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直銷的機遇
發布: 2009-04-24 23:43:15 作者: 蘇旭東 來源: 當代直銷

來源:當代直銷
主持人:蘇旭東
倪躍峰:北京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王義:北京商業管理干部學院教授
歐陽文章:《中國直銷經濟學》作者
2008年全球股市大跌、期貨大面積連續跌停、黃金暴漲暴跌,由華爾街引發的這次經融危機,已經確確實實地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2009年回頭來看這次金融危機,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以來到目前,我們每一個人都多多少少受到了危機的影響,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各方面的壓力。2009年金融危機將隨之轉化為就業危機,在這樣的境況下,我們來看看直銷行業。
金融危機下我國的直銷現狀
《當代直銷》:2009年金融危機將隨之轉化為就業危機,在這樣的境況下,國家也出臺了相關的政策,促進就業,刺激消費。你們作為直銷業的專家,分別是怎么看待此次危機的?
倪躍峰:2007年3月12日,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無力償還到期債務為開端爆發次等級房屋貸款危機。2008年秋,以雷曼兄弟公司倒閉開始,次貸危機就發展為金融危機。接下來,次貸危機與金融危機,開始逐步影響汽車、零售、物流、IT和國際貿易等行業。隨后,美、日、歐等主要經濟體先后連續出現按月和季度計算的GDP的負增長。然后,次貸、金融和經濟危機開始以較大的積累勢能波及到世界各國。這樣,在許多國家出現了大量的企業裁員,不少企業紛紛倒閉,帶來就業危機。
王義:這次金融危機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失業,另一個是通貨膨脹。經濟危機在百年歷史上這是第二次引發了。第一次是1929 年到1933年的金融危機,它起源于西方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制度。那時隨著30年代凱恩斯經濟學的崛起,西方國家對經濟制度強調了三點:一是對經濟的控制,相對來說過去是不控制的,現在變成宏觀調控;二是政府可以適度地通過通貨膨脹這個手段來促進經濟的發展;三是無論政府、企業或個人都可以靠借款維生,一些西方國家主要靠外貸維生,個人也可以貸款消費。當時的美國羅斯福總統推行這些政策成功地解救了第一次經濟危機。但這些理論發展到21世紀也導致了這次金融危機的開始。
歐陽文章:與其說是美國金融危機,倒不如說是美國式資本主義的危機。金融危機暴露了美國式資本主義的致命弊端,可以說美國的金融體系是發生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的總根源。由于美國過去的六、七年以來信貸寬松、金融創新活躍、房地產和證券市場價格上漲的影響,一些嚴格規定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施。這樣一來,次級按揭貸款的還款風險就由潛在變成現實。
《當代直銷》:直銷模式據說是在經濟危機中產生的,是經濟危機“逼”出了直銷模式。金融危機更多的是對實體經濟產生了影響,對直銷這種“虛體”經濟還沒什么大的影響。下崗就業人群會大量進入直銷行業,直銷的模式也會帶動產品的銷售。在由美國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中,無疑直銷又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你們怎么看待這個危機中的機會?企業是不是都很高興?你們認為他們該如何正確、適當地應對和利用這次機會?
歐陽文章:金融風暴影響的主要是實體經濟,但對直銷企業優化整合營銷,應該是一個極好的時機。在金融風暴沖擊下,一些傳統企業特別是外向度高的實體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困難。而直銷企業的市場在國內,在中央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政策的支持下,通過“價值導向型”的整合營銷傳播的概念,把整合營銷傳播由以前的戰術作業層面提升為策略管理的工具,從而形成追求的不只是短期的獲利目標,而是和消費者建立長期的親密關系的局面。
王義:直銷本身就是一種應運而生的營銷模式,和金融危機沒有直接的聯系,我覺得金融危機“逼”出了直銷模式這樣的說法是不對的。金融危機給直銷業帶來的機會也是很多的,目前看來最明顯的是金融危機造成失業人數增多,我們目前了解的有2000萬民工返鄉,700萬大學生無法就業,還有一些隱性的失業,那么直銷這個行業就會成為時尚,這是一個小資本創業的機會,不需要創業人投資很多,如果愿意投資就投資開專賣店。這也是一個解決就業的渠道,在這種重大的經濟歷史變革時期,直銷得到的是一個機會,這個機遇不僅僅是在國內,國際上也是如此。
倪躍峰:雖然各國政府出臺了不少“救市”政策,但是經濟危機的勢能一旦形成,它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逐步釋放出來。那種認為是經濟危機“逼”出直銷模式的說法我個人也認為不太恰當。確切些講,經濟危機條件下會出現大量的生產過剩,這種過剩本身迫使人們迫切尋求更多的銷售渠道,隨后出現了直銷及其運作模式。經濟危機不僅對實體經濟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還會波及“軟體”經濟。經濟危機中也存在“機遇”,大量失業者在難以較快找到工作的情況下,會進入直銷代理業而成為“消費經營者”。這樣,與經濟危機爆發前對比,招募直銷人員會變得更加容易。直銷從業人數增加,直銷企業的直銷員也會增加,這些直銷企業的總業務量可能因此而提高。但是,由于高端消費受到抑制,這時的直銷員業務經營會比經濟危機爆發前難度加大。結果很可能是每個直銷代理人的平均業務量會減少。在傭金制度不變的條件下,直銷員人均傭金收人可能也會減少。對此,直銷業內人士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
《當代直銷》:有機遇就肯定有挑戰,對于直銷行業來說,這個挑戰將顯現在哪些方面? 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在嚴峻的就業形式下,勢必有很多人加入到直銷的行業中來,那么直銷會成為一種主流趨勢還是這些人會在經濟復蘇后回歸到傳統的事業里去?你們都是經濟學專家,此次金融危機對直銷就業拉動作用究竟有多大?直銷企業的產品如何進入內需主渠道,你們有沒有很好的建議?
歐陽文章:中國直銷業是吸納失業人員的重要基地。目前,在中國做直銷的人員有3000萬之多,如果2009年直銷企業營銷業績達到600億人民幣,就要再吸納1000萬人參與直銷。中國直銷在創業帶動就業方面的貢獻是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按照直銷法規的要求,做好發展直銷員的工作,真正使直銷企業成為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器”。
王義:對于直銷業的個人而言,在這樣一個就業的大年里直銷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機遇,主要啟示表現在:第一,在這個特定時期,是一個小資本創業時期;第二,現金流很重要,口袋里有錢才能辦事,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都要集中精力在主營業務上,絕不能分散投資、分散經營;第三,要珍惜就業機會,直銷能解決我們的就業,我們要珍惜這個事業機會;第四,要建立誠信體系,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誠信是基礎;第五,這是一個超速成長、超速創富的一個很好的時期,金融危機是把財富重新劃分的的一個契機,越是危機就越有機會。對于直銷從業回歸傳統行業,我認為這個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每個人都會選擇自己合適的職業,不會因為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而左右不定。
倪躍峰:在經濟危機下出現的“機遇”中,挑戰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于許多失業人員而言,是否能在他們未曾經歷過的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敢于進入“消費經營者”行列;二是對原有的“消費經營者”來講,他們的隊伍會變得更大,他們對從事“消費經營”會受到鼓舞;三是失業者增加,可能促使政府主管部門更加嚴格地進行管理;四是由于入行人數增加,對直銷公司的管理難度會有所提高;五是有可能讓直銷變成與店鋪零售并行不悖的渠道。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