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芳CEO鐘彬嫻自豪表示靈感源于經銷團隊
發布: 2009-10-21 10:06:32 作者: 鳴仁 來源: 金融時報

前一陣子,英國《金融時報》刊登了世界排名前50位的女首席執行官名單。我向來對此類名單興趣濃厚,便在用早餐時仔細研究了一番。首先,我欣賞了雅芳CEO佩戴的雙排珍珠項鏈,莎莉公司CEO的珍珠白牙齒,以及日本臨時雇員公司創始人筱原良子完美得有些詭異的肌膚——她看上去比我年輕,但其實已經74歲了。
接著,我閱讀了她們的成功秘訣。排名第一的女性——百事公司的英德拉·努伊表示,你必須努力工作并享受樂趣。卡夫公司的艾琳·羅森菲爾德表示,你必須跟著自己的熱情走。其他人則談到了擁有一位導師、做自己、工作與生活平衡、團隊協作和謙遜的重要性。
讀著這一切,我感覺自己正一點點陷入一張低矮的懶人沙發,而且再也無法站起身來。這倒不是因為其中有什么特別讓人反對的觀點,而是因為這些女性都取得了非凡成就,卻在不過大腦地重復時下每一位CEO——無論男女——都必須持有的觀點。
不和諧的音符只有一處,來自中國空調制造商格力的掌門人董明珠,她在世界女商人中影響力排名第9。“我從來沒失過手,”她表示,“我從不認錯,我永遠都是對的。”
讀到這里我笑了出來。這話那么爽快、驚人、出格,以至于我以為它是個玩笑。
但董姐——人們有時這樣稱呼她——做出了成績。過去3年,格力電器實現了529.5%的股東回報。讓我們拿雅芳做個比較。雅芳CEO鐘彬嫻不無自豪地說過,她最大的靈感源泉是公司600萬人的銷售團隊。為了聽取600萬個想法,她似乎已顧不上財務狀況。同樣是過去3年,她創造的回報率是慘淡的負10.5%。
或許有人會說,“董姐從不犯錯”這種管理流派只能在中國奏效,在那里,管理學理論還在研究如何賺錢。但是上周,我看了一部紀錄片《九月刊》,拍的是美國版《Vogue》雜志社的工作生活。我可以證實,在最先進、競爭最激烈的行業——時尚業,“董姐從不犯錯”那一套同樣可以發揮絕妙效果。
影片中,該雜志主編安娜·溫圖爾的一名下屬評價稱,為這份雜志工作“就像歸屬教會”。這是否意味著溫圖爾是最高女祭司?她答道:“不,更像羅馬教皇。”片中的安娜·溫圖爾是個不怎么討人喜歡、處于深度壓抑狀態的女人,她從不贊美任何人,幾乎從來不笑,只是不斷地出入由專人駕駛的轎車,告訴下屬他們的作品是何等丑陋或乏味。就是這個女人,20年來一直穩居她所在行業的最高位置,而大多數CEO——無論男女——干上四五年后就會被迫出局或遭遇慘敗。
溫圖爾沒有回顧自己作為獨裁者的成功經歷——這種事情畢竟落俗。因此,我將試著代其為之,解釋一下在西方,暴君是如何做到呼風喚雨的。
步驟一:找一個天才擔任二把手,當你做事出格時,這位天才必須敢于面露不滿。溫圖爾的最大資產就是格蕾絲·柯丁頓,這位紅發創意總監已穩居其位20年。
步驟二:做決定。大多數CEO四處咨詢、猶豫不決、疑神疑鬼、怕得罪人、朝令夕改。溫圖爾則果斷地決定。只要她決定了,就沒有回旋的余地。
步驟三:贏得尊敬。這部影片讓人意識到,別人的尊敬原來那么重要,而當“老好人”是無法贏得尊敬的。一名被痛斥了一頓的倒霉下屬對著攝影機說:“我去自殺好了。”但當我們又一次見到她時,她還活著,正在為下一次做得更好而加倍努力。
步驟四:不出錯。與董明珠一樣,溫圖爾認為自己從不出錯。溫圖爾的不同尋常之處在于,她真的幾乎從不出錯。一部分原因是她很聰明,經驗豐富,非常勤奮,對事情的在意程度超過了看似合理的水平。同時也是因為,她在那么長時間里一直無比正確,以至于她現在已成了正確的定義。如果安娜說時下流行皮草,那么時下就流行皮草。
對董姐以及其他所有管理全球性復雜企業的CEO而言,判斷自己到底是對是錯是件難度極大的事。與此同時,他們可以選擇兩種統治方式:要么利用下屬的恐懼感,要么通過無休止地鼓吹熱情和導師,同時希望自己犯的錯不會被人發覺。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