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肖肖:直銷系統論
發布: 2009-03-23 14:56:55 作者: 風肖肖 來源: 中國直銷論壇

風肖肖:直銷系統論
不經意中在網上結識一個跟我同一天生日的朋友,事業有成、氣宇軒昂,豪俠仗義,大有傾蓋如故、相見恨晚的感覺。聊起目前直銷業蓬勃欲發的態勢,皆感一場大趨勢、大機會的來臨。然而良宵苦短,暢言未盡,以至深夜久臥難眠,實在有話要說。
謹以此文付于此生跟你我同樣有使命的朋友,愿能拋磚引玉,遍覓知音。人生若此,夫復何求?
言歸正傳。
直銷系統到底是什么東西?
其實這個問題我已經說過無數次了,但真正能理解的人并不多。直銷系統的三大特性是:
1. 獨立于供應公司(產品供應商)之外的獨立運作的支持公司。
2. 提供CD或磁帶等各種音像培訓資料、推薦書等工具流,運作模式推薦,確保復制規范。
3. 能夠及時收集、匯總、分析信息,提供持續、專業、有效的教育培訓計劃,支持全球團隊運營。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團隊、體系、系統三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千萬別混作一團。比如,建立了一個不小的人際網絡,擁有一定的市場,這是團隊。當這個團隊足夠成功、足夠大,形成了一定的運作方法、規模、組織架構,這個叫體系。而如果體系的大部分培訓和支持不是由經銷商自發組織完成的,而是由一個專業支持公司來提供,恭喜你,你擁有了一個系統。
系統如空氣,這句話是音樂家、我們團隊領導人馬天峰在管道之父貝克.哈吉斯的新書《你需要有一個系統》作序時說的。它看不見,摸不著,那現在的直銷人怎么知道你是否在系統當中呢?
其實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看你的支持和培訓是否來自不知道哪發行定期的音像資料和推薦書,還有就是看你參加的會議是你們團隊自己組織發起舉辦的,還是由另一家非供應商機構組織的。
其實除了這些,還有很多不同,比如:系統的會議基本是流程化,似乎一個模子倒出來的,它的作用是讓你看到遠景,你80%有關這個行業的知識還是來自音像等資料。而體系的會議相比豐富多彩,也許是一場晚會,也許是一批高級別的領導人的演講,也許是一個,起勁地忽悠、畫大餅…..別看這小小的不同,結果卻差之千里,這些都是后話。
直銷系統的起源
去年我寫的《中國耶格外傳》中其實所有資料都來源于互聯網,我只是做了文字穿插而已。這算是系統的起源,我在這里也不啰嗦了,有興趣的朋友自己找來看看。這段歷史知道的人很多,但卻很少人明白系統其實是直銷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耶格的推薦人是維可多,其實是維可多創建的642運作方法,包括后來的貝瑞德也一直延用642的基本框架,但為什么直銷系統的鼻祖是耶格呢?
簡單的一句話:因為耶格把直銷團隊的運作支持全部公司化了,這就是支持公司的原型,耶格創建的公司名字如日中天:“英特萊德(INTERNET)國際機構”。如果你做直銷N年了,連這個名字都沒聽過,我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混過來的,到底學到了些什么。
維可多那時的網絡還不足夠大,耶格深得直銷(那時叫傳銷)運作精髓,以至維可多老了,都讓自己的兒子跟耶格學習。在70年代,安利發展了二十多年后,美國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以銷售為主的團隊基本土崩瓦解,以消費獲利理念的耶格團隊得到大的發展。這在《耶格外傳》當中都有,我在這里再次提起只是提醒下各位明眼人,美國的那段歷史正在中國重演,到今天,同樣安利在中國發展也是二十年左右,同樣的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之后耶格的團隊過大,耶格常常在思考如何有效地支持和管理團隊,才不會讓俗務纏身,把經銷商解放出來。這樣的背景下,英特萊德公司成立,第一個直銷系統誕生了。
我相信國內有許多曾經是安利鉆石、翡翠級別的經銷商,到處:”撲火”最終累得放棄直銷生意回歸傳統,已經明白我在說什么了。
如果沒有系統,那些體系的翡翠、鉆石只不過是一個銷售公司的大經理,而你的部下是一群不由你發工資隨時準備開小差散在全國各地的普通人。想想真還不如回去做傳統生意輕松得多。這就是管道之父貝克.哈吉斯所說的:要走到右象限,獲得時間自由,除了通過系統建立管道,別無他法。
直銷系統的作用
由以上可以看出,直銷系統建立的初衷其實是為了承擔本應該由大的經銷商負責的培訓和管理工作,為的是讓經銷商能從團隊繁重的日常事務中脫身出來。通過模式化、正規化的公司運作,來為團隊和市場的穩定、發展收集信息和提供培訓、溝通資料,幫助舉辦各種會議等等一系列事務。支持公司有時還與大經銷商一起分享正常運作費用之后的節余。說白了,支持公司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傳統企業。
還記得在國際象棋格子中放米粒的故事吧?沒有哪個經銷商,哪怕是耶格、貝瑞德和吉米.道南也無法公益地支持這個龐大的,支持著倍增市場網絡的公司運營,要讓馬兒跑,一定得讓它吃草。那支持公司的運營費用又從哪里來呢?
