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潤金:施比受更有福
發布: 2011-06-08 15:22:37 作者: 未知 來源: 三峽晚報

在慈善的路上,眾多企業用自己的力量改造著身邊的世界,完美就是其中一家閃耀著獨特慈善光芒的企業。
要捐建100所希望小學
記:宜昌夷陵區黃花鄉完美希望小學是您捐建的第84所希望小學?
古:應該是第80多所希望小學,完美公司已經在全國捐建了84所希望小學,目前還有4、5所希望小學正在報批、報建。我們捐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學是在革命圣地延安。我們的目標是捐建100所希望學校。六一兒童節到了,我認為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教育。中國地大人多,我們要幫更多貧困的孩子圓上學的夢,讓更多的孩子能通過讀書而改寫人生。
記:這是第一次選擇宜昌么?
古:我們與宜昌很有緣分。1997年,我們建完了延安希望小學后,在長陽漁峽口捐建了我們的第二所希望小學。之前,通過貴報牽線搭橋還給秭歸周坪捐贈了一批化肥。
記:為什么這么熱衷捐建學校?
古:我小時家里窮,沒錢讀書,從小學到中學都是在華僑資助的學校里免費學習。正是因為有那些愛心慈善人士的幫助,我才有了現在的成績?梢哉f,是他們種了樹,我才可以在大樹下乘涼。現在,我有能力種樹了,我希望能夠多栽種一些樹,讓后人也可以乘涼。我是懷著感恩的心來做慈善的。
我只做了應該做的
記:有人認為,慈善是有錢人的事,您怎么看?
古:做慈善事業來說,首先應該有錢出錢,沒錢的也可以出力。
記:中國有很多富豪,但并不是每一位富豪都熱衷慈善。
古:剛來到大陸,做了一些慈善公益活動,但我發現身邊很多的企業家有的比我有錢,但為什么他們不去做呢?我一度心里不平衡。
記:后來怎么調適的?什么信念讓您把慈善活動堅持下來了,并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古:我后來想通了,做慈善事業是個人行為。我欣喜地發現,原來捐錢、做慈善事業是很快樂的,可以給社會回報。
記:我們注意到您獲得過2008、2009年兩屆中華慈善獎等諸多榮譽,在這些榮譽中您最看重哪個?
古:對我來說,慈善人物、杰出華人都只是一些虛無的稱謂,真正讓我心靈震撼的,是那些希望小學孩子們寄來的書信和漫畫,以及貧困地區老百姓捎來的手工鞋墊。每當拿出來看的時候,我就會想到他們幸福的笑臉,心里總會特別溫暖。
每天用自己公司的產品
記:您的企業起名“完美”,請問您理解的完美是什么?
古: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東西,只有通過努力不斷進步,不斷追求才能做到更完美。要以完美為目標,要不斷去學習、拼搏、改進,從點滴開始,從細微做起,通過每一個細小的進步和改進,努力實現趨向完美的目標。
記:今年曝光了雙匯瘦肉精、染色饅頭等惡性食品安全事件,您怎樣看待這些食品安全問題?古:我從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古訓有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對企業來說,更是如此,完美從成立第一天起,就把“誠信”看作企業生存立命之本,只有誠信才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記:完美公司也是一家與食品有關的生產企業,你們是怎么做的?
古:我們先后通過了保健食品GMP認證等四項國際權威認證,我想還有一條檢驗產品是否安全的“硬標準”,那就是自己的員工自己有沒有在使用自己的產品、對自己的產品有沒有信心,完美公司在茶水間里為員工提供日常食用的完美保健食品,包括我在內的公司高管每天都在使用自己的產品。
施比受更有福
記:作為企業,追逐利潤最大化是生存之本,而完美公司在產品質量和慈善事業上卻有著很大的投入,難道這里面有什么秘密?
古:慈善無疆界,完美公司這樣做,只希望起個帶頭作用,把財富播種到最需要的地方,用實際行動去構建和諧社會,共建和諧企業。
記:企業做公益,以增加企業的美譽度,有人把它叫做“公益營銷”,其目的還是為了賺錢,您怎么看?
古:我很喜歡一個詞“舍得”。你有所舍必有所得,舍的越多得的也越多,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做企業的,用賺回來的錢回報社會,幫助他人,人們會更容易認同你的事業、接受你的產品,讓你賺更多的錢。我們期待所有住在茅草屋的孤寡老人都能搬進明亮寬敞的新房,所有學生能開開心心進學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施比受更有福。
中國慈善事業會越來越好
記:作為海外華人,您從回國創業就開始熱心慈善公益事業,您怎么看這十幾年來中國公益事業的發展?
古:十幾年來,應該說,中國的慈善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有關捐贈的法規、制度等也在進一步完善,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開始重視公益,特別在大災難面前,大家都能做到風雨同舟,奉獻愛心。但相比一些經濟發達國家已經擁有很好的慈善文化和機制而言,中國的慈善事業還處于發展初期,還不是很成熟。
記:作為一名慈善家,您怎樣評價您在中國的慈善努力?
古:作為華裔,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把一些好的慈善公益經驗帶到中國。當然,中國非常大,人口也非常多,僅靠完美是遠遠不夠的。完美公司的行為也僅僅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帶動更多的人來參與慈善公益事業。
記:目前“高調行善”帶來了很多爭議,也引起了公眾對慈善的反思,您對中國慈善的未來怎么看?
古:中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涉及慈善的實際操作有諸多的難題。但放眼世界,無論哪個國家和地區,只要有政府、公眾向善之心驅動,法律法規環境、公眾慈善意識、慈善管理模式都會向更積極、更科學的方向發展。我相信,中國的公益慈善事業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