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亮:對安利遲來危機的思考
發布: 2011-05-13 12:54:05 作者: 王先亮 來源: 博銳管理在線

安利在中國19年里,從來沒有受到如此廣泛關注的危機事件,最近卻發生了。代工生產、原材料是合成還是天然、價格暴利……其實這些質疑早就改來了!
然而,似乎危機很快過去了,而且我們看到了一篇《新營銷》非常漂亮的“微博危機案例點評”,可以看出安利在危險中再一次贏得了“機會”。因為其背后是悠久的歷史、營養品老大及直銷老大的地位、規模龐大的用戶、完美緊密的政府關系、專業到位的媒體危機公關能力、令人景仰的社會責任精神、讓無數人成功的最佳創業平臺、整個世界對營養品真相的無知……
安利的這次危機并非其關系其一個品牌,可以說是整個行業都會面臨的問題。借這次危機,我們不妨進行一下深度思考。
這次首先在微博上散播的危機,安利大大方方的承認了兩點:
其一:“人工合成維生素與天然維生素沒有本質區別。”市場曾一度傳言安利VC是天然維生素,優于人工合成維生素。這一傳言無疑對安利極為有利。很多企業往往會采取模糊的辦法應對對自己有利的傳言。但安利強調,人工合成的VC與其他用同樣原料和同樣方法得到的VC沒有本質區別。
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可以這樣說,整個世界營養學界至今仍然沒有對天然維生素與合成維生素到底有無本質區別的定論。因為這其中存在著大型醫藥集團、醫院、藥房、診所、政府、科研機構等組成的強大利益鏈,他們不會放著合成藥物工廠化便利操作而去費心費力研究兩者區別,這相當于沒事找抽,或許研究來研究去自己打了自己的耳光。而如果真正沒有區別,何必添加天然維生素,我們也不需要土壤了,直接在化學實驗室里合成營養就可以。
其二,大大方方承認自己的VC一部分原料來自于石藥集團。安利一直強調紐崔萊有機農場的優勢,市場一度認為安利VC原料全都來自于紐崔萊有機農場,這樣的產品認知對安利是有利的。但安利大中華區總裁顏志榮告訴媒體,石藥集團是安利的全球供應商之一,為安利提供全球生產的原料。安利VC的合成維生素是從石藥集團采購的。但是之前對于產品天然的宣傳,更多的打模糊拳,說采自純天然植物,卻沒有提到其他成分是什么?是如何來的?營銷人員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說自己的原材料是“有機”的。一位高級營銷經理講課時都被問倒——為什么要在營養品里加入合成成分?!而對于種植基地安利也一直強調全球四大農場、3000公頃土地,安利聲稱自己的有機農場超過50年歷史,不上化肥、不施農藥,這才是世界上最有資格稱“有機”的農場。當然如果按照這樣的標準,全球能有幾家這樣的農場。其他經過安利認證并為安利提供原材料的農場即使有,為什么不公開,難道怕泄露商業機密?另外宣稱自己是唯一種植VC原料植物的企業,不知有何依據?
另外對于價格,安利稱以品質取勝,不以價格取勝。安利公司高級主管李志剛表示:“安利是全球唯一一家自己種植VC原料植物的企業。我曾到過美國紐崔萊農場,從種植到收獲,完全在安利公司的管理之下,保證原料100%天然。所以價格不可能和合成VC一樣便宜。”前面已經提到天然與合成沒有本質區別,為什么不能一樣便宜?!另外,一個高級主管究竟是什么樣的職位與角色,他的話是否代表安利(中國)公司,安利的發言人哪里去了?怕承擔責任還是怕被人抓住把柄?另外說針葉櫻桃含VC非常多,那我們可以多耗用其他植物來提取同等量VC,難道不行嗎?這又不是純植物之間的競爭。當然你可以又說,針葉櫻桃的植物營養素非常優秀。
另外對于網易財經調查的安利確實是石藥代工的結論到最后不了了之。或許誰也沒有錯,也不必入富士康公司壯告第一財經日報的記者一樣,到非弄出個“子丑寅卯”來。這也是其高明之處。
2010年安利(中國)銷售額達到32億美元,遙遙領先于其他企業,各大直銷企業更加尊敬這位老大哥,并將其作為學習榜樣。另外,2011年是眾多大腕轉型并進入快車道的年,他們必然會更加緊盯安利,盡量找碴,讓自己得到喘息機會。
所以,安利真的要小心。一方面讓自身更硬,一方面要更加坦誠。因為直銷經不起折騰,特別是老大出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