來自培訓資料的發行、會議組織節余,各種大型活動,比如說這次貝克.哈吉斯新書的發行,以及中國行演講對外售票等等。
好了,說到費用,又給體系的人鉆到空子了,每個月還要花錢買CD買書啊,騙錢啊。
那我問你一句,你天天跑來跑去上課是為什么?是不是為了你自己成長,做好做大這個生意?你跑在路上花的錢,分攤培訓教室的費用,一個月少于100元嗎?我可以告訴你,網絡21的每月的ACEP加上BBS的費用一起只有95元,提供6張CD一本推薦書,一場幾千人的業務拓展會議,它能提供的教育絕不是你那個還不知道鉆石是什么滋味的三腳貓上線能夠相提并論的,并且用工具培訓,大大節省了你的時間成本。何況,你的伙伴流動到別的城市你又怎么支持培訓他?這個問題后面再談。進入這個生意,你的夢想難道不是成為大經銷商嗎?問問你身邊成功人士,學習和信息的價值,這個世界本就有它內在的運行規律,看不懂你永遠窮一輩子。我也是新人,我只告訴你我的體會:如果目標是地平線,你肯定會發現你比那些大經銷商更需要這些支持!
吉米在《起步點》CD中說,你可以自由選擇用不用這些工具,就象木匠蓋房子,他當然可以選擇省錢而不使用椎子,唯一的問題是:你為什么要這樣做?
系統還有個更重要的作用是穩定市場,要想建立的市場世世代代為你和你的后代提供象房地產、銀行利息一樣的被動式現金流收入,必然得市場盡可能的穩定。《系統之戰》其實并不是我寫的,希望有一天能跟作者相識,他研究系統的時候我可能連直銷這個詞都沒聽說過。他說的一語中的:系統的創建最終是為了穩定市場。
網絡21的CEP中有這么一個故事:就算你每月只做100分,每年只推薦一個人,復制下去,19年后你仍然是鉆石。
做鉆石并不難,難在復制,難在穩定團隊。這才是直銷的根本,也是直銷的結果為什么強于做傳統生意的根本原因。
直銷系統的專業是渠道建設,他精于這塊,而體系的運作偏偏要把產品供應商最專業最拿手的產品部分作為主攻方向,天天做不完的產品示范,新產品天天在出,團隊天天在忙,甚至為了推銷出產品片面夸大產品效果,恨不得營養品能包治百病,你平常發現一個不錯的產品是這樣跟朋友分享的嗎?你讓外人如何看待這個行業,怎么可能給你好臉色看?
