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力奇王石:主流對直銷行業偏見大反擊(二)
發布: 2011-01-07 11:48:39 作者: 王石 來源: 中國直銷網

不識金字塔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塔中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蘇軾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蘇軾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我覺得這首詩很能表達主流社會對金字塔結構的直銷體系的認識狀態。因此,我吧蘇軾的詩詞改了改,就成了本篇的主題:“不識金字塔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塔中”。
一提金字塔,人們就想到直銷。一看到直銷人畫金字塔式的網絡圖,人們不是驚慌失措,就是望風而逃。主流人群視“金字塔結構”如洪水猛獸。不是批判就是譴責,口誅筆伐,卻不知他們早已生活在金字塔結構之中,逃都逃不掉、
先拿政府結構來說,是不是個金字塔結構呢?從古到今,都是典型的金字塔結構。古代的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等級森嚴,老百姓在最底層。金字塔尖上的是皇帝。現在政府則是以總統,總理為代表的各級官員直到最底層的老百姓。
軍隊不是金字塔嗎?等級更為森嚴,我一個好朋友當了多年的海軍軍官,他深有體會。那真是“官大一級,如同父母”啊,任憑你如何有能力,你也得一級一級的往上爬。
公司,企業不是金字塔嗎?典型的金字塔。塔尖上的是老板,然后是CEO,一級一級向下,直到最底層的打工族。任憑你多有能力,你的工資,待遇和權利也無法超越你的上級。
家庭不是金字塔嗎?典型的金字塔。誰是家長?家長的家長有是誰?孩子聽家長的,家長聽家長的家長的,無論你多聰明,多有本事,你必須聽家長的,否則你就是大逆不道。
在我們的社會中,處處都是金字塔都是金字塔。金字是我們社會中最流行,最普通的現象。在政府的金字塔中,我們承擔納稅者的基座角色;在市場金字塔中,我們是消費者,位居經濟體系的基座;在工作上,我們分布在公司金字塔的各個階層;如果有自己的事業,我們在金字塔中的地位,就要以我們對公司投入的心血而定。所以說,普通人從生到死,都呆在各種金字塔里頭而且是呆在金字塔的最低層。然而人們卻習以為常,逆來順受。可為什么一提到直銷里的“金字塔結構”就如此大驚小怪呢?
其實,直銷里的“金字塔結構”比傳統的“金字塔結構”要優越和先進很多,傳統金字塔結構對于權力階層是一個非常好的結構。這正是腐敗官員產生的溫床,連臺灣的所謂民主也未能逃脫陳水扁的腐敗行為。但對于大多數人普通人來說卻是不公平的結構,因為普通人處在金字塔的最底層,其權力和利益最少。
舉例來說,在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富有、最發達的國家里,也不過只有5%的人是處在金字塔的上層或踏尖上,而在這5%中,只有1%的人是非常富有,另外4%的人是比較富有(經濟完全獨立)。其它95%的人都處于金字塔的下層,都是打工一族。俗話說,“‘工’字不出頭”,這一點不假。正如,美國社會安全部的調查報告所顯示的,這95%的大眾奮斗一生也不能獲得經濟獨立。
傳統金字塔形的機構是很難留住人的。我們常常聽到人們這樣說,“我加入這家公司,主要是為了學經驗。”也就是說,他們只是把企業或公司當成了培訓中心,并不是真心想在這里發展,他們學到了經驗,要么跳槽到競爭對手的公司里以獲取高一點的收入;要么被競爭對手的公司挖去;要么自己下海和公司競爭。當然,他們也可能會有提升的機會,但是那要等到上面一層有空缺才行,這個過程是非常漫長的,越往上,空缺越少。很多人熬一輩子也不見得有機會。
相比之下,網絡直銷的金字塔結構比傳統金字塔結構要優越多了。
首先,在金字塔中各層次之間的人不是上下級的關系。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經銷商,每一個人都是老板,他們的區別只有時間加入的早晚,每個人掙錢的機會和潛力都是公平的。
其次,多勞多得,每一份努力都和報酬緊密相關。如果你干得好,你會超過上級指導的收入。另外,上級指導和下屬經銷商是合作的關系,是互相幫助和互相支持的關系,體現的是一個團隊的精神,絕不是傳統金字塔中相互排擠、勾心斗角的關系。
其次,網絡直銷的金字塔是倍增式擴大的,而傳統金字塔組織中的人數是相對固定的。網絡直銷金字塔給予了人們更大的發揮空間。它集裂變、倍增、杠桿原理于一身。在這種金字塔中,你不僅可以使力,還可以借力;不僅不枯燥乏味,反而使人心情愉悅、干勁十足。
很顯然,主流對直銷金字塔的認識有很大的偏見。身在塔中不知塔,這正是主流人群對直銷金字塔的造成偏見的原因。(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