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依賴癥”頻發源于心理壓力大 調整生活可緩解
發布: 2011-05-19 16:40:09 作者: 龔艷麗 來源: 39健康網

導語:“手機依賴癥”是一種心理疾病,多見于比較孤僻、自卑、相對缺乏自信的人。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這種心理不適應狀況出現增多趨勢,特別易發于白領人群。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手機,無意識中手機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來電數量突然減少或手機丟失情況下,通常會出現相關癥狀。
【案例】石小姐是一家文化公司的企宣,由于工作的性質需要和外界頻繁聯系,手機便成為她形影不離的得力“助手”,使用手機的頻率也遠遠高于他人。由于工作業績突出,石小姐被提升至管理崗位去從事行政工作。工作性質的轉變使得接入電話驟然減少,一向對工作熱情很高的石小姐開始感到十分焦慮,郁郁寡歡,情緒低落,時不時地掏出電話來看是否有未接電話,還經常把別人的電話鈴當成是自己的手機在響,甚至連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經常莫名其妙地發火。
壓力過大是“手機依賴癥”的主因
究竟是什么讓石小姐的情緒變化如此之大?專家認為,石小姐的表現是典型的“手機依賴癥”。解釋說,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人際交往日益頻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這些原因使得手機成為大多數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手機無形中在這些人的心里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一旦手機沒電或來電頻率突然降低就會出現情緒波動,如焦慮、煩躁、抑郁等癥狀。
性格內向更易得“手機依賴癥”
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是世界上擁有手機人數最多的國家。特別是追求時尚的白領階層往往是頻繁更換手機或一人多部手機,是對手機最為關注的人群。加之工作壓力大,對手機的依賴性也相對較大,這種心理的不適應狀況在白領人群中的發生率也出現了增多的趨勢。此外,一些性格內向、缺乏自信的人是感染“手機依賴癥”的高發人群。這些人往往交際圈小,朋友少,想與外界聯系又不積極主動,只能借助于手機來排解孤獨感和證明自己的存在。還有一些人通過頻繁接電話來向別人顯示自己工作繁忙,以此證明自己在社會上的重要性,從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手機依賴癥”的另一個表現形式是過多地利用手機進行溝通,如:明明走幾步就可到達的地方,卻非要通過手機進行聯系;在等人的時候總是頻繁打手機問對方身在何處,如果不打就焦急難耐。“手機依賴癥”嚴重的人還會出現手腳發麻、心悸、頭暈、冒汗、腸胃功能失調等癥狀。
測測你有手機依賴癥嗎?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手機依賴癥,做下下面的測試:
你是否總是把手機放在身上,如果沒帶就會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做其他事情?
當一段時間手機鈴聲不響,你會不會感到不適應,并下意識地看一下手機是否有未接電話?
你會不會總有“我的手機鈴聲響了”的幻覺,甚至經常把別人的手機鈴聲,當做自己的手機在響。
接聽電話時你是不是常覺得耳旁有手機的輻射波環繞?
你是否經常下意識地找手機,不時拿出手機看看?
你是否經常害怕手機自動關機?
你晚上睡覺也開著手機嗎?
當手機經常連不上線、收不到訊號時,你會不會產生焦慮和無力感,而且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
最近經常有手腳發麻、心悸、頭暈、冒汗、腸胃功能失調等癥狀出現嗎?
如果以上問題有一半以上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經患有“手機依賴癥”
調整生活可緩解“手機依賴癥”
專家說,“手機依賴癥”是隨著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而出現的現代心理病癥,只要能夠正視它,通過一些方式去調整自己的生活就可避免或者緩解這種癥狀。
小編提醒:因為工作性質的轉變而對手機產生依賴的人,實際上是由于部分固定交際對象的突然消失而帶來的交流欲望的中斷。這類人可以在生活中重建自己的交際圈,利用閑暇時間參加一些聯誼活動,定時和幾個固定好友小聚談天來排解抑郁的情緒,使自己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和工作。如果是對手機習慣性依賴的人,則應多在現實生活中積極與人交談,多讀讀書、看看報,通過自我約束逐漸減少不必要使用手機的次數,盡量將生活的重心從手機上轉移。如果客觀條件允許,最好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如:聽音樂、外出散步、郊游、健身等。如果對手機依賴過于嚴重,就要去看心理醫生,以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更多城市依賴癥:
網絡依賴癥
癥狀表現:沒電腦不知道該如何寫字、沒電腦無法工作、不上網沒法安心睡覺等;
專家診斷:電腦的普及以及寬帶的家庭化都使網絡依賴癥患者日益增多。由于這一患者群體較大的緣故,還可以細分為:聊天依賴、網上沖浪依賴、網絡游戲依賴等等。在歐美,心理醫生已經開始高度重視這種由于網絡依賴癥導致的憂郁癥等。這種網絡依賴癥潛伏期很長,有時候網迷們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痛苦來自何處,所以很難對自己的病癥有所察覺。要治愈網絡依賴癥,必須找心理專家進行治療。另外,也可以和家人多溝通和交流。
工作依賴癥
癥狀表現:失眠多夢、疲勞抑郁、無法迫使自己停下手頭工作等;
專家診斷:依賴工作的人,只有在工作的時候才會覺得自己很充實,他需要靠別人對其工作的評價來肯定自己,并且逐步會轉變成衡量自我價值的唯一標準。歸根到底,這是對周圍環境缺乏安全感和自己不自信的表現,患上工作依賴癥的人往往容易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只有在工作上得到承認才有存在的價值。避免陷入這種工作依賴癥的辦法只有自己學會尋找工作之外的其他樂趣,工作可以擺在比較重要的位置,但決不能是個人生活的全部。
整形依賴癥
癥狀表現:對自己總不滿意、要求再次或多次動手術整形等;
專家診斷:整形醫學博士陳煥然表示,這樣拿著明星照片要求來整形的小姑娘遠不只一個,這當中的很多人倘若不是因為職業需要根本沒有必要做整形,況且這些一旦做過一次整形手術的人,以后必定還會跑來要求做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因為她們不自覺地會整形上癮,她們覺得鼻子做好看了,還有眼睛、眼睛做好了還有下頜等等。這種整形依賴癥一旦患上就很難勸服。
情感依賴癥
表現癥狀:過于喜歡或者寄托過多個人感情于某個人或某件物品上,一旦失去就難以適應等;
專家診斷:一個人悶悶不樂,找不到解決辦法的時候,依賴癥往往趁虛而入,要是有一個無話不談的朋友,困擾自己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要想從情感依賴癥中擺脫出來可以向朋友尋求幫助,另一方面,要學會對自己的生活做出合理規劃和安排。此外,還需要培養自己忍受孤獨的能力,學會享受一個人的時光,不過分依賴某個人或著某種東西,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也是改善依賴癥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