直銷系統的構成
直銷系統既然是為了穩定市場,提供支持,說深點它是一個混合體,提供工具流,模式,教育計劃(比如每月的有聲期刊,網絡21叫他Continue Education Programmer,簡寫為CEP,高級版的叫高級持續教育計劃,Advance Continue Education Programmer, ACEP)的支持公司是它的硬件,系統文化、理念、經驗、組織等是它的軟件,不到一定的級別,不認真研究和體會,當然看不到它的蹤影,而如果你身在系統中,卻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直銷系統的原則:
直銷系統的目的既然是為了支持直銷商的運作,增強倍增的效果,盡可能地保證市場的穩定,它必須具有很多原則,這里我初略說幾點:
Ø 簡單可復制原則:
龐大分散的人際網絡是一盤散沙,要有效地管理和發展,使之成為一個整體,簡單必不可少:運作時基本操作幾個小時就得讓新人搞懂,這還不足夠,還得簡單得每個人只要愿意都能夠一生堅持做這些動作,這就是網絡21的核心其實就是為了讓你養成使用產品、分享產品、看書、聽CD、講計劃、參加推薦聚會、團隊精神七個習慣的原因。
吉米.道南有篇CD說把核心組員的每月積分定在100分的原因,是因為對一個普通家庭(當然那時對澳洲人民和歐美人民,他們的產品可不光我們這么200種)來說,100分的日常花費是合理的,一生堅持下去都沒什么壓力的。我們完全可以把積分定在200分,那么業績就會增長一倍,但那樣并不是大部分家庭可以長久堅持的,業績是不穩定的。畢竟沒有幾個人愿意去推銷,這個生意不是個推銷的生意。
把運作中個人難以堅持的部分,比如舉辦大型會議、制作和發行教育光盤等交給支持公司,不容易學會的部分,如溝通技巧、團隊建設、目標設定等交給工具流,而所有經銷商,哪怕是你做到皇冠大使,你做的事跟新人其實并沒有什么兩樣,無非是那七個習慣,這樣才叫復制,才能更大程度發揮直銷的倍增效應。
系統教育說你做的事有效還不夠(比如用你豪華的別墅、高級的轎車展示你的實力,把所有朋友請到旅游景點玩幾天,開辦超規格的會場和工作室等促使別人加入)還要能夠復制,這個生意是個復制的生意,復制的第一原則就是簡單,哪怕只是復雜一點點,都會大大影響復制的速度,提高復制的難度,增加運作失敗的風險。
Ø 可靠、久經驗證原則:
上面已經提到過,對全球范圍來講,每月100分是個經驗數據,如果多了堅持不了,業績不穩定,少了業績上不來,還有運作小組的人數,18-20個人也是經驗數據,多了一般情況總會有人消失,誰也說不出來是什么原因。吉米說,為了得到這些數據系統領導人不知道要試多少次,有意做錯多少次才總結出來,最終把正確的做法通過系統傳承下去。比如當時互聯網發展,能否用互聯網作為網絡發展的方法,所有系統領導人上網了數月經年,才總結出團隊建設根本在于建立人與人之間的緊密關系,這才有比爾.奎恩的《回到基本點》一書。(沒看過的自己去找來看看,包括他的《生產消費力量》)。
直銷人經常講我們是麥當勞模式,直銷是個人特許加盟,你有沒有發現麥當勞的所有細節都是一模一樣的?就算你去了國外,你也知道麥當勞怎么去訂餐,交款,有些什么食物,價格大約是多少?你不會傻到認為那個門口對你說歡迎光臨的小姐對你有意思吧?
麥當勞的食物的品種并不多,運作也并不復雜,可你想過沒有,它的所有細節都是經過無數次失敗總結出來的?成就麥當勞的不是百事可樂、漢堡包,而是在后面把這種細節傳承下來,規范復制的漢堡包大學。
Ø 不旁線干擾,不交叉原則:
在影響市場穩定中最具傷害性的因素,首屈一指的就是非業績相關團隊相互交叉,美其名曰”借力”,最后借到一起跑去做“更賺錢、賺錢更快”公司去了。因為他有別的想法時不會找他的上線和團隊,他還暫時不想影響他自己目前的既得利益。前文已經說過,系統的最重要作用為了更大化地保證市場的相對穩定,所以團隊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都是不交叉。這個問題我實在也是提得不愿意再提了,有興趣的可以找我前段時間所寫《夢想的價值:從網絡21淺析直銷系統化運作》一文看下。
Ø 深度策略:
