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直銷“一夜暴富”并不實際
發布: 2012-06-02 21:37:29 作者: 未知 來源: 一財網

一夜暴富”、幾年就能成為“百萬、千萬富翁”、“迅速實現自己的致富夢想”……直銷業營造的這種神話其實并不實際。
日前,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國直銷行業就業研究報告(2010)》披露,在直銷業,直銷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超過50%,2000元至4000元的占40%,直銷員的月收入水平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高。
多數直銷員收支相抵
據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謙教授介紹,由該中心組織的課題組剛剛完成了對6家合法直銷企業1400余位直銷人員的問卷調查,獲得了大量第一手數據。而有關直銷員收入偏低的判斷是此次調研的重要發現之一。
“很多人把直銷作為投機性很大的行業。”楊謙告訴記者,調查人員發現,在受訪的直銷員中,對收入非常不滿意的占了7%,不滿意的占了46%,只有25%的直銷員對收入感到滿意。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直銷行業給人帶來的暴利行業的說法并不符合實際。”楊謙告訴記者,“這個收入水平,我曾經也在私下問過一些公司的有關的管理人員,他們也承認直銷員的報酬確實不是太高。可見,直銷員的收入水平和社會上一般行業的收入水平差不多。”
但楊謙同時指出,看待直銷員的收入,不能忽視他們的支出因素。
調查顯示,直銷員的月平均支出水平接近2000元的比例占70%以上,20%的直銷員月支出在2000元至4000元之間,而且其中主要的支出費用是用于培訓費、差旅費、通訊費和產品購買費等。其中,購買公司自用產品支出以及培訓支出是所有支出中相對較多的部分。
對于購買公司產品的問題,我國《直銷管理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直銷企業不得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作為成為直銷員的條件。但顯然,從公司拿走多少產品是與直銷員的收入和業績考核掛鉤的,在個人銷售業績不理想的情況下,不排除一部分銷售員通過自用來確保其銷售業績。
“直銷業是比較浮躁、急功近利的行業,很多從業人員希望進入這個行業很快致富。”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總裁胡瑞連稱,而一些企業主和高管也在火上澆油,在培訓或開會的時候,一味地倡導所謂的高收入、高回報,這是非常危險的。
談“成功率”無意義
調查還發現,作為一種非正規的就業形式,直銷員的流動性非常大。工作年限超過5年的只有12%,2年以內的將近50%。
“直銷人員的流失率很高,好不容易培訓了一大批人,可能到明年有一半的人就不在了。”安利大中華區副總裁、安利(中國)培訓中心院長劉明雄稱。
“很顯然,不能籠統地講有多少直銷員就創造了多少就業機會。”楊謙說。課題組以每月月平均收入2000元人民幣作為標準,在一定時期內(6個月)平均月收入高于或等于2000元為一個就業機會,將直銷企業的創造就業系數定在0.4,經測算,全國300萬直銷員隊伍,實際創造的就業機會為120萬個。
楊謙承認,這并不是一個非常嚴謹的算法,因為不同的地方工資水平不盡相同,這只是試圖為評估直銷企業創造就業機會提供一個思路。
根據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的統計,中國自2005年《直銷管理條例》頒布至今,商務部已經核準26家企業從事直銷經營,共擁有300萬以上的直銷人員。2009年內地直銷行業業績規模已突破1000億元,納稅規模超過100億元,同時,直銷企業的公益慈善款項也高達12億元左右。
“絕大多數直銷企業不設進入門檻,門檻低也就意味著從業人員對行業的承諾感比較低。”劉明雄對記者說,“當一個行業幾乎不設門檻,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并且流失率非常高的時候,談成功率不是太有意義。”
上述調查還發現,目前從事直銷的人員中,男性和女性比例各占24%和76%,女性為直銷隊伍中的主力軍。這一比例與世界直銷行業的數據基本吻合;在直銷隊伍中,30歲至50歲的占57%,說明中壯年是直銷的中堅力量;有10%的人是從失業狀態轉為選擇直銷的;從學歷上看,大專以上的超過三分之一,初中與高中學歷的比重超過了50%。
報告同時指出,直銷行業正在以自己對經濟和社會的貢獻成為中國市場愈加重要的行業,有必要通過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規范直銷行業經營行為,構建完善的直銷行業就業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