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人敘述“太陽神”歸來的故事
發布: 2011-05-10 11:07:17 作者: 佚名 來源: 東莞日報

5月6日,立夏,地處南國的東莞,太陽已經有幾分灼熱。東莞市黃江鎮黃牛埔水庫旁的太陽神保健品廠,員工們一如既往地忙碌著。在不遠處的田心村,一條條廠房招租的橫幅沿街而掛。
在不久的將來,太陽神保健品廠的員工們將告別這個存在了24年的工廠,搬到相隔幾個街道遠的田心村,并從那里開始太陽神另一段“太陽神話”。
4月22日,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多年的太陽神創始人懷汗新出現在太陽神與東莞市黃江鎮政府的簽約儀式現場。他高聲地宣布,太陽神將把位于廣州的集團經營總部遷回黃江。隨之回遷的還包括科研中心、培訓中心和廣州大朗的食品廠、增城的制藥廠和番禺的化妝品廠。
這意味著之前瘋傳的太陽神回遷一事,在歷經3年漫長的等待后終于塵埃落定。
歷史總是這樣驚人的相似。當初從東莞黃江走向全國,橫掃千軍的太陽神,在經歷多次擴張、遷移之后,最終又回到了黃江。只不過,重新回歸黃江的太陽神,除了在工廠布局以及經營戰略層次的“歸來”意義之外,還多了一份期待“王者歸來”的滄桑。
“拐個彎”悄然回歸
從東莞黃江到廣州增城、番禺,再回到東莞黃江。這其中,雖然為了實現“走向全國”的目標,在重慶、上海、武漢等城市建立了地區市場部,但太陽神的根基一直沒有走出珠三角,而是在珠三角內拐了一個彎,又回到了起點。太陽神的這一發展足跡,也印證了最初所確立的“扎根黃江、背靠東莞、走向全國”的基本經營原則一直沒有改變。
“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們的愛天長地久”這首流行于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企業形象廣告歌,曾紅紅火火唱響全中國。這首膾炙人口的廣告歌曲背后,是一個企業神話,一個靠5萬元借貸起家的小企業,在五年時間內以10毫升的口服液橫掃全中國。這就是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太陽神。
4月22日,隨著一紙協議的簽訂,太陽神正式確定遷回發家之地——東莞市黃江鎮。
雖然在此之前,太陽神已在2008年太陽神20周年慶典上,由太陽神的創始人懷漢新高調地宣布了這一重大決定,關于太陽神遷回黃江的進度也多次在媒體見報。但太陽神此次簽約遷回黃江一事,并沒有出現預期的轟動效應。除了《東莞日報》在此后一個星期才刊發該消息后,眾多媒體更多以沉默對待。
這讓不少業界認識感慨,太陽神回遷黃江一事也頗有點當年發家的味道:2008年高調地宣布回遷,三年后,又低調地完成最終的簽約。對曾創造過中國企業眾多第一,如“中國第一CI案”的太陽神而言,此種情景難免有些唏噓。
時間追溯到1987年,東莞黃江把該鎮的寶山賓館抵押給銀行,貸款5萬元扶持太陽神起家辦廠。這“拼了命”的扶持,幫助太陽神買回了一臺鍋爐、一臺20馬力的舊發動機、一套簡易母液裝置、幾臺時不時需要修理的腳踏式壓蓋機。而太陽神不負眾望地試制出第一批生物健口服液,并很快成為婦孺皆知的品牌。這一巨大成功,讓太陽神隨即制定了“扎根黃江、背靠東莞、走向全國”的宏偉目標。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太陽神將走出去的第一步鎖定在廣州,并破天荒與廣州健民藥店等合作,讓產品借助醫藥窗口走向柜臺,率先走向了現代醫藥流通模式,并逐步與中國商品流通體制改革接軌。
太陽神的這一營銷戰術至今讓不少老廣人津津樂道。不少老廣人至今依然記得,當年太陽神營銷隊推著自行車送貨的場景。1988年,打入廣州學生市場創立523萬元的銷售收入后,太陽神制定了首先占領長江沿岸重鎮的戰略,以重慶、上海、武漢為中心建立地區市場部。捕捉尋找與中國文化、改革開放相結合的熱點,通過舉辦活動和廣告拉升市場占有率,成為太陽神屢試不爽的靈丹妙藥,并由此開創了“廣告轟炸”和“人海戰術”營銷模式的先河。1993年,太陽神的發展達到巔峰。其營業額一度高達13億元,市場份額最高時達63%。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無人不曉太陽神。企業沖向頂峰后,太陽神開始了“橫向拓展”的嘗試。1994年,順應醫藥布局政策的影響,太陽神將業務延伸至增城。接手增城制藥廠,進行固體制劑的生產。至今,制藥廠的機器還轟隆隆地開通著藥品、保健食品及健康食品等5條生產線。