其實不只是網絡21有深度策略一說,耶格也說深度工作,這其實是一樣的概念。在系統當中你自己不主動管理自己,你的介紹人很可能不會象體系的上線天天督促你工作,一方面由于側重不同,系統的人數發展遠遠快于體系,另一方面就是因為深度策略。系統強調不是在說服人,而是在找人,你的推薦人也許跟你隔著不知道多少代,他的想法是不管是誰的人脈,在管道中找到真正想要,肯付出的人,他干嘛要浪費他的時間讓黃土變成金子?不把時間花在把真正的金塊挖出來?說到底,這是你自己的生意,你不做,管道也會向下發展,國家不會哪天不允許直銷了,肯學習的人終會成長,肯付出的人終會成就,你要什么樣的結果你自己決定。
我之所以在《什么叫網絡21的深度策略》一文中沒提其它系統的作法,只是因為我熟悉21,我只講了21的深度策略跟其它系統有什么不同。不客氣地講,在我看來,體系只是一些民兵的運作方法,沒有多大可學習的價值,我實在懶得一提。
網絡21的深度策略,也是秉承系統的使命和原則,為了穩定市場的一種方法,有興趣自己找我這篇文章看看。
Ø 消費獲利理念:
千萬別跟我說你可以一輩子無論做到什么級別都拎著袋子去天橋下,地鐵口、超市外面去發名片,打死我也不相信。要保證市場業績穩定,要么找到更多的人跟你當初一樣去賣,要么你依然開著奔馳去送牙膏,我也想不出還有什么別的方法。系統的做法當然不同,這就是為什么系統普遍采用消費獲利理念的原因。耶格這個名字在我心中永遠是神,他首先把銷售和自用比例顛倒,創出消費獲利概念,其對直銷發展的貢獻絕對足以跟管道之父貝克.哈吉斯并論。
只要你還有一口氣,總免不了刷牙洗臉,消費市場比銷售市場是不是要穩定得多了?當然,用哪家公司的產品也許對你是個問題,但對我不是,我從沒認為安利十全十美,產品無可替代,他只是我的一個平臺而已,我用它,是因為我在復制我自己,我不能欺騙我的伙伴,我做這個,我要用我的行為去帶動市場獲得回報,何況安利的產品本身并不差。在目前,最少在十年內,由于馬太效應,安利仍然是象鄭李錦芬所說“獨一無二”的,仍然是最優秀的創業平臺,我是在尋找合作者,并不是推銷產品,產品是不是最好的根本不會動搖我做它的用戶。
至少我在找人的時候,不用去扯開“女性專用”去告訴別人我們的產品不錯吧?只是這點我就相當滿足了,何況直銷最終將走向理性,社會上大把知道安利是個好機會,卻愁眉苦臉困惑不已不知道怎么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那個結果的安利人,他們遲早會明白過來,系統化運作才是唯一出路。整合170億的蛋糕容易還是重新買面做蛋糕容易?何況還不知道這個面好不好,烤箱會不會出問題、工藝、材料的比例,最終做出來的是蛋糕還是饅頭呢?
我本來寫了一篇《拋開你的推銷思維:我并不是因為產品好才做安利用戶》的文章,可惜第二天早上起來,感覺全無,只好以后再說。
直銷系統的運營
這里我首先得說的一點是當事人是不可能做法官審判自己的,就跟政企分開,要法治不要人治的道理一樣,你應該已經發現安利公司的工作人員是不允許擁有經銷商身份的吧?
系統支持公司既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傳統企業,又是一個特殊的公司。它的創辦人一定得是一個高級別的經銷商,熟悉渠道建設、行業知識,清楚經銷商所需、所做、所想,在所從事行業內部有足夠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所有的工作人員又嚴格禁止擁有經銷商身份,才能確保全球如此龐大的機構公平、持續、認真地服務每一個團隊成員。
體系呢?也許你可以找當地的團隊一起學習、工作,但誰又能保證那個團隊領導人不會想你成為他的團隊一員,能象對待他自己的市場一樣支持你呢?
無論如何正直、公正的人,都不可能沒有一點私心,這是制度、法律存在的原因,也是不交叉原則,支持機構、產品供應公司工作人員不能有雙重身份的原因。
系統文化和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塑造,這里只談系統的硬件-支持公司。
直銷的流動性非常大,幾年之后全球各個國家、各個地區,乃至偏遠的鄉村,都有可能需要系統支持,各地區語言、風俗習慣完全不同,如此龐大的機構如何經營呢?
