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五關:雅芳案例看跨國企業分公司營運
發布: 2010-01-20 16:06:42 作者: 秀竹 來源: 道道網

局勢的風云變更,恰恰證明了地球是平的這個論點。
位于南美洲的委內瑞拉,此時成為國際媒介關注的焦點。這方土地,原為印第安人阿拉瓦族和加勒比族居住地。1567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11年7月5日宣布獨立,后在南美解放者西蒙•玻利瓦爾的領導下,于1821年6月徹底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1822年同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巴拿馬組成大哥倫比亞共和國。1829年退出。1830年建立委內瑞拉聯邦共和國。1864年改名為委內瑞拉合眾國。1953年重新定國名為委內瑞拉共和國。1958年實行憲政,建立文人政權。根據1999年12月生效的憲法,國名改為“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這片土地,目前比較鬧騰,據新華社專電稱,1月11日,玻利瓦爾(委內瑞拉貨幣)對美元匯率貶值,牌匯由1:2.15變更為1:4.3。
貨幣貶值,物價飛漲,自會造成大把囤積居奇的投機份子。有不良商店涉嫌價格欺詐,哄抬物價,委內瑞拉審查約1000家涉嫌“投機倒把”的商店,對619家猖獗者予以關閉連并罰款。
貨幣貶值本是非常態的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激進手段,但在國家權益與商業利益的沖突對抗中,劍拔弩張起來。
Exito連鎖超市關門24小時,盡管這家超市有著三家法國控股的背景。
同樣是個“杯具”的還有雅芳的委內瑞拉分公司,做為美國化妝保養品巨頭,雅芳的總銷售額在委內瑞拉,比例要比其他同行更大。
受到銷售業績拷問的,還有高露潔棕欖(Colgate-Palmolive ),作為家庭和個人消費品行業巨頭,雅芳、高露潔不得不面臨的拷問是——
作為南美最大石油生產國的委內瑞拉,石油價格下跌影響經濟陷入衰退。這給委內瑞拉貨幣貶值埋下了內因,對于雅芳(Avon)等單一個體來說,一時間,消費者的購買力下降,雅芳產品被客觀抬高,嚴重打擊分公司的營運,銷售收入遭受巨大損失。
于情于理,雅芳(Avon)沒有理由,不驚慌失措。陷入經濟巨大的變革,對于遠離美國本土,孤軍戰斗在委內瑞拉的雅芳(Avon)分公司來說,真是冰火兩重天,面臨巨大的挑戰。
退市陰霾
委內瑞拉貨幣貶值或遭受最大損失,業績跌停到一個最極限的階段,雅芳(Avon)分公司極可能面臨退市的風險。退市并不稀奇,君不見,谷歌中國近期不在嘀咕著退市吧,還引發了場場深刻的討論,谷歌中國退市是目前最熱的話題。
“做為商業機構,企業開開關關,進進退退,生生死死,本是常態。但一旦陷入退市陰霾的風暴下,企業的沉沒成本是相當巨大的。”知名培訓師、日本直銷文化研究者牟驛婷女士認為。
她也列舉了一些,我國臺灣地區的一些日資的直銷公司,因為各種外在內在原因,在臺灣公平交易局的法規的嚴格監管下,選擇了銷聲匿跡地退市,從臺灣市場上走人,跑路,結果是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這樣的沉沒成本事實是巨大的,不但傷害了經營者的信心,同時,也令社會產生了戒備心理,以后再想突破市場,重新起盤,就難上加難了。
在中國大陸,1998年因為“一刀切”的原因,很多在中國開業的外資企業都選擇了退出,這中間的沉沒成本自不需多言。
事實上,同為跨國直銷巨頭,自家的情況不同,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了在中國退市。
由于退市是突變的,很少有公共關系和后續管理良性跟進的,也極少數有保持平穩過渡,這肯定是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也就是在這樣的退市狂潮中,成就了安利,安利在98年的退市狂潮中,不但加強投資,而且接受了很多退換的產品。一進一退,方顯英雄本色。
勇過五關
在國際商務越來越頻繁的今天,跨國企業在異地開設分公司,已經成為常事。
中國直銷市場迅猛發展,以天獅、三生、月朗為代表的本土巨頭,也紛紛走出國門,在異國他鄉開設分公司,穩健運營,實現業績增長。
他山之石,可以攻書。
如何實現業績增長,管理控制,需要跨國直銷企業勇過五關。
第一關,要有政治意識。
政治牌是一張不可亂用、不可不用的關鍵牌,公關時的政治意識總給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感覺。
沒有任何地方的領導者希望,轄區內的跨國企業尾大不掉,不聽指揮,成為獨立王國,
招來女婿餓死兒子,后果就是跨國企業在他鄉夢斷,最后只能斷尾求生。
舉一個柯達得例子,正是因為滿足了政府的需求,最終為自己贏得了中國市場。
柯達是打政治牌的一把好手。以向中國感光企業提供先進技術,并出資12億美元救活幾個瀕臨倒閉的合資企業為代價,換得三年內不得讓國外企業在中國辦同樣的感光廠的政府承諾。
據此,柯達借政府的力量干掉了富士。富士之死,是因為不肯轉讓先進技術,只提供設備。感受到政府為難之情的柯達賣了技術的面子,卻贏得了整個世界。
同樣是在委內瑞拉,桀驁不馴的希爾頓酒店,走到了淪為接管的命運,這無疑不令人深思。
第二關,把握經濟局勢。
世界經濟局勢動蕩不安,機遇與挑戰并存,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各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相互的依存度也日益增大。
各大本土直銷企業走出國門,進一步擴大開放,是必然的趨勢。
中國企業“走出去”有四個步驟:一是在境外尋找產品的銷售代理,二是在境外開設以銷售為主的辦事處,三是在境外獨資或者合資設立公司,四是實行國際化經營的跨國公司。
第三關,尋找杰出人才。
人力資源特別高素質的人才是市場經濟中的要素,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結構性優化可以大大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我國本土直銷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需要要具有國際視野、先進管理理念和對海外社會發展有深刻了解的企業管理人才。
又如上文提到的柯達,正是找到了對中國諳熟的葉鶯,她傳達了是中國政府鼓勵柯達進軍中國,實現全行業合資從而挽救中國感光行業這樣一種堅定的一種立場。
人性化經營管理、恪守社會責任的積極方面,在優秀人才身上可以體現。
柯達模式的成功所帶來的深遠影響是顯而易見的,1996年,中國還是柯達膠卷的第十七大市場,2001年就上升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而柯達的高層預計,五年之后中國將變為柯達在世界的第一大市場。
第四關,熟悉風土人情。
思科中國區總裁杜家濱有一句名言,“其實,任何一家跨國公司都不應該忽視對當地各種特殊文化的研究。”
他本人正是跨國企業“本土化”的高手。例如,在思科,美國總部所有的高管人員都知道“三個代表”的具體含義。
熟悉分公司運營地的風土人情,跨國直銷公司必須用心良苦。了解投資辦廠的政策環境、法律制度以及那里的風土人情,學習借鑒。
第五關,建立長期信心。
長期信心,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比較優勢”。
在擴大內需的政策刺激之下,中國居民消費能力將有所增強,為跨國公司創造出更大的市場。也具備了培養自己跨國公司的實力,本土直銷公司走出去,恰逢其時。
建立長期信心,可以提升本土直銷公司在全球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