隨后,廣州大朗的食品廠、番禺的化妝品廠也相繼建立了。在當時多元化之風的吹拂下,太陽神先后涉足了鋼鐵、石油、化妝品、食品、房地產、醫藥、貿易、旅游等10個行業20個項目的投資業務,“橫向拓展”的雙手一度走出廣東,延伸到了云南、山東、新疆等地,甚至還一度傳出走出國門。1995年,太陽神的發展開始轉向拋物線的滑落,短短幾年,投入資金達3.4億元,幾乎全部是竹籃打水。不僅如此,太陽神1995年在港交所上市,1997年股價一度跌至9港分。
太陽神的這一滑落持續了10年之久,此后,太陽神開始醞釀回歸東莞黃江的可能。在2008年前后,太陽神開始頻頻與黃江鎮接觸,商談回歸事宜。經過3年艱苦談判,并最終成行。
從東莞黃江到廣州增城、番禺,再回到東莞黃江。這其中,雖然為了實現“走向全國”的目標,在重慶、上海、武漢等城市建立了地區市場部,但太陽神的根基一直沒有走出珠三角,而是在珠三角內拐了一個彎,又回到了起點。
太陽神的這一發展足跡,也印證了最初所確立的“扎根黃江、背靠東莞、走向全國”的基本經營原則一直沒有改變。
曾經的跨界明星
雖然太陽神已不復當年光環,但這依然掩蓋不了昔日神話般的跨界經營奇跡。一個原本從事保健品的民企,曾先后涉足鋼鐵、石油、通訊等10大行業。
5月6日下午,位于黃江鎮政府院內的太陽神總部籌建辦公室已經設立起來,在這里,太陽神執行董事、常務副總經理潘皓皓對回歸一事侃侃而談。
他告訴東莞日報記者,太陽神總部回遷黃江項目占地232.6畝,總投資2.5億元。他透露,啟動黃江總部基地建設的第一筆資金可能不會直接從集團支出,將會來自云南的一個項目。而這個項目,正是太陽神在多元化發展時期,跨界經營的酒店項目。“目前那邊的土地已經超過200萬元一畝,而酒店的整個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現在如果整體出讓,成為新建基地的啟動資金。”潘皓皓說,它將為黃江總部建設基地貢獻最后一份力量,也是最重要的一份力量。
對這個由自己一手推動的項目,潘皓皓并不忌諱對它的喜愛。“這個項目其實是個非常好的投資項目”,潘皓皓說,目前酒店所在地方已成為國家級“境內關外邊境貿易區”,如果再投資1000萬元,這個酒店就能正式開張營業。除了酒店外,太陽神還一度跨界鋼鐵、石油、化妝品、食品、房地產、醫藥、貿易、旅游等項目。在巔峰時期,太陽神跨界經營的行業達10余個,項目20多個。
太陽神的跨界經營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實體投資,比如酒店、房地產、化妝品等;另一部分則是資本投資,比如鋼鐵、石油、通訊等。不過,縱然是在太陽神跨界經營最頂峰時期,其跨界經營所占比例依然沒有超過20%。
“我不同意外界對太陽神橫向拓展過度的說法,這是個誤會。”潘皓皓說,很多人以為是多元化經營拖垮了太陽神,其實,太陽神的主業一直占據了經營的主體地位。
一個頗具諷刺意味的事實是,雖然備受外界詬病,但正是太陽神在多元化經營時留下的資本,成為支撐此次太陽神總部回遷的啟動資金。
現在回顧太陽神的跨界生涯,雖然最終導致了太陽神的“下落”,但也并不全是“一無是處”。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紅桃K、三株等同期品牌相繼倒下后,太陽神并沒有從此銷聲匿跡,而是堅強地存活了下來。這其中,與太陽神當時跨界經營的一個策略關系極大。記者留意發現,雖然太陽神瘋狂的跨界投資,但幾乎每一個投資都不至于血本無歸,甚至一些項目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出現了增值的現象。這就是太陽神的“土地投資策略”。
在拋掉鋼鐵、石油等資本項目后,太陽神所剩下的房地產、酒店等項目,其實大多都屬于固定資產投資,這些投資無不與土地發生著關系。在全國土地供應逐漸緊張的情況下,太陽神先前投資項目的土地也順便日益增值。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支援了太陽神的主業經營。
正是太陽神在當年跨界時留下的明星效應,驗證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道理。
回歸主業 欲造養生帝國
在跨界經營受挫、沉寂十余年后,太陽神決定拋棄關聯度不高的產業,回歸主業保健品,并將其升級為養生產業。
醞釀回家,走出沉寂的10年,今后太陽神到底要做什么?采訪中,潘皓皓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與健康相關的現代養生業。
反思太陽神的過去投資,太陽神將橫向投資失利主要體現在關聯度把握不足、專業不夠。因此,從1997年起,太陽神就下決心砍掉了大部分沒有立刻贏利的項目公司,通過就地清盤和回歸資源、收回等形式收縮橫向投資的產業,把“多角支撐”改為“保健品、飲料、藥品三角支撐”。這么多年來,婦孺皆知的猴頭菇口服液依然是太陽神的主要經濟支柱。在沒廣告投資的煽動下,猴頭菇口服液規劃銷售占7000萬元,目前盈利超過2000萬元。
