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亮:互聯網是廣泛營銷形式的雙翼
發布: 2008-08-21 13:06:52 作者: 馮志亮 來源: 中國B2B研究中心

為了讓消費者更多地買單,持續提升或鞏固品牌的知名度與美譽度,保持客戶的忠誠度,多年來,廠商、營銷機構、策劃人、顧問師與專家學者們琢磨了一套又一套的營銷工具,形成了多種營銷思想與理論流派,從體驗式營銷、一對一營銷、關系營銷、連鎖、品牌營銷、深度營銷,到網絡營銷、整合營銷、直銷、數據庫營銷、文化營銷等,渾然一個陣營龐大的“營銷世家”。在商業歷史長河中,諸多經典的營銷案例中都能見到它們活躍的身影。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營銷與人一樣,新陳代謝似乎也構成經典的歷史規律。互聯網的廣泛普及、人們獲取產品信息的渠道向互聯網轉移、小規模的廣告投放已經難以產生實效,無論是跨國大型企業與知名品牌,還是處于成長與創業階段的中小企業,無不苦苦覓尋新的營銷手段與傳播道路。
需求還未產生之前,探索者們已經上路,而且已有斬獲頗豐者,可進行如下的歸類。
(1)品牌網絡廣告,以新浪、搜狐、騰訊、網易等知名綜合門戶及搜房、中國汽車網、硅谷動力、太平洋電腦網等一線行業網站為主。
(2)關鍵詞廣告,或者叫搜索引擎營銷、關鍵詞競價排名、SEO(搜索引擎優化),以百度、Google、雅虎等為主。
(3)電子商務平臺推廣,以阿里巴巴、網盛生意寶(原網盛科技)及環球資源等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商(B2B電子商務平臺)為主,提供了買賣通等標準化的產品與個性化的服務。
(4)廣告聯盟與窄告,也即通過一套系統能將廣告主需要投放的推廣信息發布到多個網站上,以眾多的廣告聯盟與窄告網、中國商業電訊、新華美通為主,其中前兩者一般是發布文字鏈與圖片廣告,后兩者(中國商業電訊與新華美通)是發布軟文與報道稿的。現在又出現了大量面向社區、博客進行推廣信息分發的服務商,比如奇虎、大旗、沃華傳媒等。
(5)群發軟件,如郵件群發、短信群發、BBS帖子群發、供求/商機信息群發、評論群發、博客日志群發、QQ群發、MSN群發等,這一塊的普及范圍很廣、用戶的使用率也很高,但難成氣候。
(6)自助建站與自助推廣,這種營銷工具有一定的小眾市場,也難成氣候。
(7)網絡整合營銷傳播,這種營銷打法基本上是將舒爾茨的“整合營銷傳播”搬到網絡上來,同時也相當于將前面網絡廣告、關鍵詞營銷、電子商務平臺推廣等策略都考慮到企業的市場推廣與品牌傳播計劃中,并且加入了新聞營銷、互動營銷、社區營銷、口碑營銷等多種新營銷元素。這其中以贏道新營銷傳播機構的FEA為主。
“FEA”即話題營銷、事件營銷與活動營銷。拆開來看,話題營銷、事件營銷、活動營銷也正受到眾多先鋒企業的親睞,但大多企業都是零敲碎打,難以形成規模優勢,在傳播效果與造勢上大打折扣。如果將這三者整合在一起來做,并且主要依托網絡渠道展開造勢與媒介公關,通過網絡社區與社群進行互動營銷、引發口碑傳播,最終輻射到整個網絡媒體圈及平面媒體,其威力將非同凡響。
同時,網絡傳播在交互性、個性化、容量無限等方面的特性,讓網絡整合營銷傳播(FEA)更是如虎添翼。
不僅如此,網絡媒體與互動社區媒體、電子傳播媒介在成本上遠低于平面、戶外與電視媒體,這樣一個成本優勢的存在,讓更多中小企業擁有了更多的選擇。
再往下走,無線營銷估計會占據新的至高點,而傳統的經典營銷理論與思想卻存在很多可借鑒之處,并不會隨著工具的改變與技術的革新而過時、而老化。營銷手段、工具與傳播通路的不斷創新,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既是一件借力突圍的大幸事,也是一件頭疼的事情。好的方面在于有更多的策略與打法,新產品的推廣與品牌知名度的塑造有了更多的辦法;壞的方面在于五花八門的營銷手段面前,到底選哪個,委實是一件大費腦力的事情。
品牌通首席運營官馮志亮先生認為,對于大多處于創業期、成長期、青春期,甚至孕育期的企業而言,如果主營產品所面向的消費者群體中有一定的網民構成,采用多種網絡營銷與網絡傳播工具推廣產品是值得考慮并且嘗試的,尤其是借力于話題營銷、事件營銷與活動營銷等杠桿式營銷策略。一方面成本不高,而且可控,另一方面實施起來簡易,有無效果也會很快就看到,能夠隨時調整營銷手法與實施進度。
而企業一般不用組建這樣一支專業的團隊,完全可以采用外包的方式,既節省人力成本、辦公成本、管理成本及相關的軟硬件成本,同時又能借助行業里最專業的資深人士們的集體智慧,通過互聯網展開話題營銷、事件營銷與活動營銷的網絡整合營銷傳播,其成功率幾乎可以達到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