不要想你今天準備回家鄉發展生意了,跟系統聯系一下幫你到那去舉辦會議,發展團隊。對不起,你忽略了另一個現實因素,支持公司也要生存的。剛開始你只能借用系統的CD等工具自己創出一片天地,當你的團隊足夠大,培訓資料的發行費用足以養活工作人員的時候,再考慮跟系統要求吧。如果是不同國家,更是如此。
全球各地的分支機構,多語言支持,及時持續地發行培訓資料,了解行業的最新資訊,成本及運營,商業化策略,創建一個系統絕對遠遠超過創建一個普通跨國公司的難度,非有相當的實力,大思想,大格局不行。
還有一個特性值得一提,吉米.道南為什么創建網絡21,我以為絕對不是為了賺錢,到了他那個位置,錢對于他來說根本就只是一個數字,沒有大太的意義,我猜想跟運作理念有關,很可能是深度策略與貝瑞德的看法相左。安利皇冠大使有錢有閑的生活不過,偏要整一個傳統支持公司來勞心勞力,要是我絕對不會這么傻。這是支持公司的服務特性,能保持生存的權利但又不能給經銷商帶來太大的負擔。
是什么成就你的夢想?
去年我有一個做如新的,一個做嘉康利的朋友來找我,跟我大談安利進入成熟期,業績沒多大發展了,又是圖表,又是數字的試圖拉我入伙,年底可倒好,安利再創新高,如新跌出前十,那個做嘉康利的朋友更離譜,現在又做了一家新公司,我真不知道他五十歲的人了圖的是什么?
系統不是噱頭,是要實實在在為經銷商服務,幫助他們在行業中成就的。做直銷是踏踏實實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平臺做一份事業,你身后是你的父母兄弟,子子孫孫,相信你、信任你的親朋好友,你有使命給你的家族帶來質的改變,新的飛躍,你忍心忽悠他們嗎?
好的產品救不了你,好的公司也救不了你,好的制度也是同樣。
直銷界充溢著一種浮躁的空氣,安利這么好的平臺做不好,不去好好找找自己的原因,卻以為換一家公司、換一種獎金制度,換一種產品就可以成就了。請不要自欺欺人了,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曾經被你捧上天的公司吹成仙丹的產品馬上狗屁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拉不出屎來怨茅坑,你去一家再好的公司,再優秀的產品,再合理的制度,成功的可能性又有多大?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你那家做不成是不是再找一家更賺錢,實力更強、制度更好、產品更好的公司?那些相信你的兄弟姐妹、親朋好友被你忽悠來忽悠去,你的良心、聲譽、人脈就值那點錢?深夜靜下來想想你的人生,難道不脊柱發涼,冷汗直冒?
我當然希望多交一些志同道和的朋友,但實在煩上來就給我講公司背景、分析獎金制度、做做產品對比,甚至狗屁不是就幻想做中國第一人的家伙,你信不信中國有的是地方一磚頭下來能砸死三個網頭?一個人是兩三家公司的中國市場第一人?一家新公司開盤,呼啦啦郵件、短信不斷,幻想著在家里坐著就被金塊突破N層屋頂砸破了頭,搞了沒半年,又一家更有實力的公司開盤,原來這家公司一下清靜了一半不止。新公司里七八成是這種浮躁跟風、賺一把就跑的心態,丟盡了直銷人的顏面,難怪別人惡心你。
我不清楚別人什么樣的心理,怎么樣選擇,我只知道,我要做手機我就做諾基亞,上班就在中石化,從事直銷就選擇最成功的公司,最優秀的系統,最專業的團隊,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我明白這是一生的事業,不是可以馬上搶到銀行,功成名就用來炫耀的資本。說到底他只是一個平臺,是我成就目標的一個過程,風險性更小,成功可能性更大才是我選擇的條件。
針對炒做電子商務的直銷人,我還想說兩句:知道業內全球電子商務最強的是誰嗎?捷星!微軟、IBM、和安利的合作網站(現已回歸安利)。安利不去爭那個虛名,循序漸進,遵章守法,堅持原則,不正是我們做事業最好的平臺嗎?
有點給安利做廣告的嫌疑了,不過我說的是事實,我并不認為安利十全十美,相反對它大做廣告、到處設點,致使國內產品價格偏高等一些行為保留看法,但如果你不是想騙一把就走,還有比它更好的平臺嗎?
我們都不是孩子,請記住,產品供應商只不過是個平臺而已,只要能更快更穩、更大把握地達至目標,我管它是安利還是利安?!
