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選中:如何看待直銷中的高收益與高風險
發布: 2009-02-11 14:23:36 作者: 孫選中 來源: 當代直銷

在國際化、市場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直銷是發達國家和地區很普遍、很流行、很受歡迎的一種營銷方式。簡單地說,它是一種與國際接軌的、流通領域的一種經營方式。所以,直銷和國際化也有內在的必然聯系。但直銷在當前環境下為什么有這么大的阻力?因為直銷是一種高收益、高風險并存的特殊經濟活動。那么很多人又要問:它為什么有高收益?它的高風險又來自哪里?
直銷在市場經營中確實是眾多經營方式不可比擬的,因為它是消費者和銷售者直接見面的一種營銷方式。從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企業做直銷,消費者選擇直銷是一種必然。我們要注意的是,直銷是一種特殊的經濟組織活動,這種組織活動自產生以來,在理論上實現了很大的突破。
首先在營銷理論上實現了突破。營銷理論談到了渠道、零渠道。營銷是有多種渠道的選擇,而直銷卻是沒有中間商的零渠道模式。就是因為零渠道的優勢,我相信未來的流通領域、流通環節,很多新的形式都會出現在零渠道那里。
我們知道,直銷的方式太多了。事實上,我們指的是非常狹義的直銷——人員直銷,直銷員的直銷,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必定會出現許許多多的零渠道,不管是網絡的還是無店鋪的,都屬于“零渠道”的范疇。但事實上,現行的《直銷管理條例》談的是直銷員的直銷,這是直銷最狹隘的一種方式。
那為什么直銷員的直銷會引起那么大的阻力,特別是在中國給政府、政策帶來這么大的風險呢?我們不得不往另一方面想,直銷的突破,其實也是對傳統經濟學理論的一種突破。
我們知道,傳統經濟學理論,只要有組織的經濟活動,最終都會導致收益遞減的現象。也就是說,有組織的經濟活動是有邊界的;直銷這種經濟活動它是無邊界的,它沒有收益遞減。
傳統經濟學理論中,每當增加一名員工,它就增加成本,當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達到一定比例時,增加員工就會變得無利可圖。而人員直銷則沒有邊界,它增加的員工越多,收益就越好,企業不會因為增加了直銷員而承擔更多的成本。增加一名直銷員,直銷員有收益,企業也有收益。所以,直銷使得我們不得不探討這個問題,它使用有組織的經濟理論實現了突破。而當直銷走進中國,這種無邊界的組織發展,會是一種什么概念呢?
反過來說,如果直銷這種無邊界的、人員遞增的組織形式在發展,那遞增的那一部分成本到哪去了?理論上應該是有收益就應該有成本。這種成本,最終很可能就轉嫁到社會上去了。直銷員的銷售方式是面對面的,如果直銷員是不負責地銷售,他就把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去了。
對于直銷業,既有風險也有暴利,很多人躍躍欲試,他們認為“有風險不怕,只要能有機會獲取利益就行。”現在在這個問題上,特別是從直銷前十幾年的發展來看,利益和風險似乎是脫節的,這就使得《直銷管理條例》在怎么控制暴利、如何分擔風險方面做出了新的討論和研究。
我們必須從本質上理性地去看待這個問題。當政府的防風險能力越強時,它對直銷也就越放心;如果政府的防風險能力不強,那么它寧肯壓制著直銷,也不會讓其把這種風險帶到社會上來。
中國市場經濟發展至今,中國政府的防風險能力是有限的,而面對WTO的協議,中國必須開放直銷這一塊市場,政府怎么辦?政府最終選擇把直銷的高收益壓低,壓成單層次的,讓直銷員沒有高收益。在沒有高收益的情況下,也就不會有高風險了,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必須理性地看待這個事情。
縱觀未來,經濟發展會不會出現收益遞增的領域呢?我個人認為,會!因為我們現在所學習的是傳統經濟學理論。未來的經濟形式用現有的經濟理論去解釋,根本解釋不了,其中一個典型例子就是“知識經濟”。
知識經濟,一定不是收益遞減的經濟,而是收益遞增的經濟。為什么?因為在最后,知識資源開發了人的資源,那是知識經濟最大的特點。人的資源一開發,創造力就會無窮。所以,傳統經濟理論對知識經濟,根本無法解釋。
由于直銷這樣一種經濟活動,與未來的知識經濟有著很多契合點,所以未來應該是美好的,我們應該理性去看待直銷的未來前景。
我們聽到很多對直銷悲觀的聲音,不管是從經濟理論上解釋,還是營銷理論上解釋,抑或是在政府管制上提出的問題。從學者的角度來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直銷還是有著自己發展的機會的,我們應該理性地去看待直銷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