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獅終獲牌 本土直銷與外資抗衡仍待時日
發布: 2011-03-28 07:56:27 作者: 佚名 來源: 南方都市報

獲牌前天獅輾轉多元化
“天獅2009年銷售額便在70億左右,其中國內只有21個億,主要面向俄羅斯、南非等市場。”世界華人直銷促進會秘書長禹露認為,作為中國最大的保健品公司和本土直銷老大,天獅拿牌呼聲一直很高,不說被哈藥和新時代、隆力奇等大型國企和民企超越,甚至被葆嬰、綠之韻等相對不出名的公司后來居上的原因可能在于其表現一向甚為高調,令商務部覺得不如外資公司容易監管,擔心走上1998年的老路.
業內人士潘步(化名)則向記者透露,盡管業績和慈善形象出色,但數年來天獅在國內市場被非法傳銷和冒牌產品困擾,去年5月還有傳銷大案開庭,導致品牌受損,且與主管部門關系微妙。“3月3日其曾一度出現在商務部直銷管理系統的拿牌名單中,卻在第二日又被撤銷,直至11日才正式批準天獅25種保健食品在天津16個區縣進行直銷,顯然是和政府反復博弈的結果。”
記者了解到,上周以12億美元資產排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993位的天獅總裁李金元行事素來高調,2007年便宣稱投資2.5億美元進軍零售業,打造百亮超市,三年開店千家。但在2008年下半年門店就相繼謝幕,僅剩下寥寥幾個,高薪請去的操盤手也相繼離開,成為轉型失敗的案例。而去年初,李金元又表示將投資70億在天津打造“365天的世界博覽會”,建成后實現高達300億的產能,10月天獅國際健康產業園開園時,投資2.5億興建的泰濟生國際醫院試運營,又提出將巨資興建國際化的大學,可謂想法多多。“無論是超市還是旅游,最終都是要為天獅的品牌知名度造勢,為核心的直銷業務服務。”直銷專家天問如此看待天獅未拿牌前的搖擺與多元化,“況且其直銷業務實力強勁,在很多國家已取得成功,即使未領牌也可在灰色地帶運作,拿牌后更可大展身手。”
本土公司仍非今年拿牌熱點
約一年之前,國內首家上市藥企哈藥誓以3億元啟動資金和152億元的哈藥品牌價值謀求100億直銷份額,另一家早在2006年8月便拿牌的江蘇地方企業南京中脈則以3000萬美元進軍海外市場,且同廣東太陽神一樣,分別將10年和5年的銷售目標定在120億。本土直銷瞬間整體爆發,似乎帶給業內一番繁榮景象。
但事實上,去年10月中旬,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哈藥就組織全體經銷商高層在上海開會,宣布數據庫對三生開放,20多款產品下架。盡管這一行為被雙方定義為戰略合作,不過隨著年初被譽為“中國最具潛力直銷企業CEO”的哈藥顧問鄭鳳強正式離職,在哈藥經銷商看來,這種所謂的自然過渡則被理解為哈藥直銷業務已然終結。
“哈藥眼下是進退兩難,身為國企,卻面臨直銷行業多變的政策,缺乏足夠的應變能力,沒能很好地建立媒體防火墻和政府公關,導致頻頻遭遇曝光,故而萌生退意。”潘步告訴記者,但由于在經銷商渠道方面和三生始終無法順利交接,很多老經銷商利益受損又無法得到協調,因此現在仍是哈藥在承擔實際運營。而另兩家放話120億的本土直銷企業太陽神與中脈,去年業績應均在10億左右,尚未見到特別大的突破。
按2009年的數據,國內直銷十強中除安利、完美、玫琳凱、無限極、雅芳和康寶萊幾大外資,就要數21億的天獅、18億的新時代、17億的寶健和15億的富迪。而在天問看來,去年新時代和寶健業績穩健,富迪相對下降,另兩家較高調的本土企業中,隆力奇自身管理較混亂,綠之韻在灰色地帶運作七年后獲牌,現又收購了幾家較小的公司,有擴張趨勢。但總體看來,本土直銷不僅在業績上,甚至是拿牌速度上也仍然無法與外資抗衡。“今年應還有三到四家能夠突圍成功,韓國愛茉莉據聞已牌照到手只是尚未公布,另一馬來西亞企業也在積極申請,下半年或還會有一家外資,本土企業可能僅有一席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