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康利CEO:企業應負責給青年人指出發展路
發布: 2011-04-16 09:40:10 作者: 佚名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西安藥家鑫、杭州70碼、富士康連跳、蟻族……一組嚴峻的畫面過后,燈光耀眼的博鰲論壇青年領袖圓桌會議現場顯得有些寂靜。
博鰲十年也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十年,十年過后,一貫討論發展話題和青年優勢的論壇上,首次以兩個多小時的長度關注社會高速發展背后被忽視的問題──青年人的迷茫與時代的缺失。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卓越網和敦煌網的創始人王樹彤借用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開卷語描述如今中國青年所身處的時代環境。
經濟的高速增長伴隨著日趨高企的青年失業率。中國青少年研究會調研部預計,到2020年,中國29歲以下青年事業人數可能高達1955萬人,失業率超過11%。
嚴峻的社會問題下,青年領袖圓桌會議將關注點從增長上暫時移開。“少談些錢,多談些關懷”,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韓磊說。
企業應給青年更多精神關懷
“與上一輩的進城務工者不同,新一代的青年農民工除了希望在經濟上得到改善,更希望融入城市環境和得到尊重。”安徽中環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余竹云說。
這個房地產老板談起與年輕建筑工人交流的經歷,“這些年輕人在城市里的收入雖然超過在家務農,但這種物質上的暫時滿足難以彌補心靈上的缺失”。
在走下工地后,余竹云決定給工棚都裝上空調。他認為,這個舉動并不只是出于幾度溫度的考慮,而是能讓進城務工者感到關懷。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富人不要在窮人只能喝湯的時候吃著肉嘴里還要發出響聲,更不能把骨頭吐在別人碗里。”說到這里,余竹云的聲調有些提高。
美國嘉康利公司董事長兼CEO羅杰·巴納特(Roger Barnett)則補充表示,企業應當負責給青年人指出一條清晰的發展之路,而不是僅僅驅使他們為公司努力工作。
“(企業應當)通過培訓,通過各個崗位的嘗試,幫助年輕人找到他們的目標。”巴納特說。
青年人需尋找信仰
盡管指出了社會和企業存在的種種問題,與會的“青年領袖”們也指出了“迷茫的一代”本身存在的缺憾。
致力于幫助學生獲得創業貸款的51give網站創始人吳雅凝(Hiu Ng)回憶自己的求學經歷時說,當時在倫敦大學學院,自己是少見的華人,無論是學業還是語言都經常遭人嘲笑,但這些經歷并未使她消沉。
“我想告訴年輕人,生活本身并沒有你們所想象的那么簡單”,她說。
韓磊也提出了相似的觀點。他認為,雖然這個時代的步伐過快,社會始終處于高速變革中,但“自我實現”、“充實人生”的重心并不應該被改變。
“在快速奔跑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忘記人之為人最重要的本質。”韓磊說。
但姚明并不完全同意上述觀點。他認為,國內青年人的脆弱可能也源自中國的病癥。“在NBA比賽開始前,會有牧師接受球員的禱告,在某個時候,我需要某些依靠。但是在我的文化背景里我找不到這些。”
不過,姚明也同意眼下的年輕人需調整心態。在圓桌會議最后寄語青年的時候,他拿出了若干年前在一次訓練中看到的標語: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