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降 謹防皮膚凍傷
發布: 2010-12-08 19:05:57 作者: 未知 來源: 39健康網

中央氣象臺最新天氣預報顯示,受強冷空氣影響,未來三天,中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將先后出現6~12℃大幅降溫,低溫天氣讓人們真正感到冬天寒冷的同時,最直接的健康問題是皮膚可能出現凍傷。每逢氣溫驟降時,凍傷患者會增多不少,而且許多追求美麗時尚的年輕人因不愿增添衣物也易被凍傷。專家建議,不要在室外太冷或者潮濕的環境中逗留時間過久,過量飲酒者及在室外長時間工作者相應易出問題,特別提醒,要注意增添保暖衣物。什么情況會出現凍傷?凍傷后有哪些明顯癥狀?不同程度凍傷不如情況該不同對待,你又了解多少呢?
凍傷有四度分級,嚴重者或需截肢!
凍傷一般發生在氣溫降到零下1度時。人體容易凍傷的部位一是體表裸露的皮膚,如手、鼻、耳、臉等;二是人體遠離心臟的區域,如雙腳,這主要是因為遠離心臟的區域受血液循環的影響最小。
首先會感到刺痛,接著皮膚會出現蒼白的斑點,伴有麻木感。而后就會出現卵石似的硬塊,伴有疼痛、腫脹、發紅、起皰,最后減弱、消失。
凍傷的嚴重程度在臨床上分為四級,輕度的小心護理即可康復,嚴重者可能出現需要截肢的情況:
◆1度:傷及表皮層,局部充血,紅腫,形成紅斑,可自愈,5-10天有皮削脫落。
◆2度:傷及皮膚生發層,有水皰形成,可以自行恢復,時間較長,2~3周水皰消失,形成痂皮,3~4周痂皮脫落愈合。
◆3度:傷及皮膚和皮下組織,皮膚全層壞死,呈青紫色,疼痛時間長,難以忍受,可達3~5周,水腫消退緩慢。壞死組織干化,形成黑色干痂,干痂分離脫落時露出肉芽組織。
◆4度:皮膚,皮下,肌肉,骨骼都壞死,主要為肢體疼痛,持續15~30天,等到形成干性壞死,疼痛消失。有的患者在截肢后仍有疼痛,可能合并有神經炎,動脈炎,和感染。
4度凍傷分界線在復溫后12天出現,干化的肢體脫落時間長,2月之久。
出現凍傷盡早處理,切忌拖延!
在零下5~10度的氣溫下,如果長時間呆在寒冷的戶外,就可能會發生凍傷。當發生凍傷時,應立即進行救治。主要采用以下方法進行:
1、盡快脫離寒冷環境,進入溫暖環境后,迅速脫去冷濕或緊縮的衣服和鞋襪,蓋上棉被進行保溫。
2、對于全身凍傷患者,如果有呼吸心跳異常,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按壓。
3、迅速復溫是急救的關鍵。其方法是采用40℃一42℃恒溫熱水進行浸泡,在15—30分鐘內可使體溫迅速恢復接近正常。判斷標準為皮膚潮紅,肢體有溫熱感,即可停止。注意浸泡時間不宜太久,水溫不宜太高。復溫期間可對肢體進行輕柔的按摩,但千萬不能進行太急劇的按摩,以免引起皮膚潰爛,同時急劇的加熱會影響治療效果。
4、可給患者服用熱飲料及吃有高熱量的半流質飲食,如熱牛奶等。
5、對于較輕的局部凍傷可外用凍傷膏等藥物涂于患處,有破潰者可定期去醫院換藥治療。
6、對于破潰而且已感染的凍傷可口服抗生素,并在患處涂含有抗生素的凍瘡膏,以助恢復。
【預防凍傷不完全指導方案】
1、不要在太冷或者潮濕的環境中逗留時間過久。
2、盡量多活動一下手部或者足部,如搓手、跺腳等。
3、襪子、鞋子不可太緊。
4、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并進行耐寒鍛煉。從夏天開始即用冷水洗臉、洗腳等。
5、及時吃飯,并注意食物質量。多吃熱量較高的食物,如油類、肉類等。
6、用辣椒秧煎水常洗手足可以預防凍傷。
“暖冬”溫馨提示:
①凍傷后別馬上熱敷!
②若凍傷情況嚴重,發現后應及時防止傷勢進一步惡化,最好的辦法是將凍傷的部位放于約為28-28.5度左右的溫水中慢慢恢復,但萬不可用雪揉擦或用火烘烤。
③出現嚴重凍傷時可能發生的癥狀是起水皰,不但很容易受到感染,也很容易轉為潰爛。繼而被凍傷的部位將逐漸變灰、變黑、壞死,最終剝落。這時候要盡快送往醫院治療,不要把水皰挑破,也不要摩擦傷處,傷處受熱更會產生劇痛。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