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偉云:替科士威的業主說句話 經銷商很無辜
發布: 2009-04-10 12:46:06 作者: 范偉云 來源: 中國直銷博客網

最近科士威的業主們多半不太平,一些負面報道不絕于耳。
海外直銷公司進軍大陸的最大問題大概就是“許可證”問題。其實不光像科士威這樣在大陸沒有拿牌照的企業,即使是嘉康利、美樂家這樣拿了牌的外資企業,在大陸如何既能遵守兩個條例,又能保證其業務特色,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作為行業觀察者,說幾句獨立的話,供參考:
1、公司的自律與監管
由于行業的特點,直銷企業很難強硬限制其直銷員的經營范圍。直銷企業如何處理尤其像大陸這樣強監管地區的“偷跑”經銷商,其實有些先例可以參考:
成功的例子有康寶萊公司:2004年前也有大批以海外身份在國內運作的經銷商,但是該公司在2004年通過調整計酬策略和一次性中止一千多海外經銷商資格,有效引導了海外經銷商在國內有序開發市場,而今天康寶萊公司在國內的成績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待觀察的例子有優莎納,該公司也是在2004年中止了2000多戶在大陸“偷渡”運作的在香港注冊的大陸身份的直銷員。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對大陸身份的加入依然處于關閉狀態。
放任自流最后失敗的例子就太多了,不一一列舉。
2、經銷商運作問題
我始終堅持一個觀點:經銷商是無辜的。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認識不少科士威的經銷商,他們都是很單純的。如果因為目前公司的經營模式與我國現有法規發生沖突,公司方面毫發無損,卻由經銷商承擔全部責任,我也為他們叫屈。
當然,部分科士威經銷商的行為我并不贊同。比如某些團隊以大學生為主要發展對象、喜歡攻擊別人來抬高自己、不分場合大量制造“網絡牛皮癬”等,甚至說“我們是電子商務,中國的法律管不了我們”這樣十分幼稚的話。因此,作為科士威的經銷商,一方面應該積極與公司方面取得溝通,爭取公司對大陸市場的實質性支持,而另一面,也應該檢視自身的運作行為,而勿到處樹敵,到時候連幫你們說好話的人都沒有!
3、模式問題
完全沒有必要說自己是電子商務而不是直銷!我本人是很贊賞科士威的這種模式的,但科士威的實質就是直銷,電子商務只是手段而已。
我個人認為科士威與傳銷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2008年下半年,該公司修改加盟制度后,原有的“入門費”嫌疑也不復存在。
但是模式的合法性并不能代表在國內能合法運作。即使沒有行業許可證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產品的商檢問題,公司和個人的稅收問題等。
許可證不僅僅是大陸一個地區的特殊要求,像韓國、新加坡等地,也都是有嚴格的“許可證”制度。尤其像大陸這樣的熱門市場,我認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直銷公司,都不應該視當地的法規為兒戲。如何積極主動與當地有關部門進行溝通,而不是抱著撈一把或者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才是正道。
大陸市場很大,很誘人,如何吃到嘴,值得科士威以及大量類似公司好好研究。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