朗經銷商的"脊梁"。
當被問及兩夫妻是如何在一些決策上達成一致的,陳焯文風趣地回答說:"正確理解事情的概念。事情,事情,事和情要分開。"基于對事情兩字的理解,陳焯文與楊燕萍之間達成了一個默契:床上是夫妻,床下是朋友,生意是搭檔。
在這種默契的合作下,結合月朗長成系統的文化,兩人搭建起了一種"尊重、推崇、感恩、誠信、合作"的團隊文化。這種文化賦予了他們團隊前進的動力,讓他們對自我價值的實現更向前邁進了一步。
永遠都是創業期
"人,從出生開始,就在向著死亡的方向奔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只是在做兩件事,一件是追求快樂,另一件就是擺脫痛苦。所以,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發展平臺,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陳焯文夫婦希望現在的年輕人能夠把握月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傳統行業可能會賠本,但直銷業卻永遠沒有任何風險,因為基本上沒有投入,因此只可能出現沒有收益的,不會出現因此而傾家蕩產的。"直到功成名就的現在,陳焯文夫婦仍然堅持了一份創業的執著。
直銷的本質不是做推廣,而是推廣建立消費與銷售管道。因此陳焯文非常愿意將自己的直銷經驗分享給團隊成員,因為"分享的本身就是通向直銷巔峰的成功利器。"陳焯文夫婦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時間不夠用",因為一天短短的24小時讓他們無法做太多的事,找更多的人分享他們的產品與理念。
"月朗的成功給了經銷商安全感、成就感和人生的一個成功舞臺,如果能充分利用這個平臺繼續發展下去,那么未來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一定可以成為中華民族的第一品牌。"2008年5月30日,陳焯文夫婦面對記者,眼中充滿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