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源:探索民族品牌的未來
發布: 2009-02-11 13:14:07 作者: 凱天 來源: 新華商

(導語)一個年輕的中國民族品牌,追尋著不同階段深刻的商業體驗,從深圳一隅走向全國,潛心于中國通訊制造業的探索創新,將自己的品牌理念用獨特的方式傳達于產品中,并走出了包含無店鋪模式在內的多元化渠道之路,使企業生命再次升華。它,就是新興民族手機品牌——嘉源。
不來嘉源,不知道專業的執著。
腳踏過如火如荼施工中的3360平方米新工業園區的泥濘,流連于運轉自如井然有序的生產車間,目睹“嘉傳天下,源自溝通”的企業文化夯實落地,感受到經銷商大會的情緒高漲精彩紛呈……我們一步步地走進嘉源,一步步探尋這家專業通訊制造企業走過的足跡。
嘉源,一個非常有中國味道的名字,如今成為了一家新興的民族手機品牌。正如其諧音“家園”一樣,寓意著這里是攜手共進的“家園”,天地人和之福地。事實上,在嘉源,匯聚著各類手機制造業精英、許多質樸的員工、可愛的經銷代理商和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生產場景。
一切似乎都是為了成就民族品牌之星——嘉源的未來騰飛而準備著。
移動網絡的時代已經來臨,
出發,源自民族制造的情結
嘉源手機的誕生,出于老板莊映真的“一時沖動”。
熟悉莊映真的人都知道,在他儒雅外表的背后,流淌著傳統潮商敢想敢干的“不安分”血液。1997年涉足當時方興未艾的通訊市場,見證過“一呼傳天下”的輝煌和衰落,緊接著又親歷了手機由黑白到彩屏的發展過程。由于是做各類名牌手機的代理,經他之手的各式名機數不勝數,對品質優劣也了如指掌,經過幾年的潛心鉆研,他儼然成為一個通訊類的專家,在這個行當春風得意,得心應手,為了拓展更大的市場,1999年于香港注冊公司,成立了嘉源。
在外人看來他應該停下走南闖北的腳步稍微歇息之時,他的內心卻總有一個解不開的心結,就是為何當時的中國市場大都是國外品牌的天下,中國手機為何不能有自己響亮的品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出國參加一個國際通訊器材博覽會,當參照方得知他來自中國大陸時,不經意間總會流露出傲慢和不屑的神情或語氣,這都像針扎一樣,令他心中隱隱作痛。這也讓他暗下決心,要為中國的手機產業爭口氣;貒,他立即嘗試著研究國外的手機主板和軟件功能,但苦于當時技術所限,未能從中獲得一些真經。民族制造之路暫時受阻。
不久,傳來了一個令手機老大抓狂跳腳、新興力量欣喜若狂的消息:一種集成了多種通訊功能的MTK芯片研制成功!MTK集成芯片的突破性發明,讓手機設計和制造的流程大大縮短,也促成了手機市場的重新洗牌。市場嗅覺敏銳的莊映真興奮不已,馬上集中資源,引進手機生產線進行投產。雖然,當時因為沒有手機牌照,暫不能生產自己品牌的手機,只能做OEM代工生產,但還是一定程度上了了莊映真的一個心愿:2004年5月,第一臺凝聚著嘉源人聰明智慧加汗水淚水的嘉源制作手機正式下線。
處于興奮忘我狀態的莊映真可能還未完全意識到,當時橫空出世的MTK芯片,造就了今天全球性的工業——中國手機制造業。嘉源手機的誕生,也令其成為中國手機制造產業洪流中不可忽視的一支生力軍。
摸索,沿著前人的成功腳步
嘉源OEM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要想拿到代工的單據,首先要通過品牌廠商苛刻的標準體系驗證和反復多次的試樣嚴選。為了拿到OEM的生產份額,莊映真和嘉源的營銷和生產人員一起,又再次走上了嘉源的創業新征程。
雖然通常OEM的利潤很薄,完全靠量來盈利,但經過幾年的工藝經驗積累和商業信譽保證,“嘉源制造”奠定了不錯的口碑,在業內也闖出些名堂,除了積攢了更多的人脈資源和客戶認可之外,嘉源在代工生產的過程中逐步完善了自我,從采購原材料到研發流程,再到加工工藝方面,嘉源掌握了手機生產各個環節的制作要領,更重要的是,人才得到了實戰鍛煉,形成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執行團隊,為日后的品牌制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對于嘉源的OEM經歷,莊映真覺得這是中國手機制造業從無到有的必經階段,就如同雞和蛋一樣,雞生蛋,再要經過一個孵化的時間和過程,這樣才能孕育出新的生命。凡是要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
2007年7月,蟄伏三年的嘉源終于揚眉吐氣,在新近頒發的一百多張手機牌照中為民族品牌占得重要的一席。嘉源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地做出屬于自己品牌的手機。
嘉源又再次與一百多位中外競爭對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只是略顯單薄卻充滿初生牛犢的生澀和無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