幾度沉浮之后,洗盡鉛華的太陽神悄然制定復興方案,提出一個嶄新的概念——發展現代養生業,不再狹隘地局限于保健行業。
目前,太陽神分布在外的投資項目,基本圍繞現代養生產業做文章,僅保留一些直銷網絡、藥材種植、制藥等項目。
“相比保健業,現代養生產業的內涵相對較大。”潘皓皓說,其賣點也由單一的實物產品擴大至服務和文化產品,在經營模式上與過去有很大的變化。例如,在太陽神的直銷產業中,從2007年至今太陽神建立了10萬家珍珠店,更多地可以看到養生理念、服務元素。
“除了沿用傳統的三級醫藥批發模式、直銷外,我們還開辟了現代養生店(館)的經營模式。特別是現代養生館,目前在廣州、武漢均有試點。”潘皓皓說,在未來的設想中,太陽神將在全國拓展20萬家現代養生館。
除了原有的保健品口服液之外,化妝品和飲料同樣是支撐太陽神未來的現代養生產業帝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潘皓皓也直言不諱地表示,目前太陽神正與法國一植物化學的化妝品公司洽談項目,計劃引進植物化學類別的化妝品。他說,“如果這個項目引進來,化妝品通過走直銷、連鎖經營的網絡,未來3年內達到5~10個億,一點都不夸張。”
飲料則更彰顯太陽神的吞噬野心。潘皓皓自信地稱,在太陽神的營銷設想中,通過直銷、連鎖加盟、電子商務、旗艦店、體驗店等不同模式的支撐,今后太陽神至少要建立50萬家規模的店。一旦太陽神連鎖店規模建起后,太陽神飲料、健康飲料的拓展將出現新的格局,屆時將打破目前飲料界傳統經營的流通方式。
這也是太陽神一直保留制藥廠的根本原因,飲料原液也從固體制劑技術中生產。從這點上看,太陽神的飲料與保健養生牽上關聯線,拼上一個百億營銷額也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王者歸來?
沉寂十年后,原先以保健品起家的太陽神舉起了養生產業大旗,并圍繞“養生”來謀劃產業格局。只不過,在太陽神依然偌大的產業群中,醫療器械、飲料、食品、化妝品等新面孔能否圍繞“養生”產生預期的產業集群效應,從而助推太陽神王者歸來,仍然是個未知數。
在潘皓皓的設想里,回歸到養生產業的太陽神,將致力于打造一個產值達100億元的養生產業帝國。在這個帝國里,既包括了保健口服液、醫療器械、飲料、食品、化妝品等實體產業,重要的是包括了養生知識、售后、培訓等服務產品。
“以前我們只單純地做口服液這么一種保健產品,其實養生是一個很大的范疇,不僅僅是產品,還應該有服務。”潘皓皓說。
在潘皓皓看來,回歸后的太陽神不僅僅是做養生產品這么簡單,圍繞養生的相關產業都在太陽神的經營范圍之內。太陽神要做的不是養生產品,而是一個由多個產業同時支撐其現代養生產業帝國。于是,在太陽神這次浩浩蕩蕩的回歸大軍中,不僅包括了經營總部、培訓中心等總部項目,還包括了增城的制藥廠、番禺的化妝品廠及廣州的食品廠等產業項目。
潘皓皓告訴記者,廣州的食品廠將主要生產一種保健型飲料,這種飲料將在太陽神未來的養生產業帝國中占據重要位置。“我們所從事的行業都是要與養生有關的。”潘皓皓強調。
盡管潘皓皓一直在向記者訴說太陽神未來養生產業帝國藍圖,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太陽神極力打造的養生產業群中,剔除當時的鋼鐵、石油、通訊、旅游等產業,太陽神所涉足的產業領域并沒有減少多少,填充進去的是新增加的醫療器械、飲料等產業。
這些新填充進去的產業,與其養生產業到底有多大的關聯,又能否產生預期的產業集群效應,仍然是個未知數。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在太陽神當初的多元化戰略中,鋼鐵、石油、通訊等都是以股票、資本的形式進入,因此脫身遠比實體產業要快,虧損也不至于太大。換言之,讓外界備受詬病的鋼鐵、石油、通訊等關聯度不高的產業,在當初太陽神的多元化經營格局中,充其量是個試水的角色,就算全都拋掉,也不至于傷筋動骨。
從這個層面上看,太陽神如今傾力打造的養身產業帝國與之前的多元化經營策略并沒有太多明顯的變化,至少在涉足產業領域的數量并沒有減少多少。而與涉足鋼鐵、石油、通訊等這些近乎天馬行空的跨界行為相比,太陽神高舉養身產業大旗來謀劃新的產業集群,明顯更具針對性、有序性和集群性。
然而,太陽神所精心謀劃的養生產業帝國,其落腳點到底在哪?主打產品是什么?相關產品格局如何規劃,這或許是決定太陽神能否真正實現“王者歸來”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