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工商描繪保健品銷售“九張臉”
發布: 2011-05-18 15:17:48 作者: 佚名 來源: 中國食品科技網

誘導消費以“九張臉”示人
記者從自治區工商局了解到,一般銷售問題保健品的商家都以所謂“專家講座”等九種形態出現。即:在酒店、賓館等場所舉辦免費“專家健康講座”,讓所謂“專家”講述某某保健品效果如何神奇,以“贈藥”等手段吸引消費者購買;在社區、村民組打著“名醫義診”的旗號,讓銷售人員穿上白大褂充當“名醫”“名師”,用虛假檢測結果嚇唬消費者,誘導消費者選購保健品;在商場門口采用“免費抽獎”等促銷手段,再雇用“托兒”在旁邊煽風點火,引誘消費者大量購買;采用傳銷式的促銷手段,以發展下線拿回扣為誘餌,以達到“滾雪球”式的發展消費群體的效應;打著高科技的牌子上門推銷,有的消費者特別是老年消費者難辨真偽,往往被銷售人員的花言巧語所迷惑,買下所謂“靈丹妙藥”,由于既沒有發票也找不到店鋪,出了問題很難處理;有些老年保健品經營者以“高科技”“綠色”“健康”“進口產品”等概念誤導消費者,片面夸大保健功能,使消費者誤以為其所銷售的保健品有巨大功效,甚至可以替代藥品使用;以免費服務為幌子,推銷其產品;有的保健品經營者指使他人假冒患者名義寫感謝信、送錦旗、現身說“療效”,誘騙消費者購買;還有一些保健品商家往往會根據老人的興趣、愛好,用禮品、獎品誘惑一些老年消費者購買保健品。
保健品不能替代藥品
據介紹,消費者不能相信保健品所謂的“療效”“速效”等宣傳,切忌聽信健康講座、街頭小報的虛假宣傳,以保健食品代替藥品,以致延誤治療時間,加重病情。有關宣傳治療惡性腫瘤、疑難雜癥和各種疾病的所謂保健食品小廣告,均屬于違法廣告,消費者千萬不要為治病而購買保健食品。
同時,消費者購買保健食品時,須認準保健食品標志和批準文號。保健食品產品外包裝上有“藍色草帽”樣標志,標志下方為批準文號和批準部門。如果消費者在市場上發現一個批準文號對應多個產品的情況,可以登錄國家相關職能部門網站“數據查詢”進行產品相關信息的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