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藥涉傳警示:整合業務隊伍不能失控
發布: 2011-05-31 13:06:47 作者: 趙靜明 來源: 直銷商業評網

中國直銷業界再起波瀾。隨著最新一期《中國經濟周刊》封面文章爆出“哈藥‘被傳銷’?”這則新聞,公眾的視線再次聚集到詬病已久的傳銷亂象,而這無疑是給正在蹣跚前行的中國直銷行業帶來沉重一擊。
其實這不是哈藥第一次被報道涉嫌傳銷,在去年8月份《每日經濟新聞》和《法治周末》就有做過相關的報道。哈藥雖然不是國內直銷業界的龍頭老大,但由于它是大型的國有企業,因此也一直備受推崇和關注。但所謂“捧得越高,跌得越痛”,一旦出現什么問題,后果就會十分慘重——自身聲譽受損不說,還會給整個直銷行業抹黑。這同時也給直銷企業一種警示: 現在部分獲牌企業四處招安,寄望通過整合業務隊伍來獲得快速發展,但在整合業務隊伍的時候,不能貪圖一時之利,不加選擇地吸納業務隊伍,吸納了以炒作為目的的傳銷份子,最終將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依據媒體的報道,哈藥是“被傳銷”,事實上我們對照《直銷管理條例》可以發現,哈藥的一些行為已經完全違反了該條例的規定。例如《直銷管理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直銷企業“不得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作為成為直銷員的條件”;第十八條規定“直銷企業應當對擬招募的直銷員進行業務培訓和考試……未取得直銷員證,任何人不得從事直銷活動”;第二十四條規定“直銷企業支付給直銷員的報酬只能按照直銷員本人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產品的收入計算”等等。在這次的曝光事件中,哈藥的行為都違反了上述規定,因此我們可以說,哈藥的行為已經是涉嫌傳銷了。
哈藥涉傳,表面上看是因為以北海傳銷人員為典型的傳銷分子在地方上胡作非為,而事實上之所以會變成這種局面,根源就在于企業的貪婪本性,不是直銷員走偏,而是對這些違規行為企業本身就表示默許!
據業內人士透露,其實早在去年年底哈藥與三生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時,就表明哈藥自身已經放棄發展直銷業務了,接下來開展的直銷業務更多的是以“牌照尋租”的模式進行。中國直銷牌照為稀缺資源,而市場對直銷經營需求大,這就為牌照尋租提供了空間。在此次的曝光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哈藥為了追求利益,擴大市場,可謂是來者不拒,連一些臭名昭著的傳銷分子也納入囊中,直銷隊伍不干凈,這就嚴重擾亂了中國的直銷市場。
企業永遠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光靠企業自律來遵守國家的條例規定顯然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政府加強直銷監督,并對各種各樣的違規行為按照《直銷管理條例》進行嚴厲懲罰,以此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只有這樣做,才能早日純凈直銷隊伍,規范中國的直銷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