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的最大挑戰:腐敗問題突破民眾心理承受的底線
發布: 2010-03-31 11:50:31 作者: 林喆 來源: 互聯網

綜觀人類社會歷史,嚴重的官員腐敗和極端的貧富差異是導致社會動蕩、政權或朝代更替、政黨衰亡的兩大重要原因。由于兩種因素密切地聯系在一起,前因往往會導致后因的出現,所以從形式上看,社會動蕩多因嚴重的官員腐敗所引發。
當年商紂王、秦始皇和隋煬帝因奢侈暴虐而導致國亡,之后富足的隋王朝在煬帝手中僅僅維持了14年便全面崩潰,都不是亡于國力的衰弱,而是亡于朝廷腐敗。隋王朝的滅亡給取而代之的唐朝統治者敲響了警鐘。據說,在洛陽被攻克之后,唐太宗入隋氏宮室觀看,曾嘆息煬帝“罄人力以逞奢侈”的做法,在他看來,隋滅的主要原因在于三點:一是奢侈無度,失去民心;二是用人不當,失卻良臣;三是剛愎自用,居安忘危。據此,相應的對策便是:安人、節儉、納諫和思危。繁榮、昌盛之后,然而,唐最終也走上了如隋那樣的權力全面腐敗,乃至整個王朝大廈崩潰的不歸之路。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官員腐敗現象如瘟疫一樣難以根治,始終困擾著世界各國政府。它們侵蝕著政治、經濟制度和社會機體,當政者為對付它們莫不絞盡腦汁。在美國,早在杜魯門、艾森豪威爾、肯尼迪、約翰遜時期,營私舞弊就幾乎遍及全國,僅1957年就有9個區的征稅官和160個局署官員因貪污撤職。之后的“水門”、“五角大樓門”、 “國會門”布朗門”等事件的出現,都極大地損害了國會和政府官員在民眾中的形象。
在意大利,1992年2月17日曝光的米蘭特大賄賂案丑聞暴露出意大利所特有的“黨派政治”的弊端,由此引發了亞平寧半島的一場政治地震,最終導致了擁有百萬黨員的執政黨天民黨的解散。
在日本,自1955年自由黨和民主黨合并組成“自由民主黨”以來,其歷任總裁(首相)幾乎無人不涉及貪污、受賄、逃稅、與黑道掛鉤等丑聞,黨內發生的“金權”丑聞多達40多起,其中最有名的是田中角榮時期的“洛克希德賄賂案”,及三木武夫時期的道格拉斯飛機公司的受賄事件,竹下登時期的“里庫路特科斯摩斯股票案”。海部俊樹時期的 “彈子游戲行”風波。最后,在野黨七黨聯盟一舉推倒了自民黨苦心經營38年之久的“權力大廈”。
民眾對腐敗的心里承受力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最初浮在社會意識表層,以傳說、怪話、議論、段子、批評等形式存在,表達著的對官員貪腐行為的不滿情緒,之后便會轉為請愿,乃至大規模的游行。最典型的如我國臺灣地區的紅衫軍倒扁運動。陳水扁家族的貪腐行為激起臺灣民眾的極大憤慨。2006年,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發起紅衫軍倒扁運動,其口號“阿扁下臺”和“天下圍攻”策略家喻戶曉,參加運動者高達百萬之眾,一年后,聯合反腐倒扁運動再次興起。2007年9月9日中午,施明德步行前往馬英九辦公室,將反貪腐公約及紅色反貪腐T恤交給馬英九,并說當年他就確信陳水扁全家貪腐,現在人民對扁式一族的貪腐現象已經看得很清楚了。這次倒扁紅衫軍重返格蘭大道只是點燃蠟燭排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屁”字(意味“陳水扁說什么,都是個屁”)表訴示求,雖然參加者比前一次少了許多,但也有幾千人之眾。倒扁運動的最終結果是將陳水扁家族送上審判席,受到法律的制裁。
民眾的忍耐是有限的,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噴發出火焰來。這樣的事例遠的有封建社會的大量農民起義,近的如韓國、巴西、索馬里等國。韓國官員腐敗積重難返,使得國家領導人樸正熙、全斗煥、盧泰愚、金泳三先后被忍無可忍的韓國民眾所拋棄。而隨著民眾不滿情緒的增加,菲律賓馬科斯政權終因腐敗被忍無可忍的民眾推翻,在巴西,主政930天的科洛爾攜夫人,在百姓一片“科洛爾滾下臺”的怒斥聲中乘機離開總統府高原宮,最后以瀆職罪和間接受賄罪而被停職候審;索馬里高級官員帶頭腐化、中下級官員貪污成風,使得國內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相對交織,最終導致西亞德政權垮臺。
未來十年的最大挑戰是,久反未抑的腐敗現象突破了民眾的耐心及心理承受的底線。近幾年,腐敗問題一直是民眾最關心的問題,在每年的兩會期間一直排在首位。自2006年以來,我國腐敗呈現出“級別越來越高、涉案金額越來越大、群蛀現象嚴重”的三大發展趨勢,盡管中央反腐敗的力度在逐年加大,但是如果腐敗現象的這些特點得不到根本的扭轉,日積月累的龐大的貪官隊伍和巨大的貪腐數字在使民眾對廉政建設失去信心的同時,將成為引發各種社會矛盾,或在社會矛盾匯集后引發大規模的群眾運動,或點燃民眾暴力行為的主因;而就局部地區看,此起彼落的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將成為一鐘社會的常態現象。對此,我們必須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引起高度的重視。
正因如此,我們說,腐敗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也正因如此,盡快建立科學、嚴密、完備、管用的反腐敗體系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