你還不明白嗎?我再說白點,成就你世世代代市場的是滿地亂竄的推銷團隊,還是壓貨沖業績的死士?都不是,營銷界有一句話,“擁有終端就擁有市場”,由于直銷業固有的營銷網點、營銷員、客戶的流動屬性,直銷系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建立一個忠誠、穩定的消費終端群體。一個大的有效率、有業績的銷售團隊和一大群自我教育、自動增長的消費者群體,你要哪個? 哪個更穩定?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如何創建系統?
我其實是沒資格談這個話題的,在我看來,先要成為一個成功的市場建設者,再成立一個專業的跨國的分支機構進行支持,想起來都頭大。
駱超、邱景云、周希儉這些都是有實力成立系統的人,但以我個人的角度看來,他們卻在走一條職業經理人的道路。其實仔細想一下,跟年薪上億連帶得股權的唐駿比,他們的道路還真的很類似。他們成立了系統嗎?非也。最多不過是個雛形而已。月朗的長成,邱錦云的艾孚山,如新的642、協美,更別提成冠、環宇之流,都與系統的特性相差甚遠,所以《系統之戰》的作者說,華人有體系無系統。我十分贊同這個觀點。
同樣,我也“絕無小看國人能力之意,相反,我對國人自己的直銷系統充滿了期待。”我想我能夠看到華人系統真正強大的那一天,但我生命有限,沒有預知的能力,沒法以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等待當中,我并不想做網頭出名,我要的自由。如果真不幸賭錯了,我相信不管是公司、還是國家,亦或是駱、邱、周,除了我自己,沒有人能夠救我自己。這算是我選擇網絡21其中的一個原因吧?
在對華人系統的期待中,我倒以為出在已經較成熟的體系領導人的可能性較大,比如成冠、冠宇、黃埔,特別值是一提的是李金元,我不了解天獅,一個華人企業家,在國內一片混亂的局勢下,能把產品在全球做這么大,實力和能力絕對不可小瞧,就算哈藥集團的某個人物,締造成熟系統的可能性也遠高于駱、邱、周。個人觀點,不足為憑。
為什么你需要一個系統?
這部分是對把直銷當成一個事業而不是投機機會而言的朋友,了解項目,一定得獲得盡可能多的資料,而且避免以傳統生意眼光來看待直銷生意。
前一陣子,我損失一個在傳統生意當中相當成功的推薦對象,他并不是投機類型,也是真正把直銷當事業來做,可以傳統的眼光審視公司,審視產品,卻毫無直銷業的經驗,經過一番考察,選擇了東方康林作為平臺。他立馬給所有親戚朋友各下了近萬元的單,還租了一整層的工作室,準備做一年后退休,到處旅游享受生命,我真的無言以對。
我沒法把我的感受傳達給他,直銷這東西得靠悟而不是說。僑鑫確實不錯,開盤時概念炒作也確實無可厚非,但我真想對他說:你想過沒有,你團隊的這批人有多少是真正奔著這個事業來的?他們可以跟風來跟你,過一陣子又有新一家公司開盤,很多人會怎么進來怎么出去了。你是否還能安安心心地去渡假?一下子買幾萬的衛生巾,你的市場又有多長時間能重復消費?你能不講成本地在北京開個工作室免費為伙伴們服務,又有多少人能復制你?不能復制如何有倍增的效果?團隊真大了之后靠什么來負責后續的管理和支持?如果團隊成員不在身邊如何自我成長,不致流失?團隊有多少文化能留得住這批人?如果留不住人,你得不斷地再去找人,做留下來的人的工作,這跟做傳統生意有什么區別?
直銷網絡具有流動性,面廣,分散的特點,人員本身要么事業素質不夠,要么對這個行業一無所知,如何穩定,如何發展,怎么樣去支持,不在一起的伙伴如何獨立成長,這才是直銷的關鍵,也是系統締造,個人獲得時間財務自由的關鍵。
要真正獲得持久的市場被動式收入,看一年后是絕對不足夠的。
仍然用管道之父的話來結束本文,
沒有系統,管道只能停留在概念層面。正是系統,幫助我們把管道的概念變成實實在在的生意,并幫助我們把管道生意做大做強。
如果你把自己定位為推銷員,靠推銷建立生意,那么你不需要系統。系統是給那些希望從左象限走到右象限的人準備的。如果你希望開創被動收入,邁到企業家象限,那么我實在想不出,除了通過系統建立管道之外,還有什么其它方法。-- 貝克.哈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