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軍:保健品會銷模式的升級與改造策略
發布: 2011-06-09 09:17:11 作者: 孫文軍 來源: 直銷報道網

會銷模式自保健品銷售作為一種主要模式以來,引發的疑問與前途爭議也不斷升級,國家相關政策的制約與保健品企業互相的競爭,導致目前行業會銷模式出現拐點,具體表現為不斷被媒體暴光的違規操作,違規人員的欺騙手段引發的消費者反感,被夸大的療效誤診糾紛,會銷運作成本的不斷拉升,客戶維護成本的不斷增加,營銷人員的大量轉型退行等等,種種情況的出現,歸結到一點,會銷到底能不能持續作為銷售模式存在?消費者買了一年、半年的產品以后還能吃你的產品嗎?疲勞的營銷結構與會銷形式創新困難,形成會銷模式拓展的斷層狀態,現在保健品企業集中能夠聽到在談論的多半是會銷困局,業內操作人員抱怨的更多是操作細節不好控制,固化的模式消費者比操作者還明白。那么,會銷的前途與保健品企業如何能持續前進,模式發展是否可以轉化,有沒有一種機會更新模式,闡述一些看法。
會銷:保健品與膳食食品的分類經營策略
實際上我們在區別看市場的時候發現,保健品銷售與膳食品銷售是不一樣的,兩者本質上有區別,通常老百姓也有教育,藍帽子與沒有藍帽子的關系,這個主要是國家在倡導健康方面,分別區別對待的一種標志,但由于很多保健品企業通用兩類產品,有保健品與食品,因此也通常用一種推廣教育辦法在對外輸出,引發諸多市場的不適應性,實際上我們看保健品的成分,有很多種原料配伍而成,有中藥原材料的、有營養補充的等多種動植物、提取物合成的產品,大部分推廣統一歸納在對人體作用上面,而膳食食品,通常在市面上叫大保健產品,以營養補充為主,因此,自然在經營上保健品與膳食食品需要有明顯的不同經營方向。
保健品與膳食食品的分類經營策略:作為混合經營的一種現狀,在很多保健品生物科技公司中存在,但由于兩者作用的消費對象有區別,所以針對兩者需要有一個不同的經營策略。
1、保健食品經營策略:
目標人群:保健食品傾向于特定人群使用,因此細化單一群體成為目前比較有效的方式,目標群體的單一化并不會減少服用人群,反而可以通過配方的調整強化作用的單一方向,使功效更加有趨向性。
直銷手段:由于對單一人群的專業性更強,直銷口碑更簡潔明了,便于傳播,而非大而全的傳播方式。
會銷形式:由于獨立的功效模式,會銷邀請更明確,專場形式更具有殺傷力。
價格規范:依靠低價促銷優惠形式要分解到產品的日期來計算,打包年銷售與套餐銷售回歸到標準的日銷售,促進流水長效體制建立。
打包銷售:不同產品,不同特性的保健品,針對不同群體的配伍銷售也是一種策略。
2、膳食補充食品經營策略
膳食補充產品以大而全為主,以補充營養為主,以營養科學對人體的需求為主,從不同角度參數來表達消費需求,而此類產品不適合推廣宣傳對身體疾病的功效,因此,不能放在與保健品一起進行會銷,公開教育消費不適合在會銷成本較高的形式下推動。
膳食補充食品經營策略主要可以做成快速消費品方式推廣,從渠道的角度講,適合走專賣店、流通領域商超等公眾渠道銷售,也不能按照保健品的價格來推廣。如果,高級營養品、膳食補充劑可以獨立家庭包裝來推廣,采用品牌戰略來推廣此類產品快速融入市場,建立量大的批量銷售體系模式。
會銷:銷售模式的升級與改造方向
會銷,當作一種銷售模式時候,隨著市場應用的不斷改進,已經從傳統開會形式,轉變成多種會議銷售方式,如旅游、聚會、聯宜、科普、體驗等多臉面方式出現,會議時間也從幾個小時,提升到幾天,形式在變化,也就是促銷手段有直接專家推薦,員工促銷變為利益共同分享階段,讓消費者自己花錢形成的消費利益轉型,這樣的模式已經讓消費者明白,是企業做秀后的一段互相配合演出的戲,但終究不能持續發展,無論何種形式,替代不了大部分消費群體直接對身體的滿足感,所以會議銷售模式需要立足長久發展考慮。
保健回歸傳統,向中醫靠攏
由于中國消費群對醫療衛生消費長久的壓抑狀態,治療性醫院的缺少,費用的昂貴,導致大量慢性疾病與“未病”人群的突然爆發,迫切需要解決這樣一個社會群體的問題,而中醫中藥有很強的社會基礎,民間正在形成一種力量來抗衡醫院的大、煩、貴模式,轉而尋求中醫中藥來支持,特別是中老年消費人群,比較喜歡傳承的東西,所以在銷上要向傳播回歸傳統,向中醫靠攏的推廣方式。
那么如何回歸?中醫講究的現場診斷,現場檢測、(望、聞、問、切)的現代化手段,解決消費群體的直接體驗,而不是靠空洞的講解來完成,把教育變成傳統中醫問診模式,將大大解決現有模式的復雜與難度。
如何向中醫靠攏?中醫中藥有傳統,千萬不能做假中醫中藥,從產品配伍到功效突現,周期與療程做到安全環保,從臟腑到經絡有一個系統的跟進,達到教育與保健治療目的。
銷售模式升級,獲取利益分開
很多時候我們能夠看到,企業把零售價格按照市場規則,以消費者買不買得起來定價,實際上已經違背市場銷售的客觀模式,特別是現在保健品在做的存貨消費方式,變相收取客戶資金,通過個人關系滿足銷售目標的模式,也是非常不安全的操作方式,那么如何能獲取利潤又不失去消費者,需要有一個利益分開獲取模式。
產品利潤是目前保健品企業獲取利潤的唯一方式,通過提供服務來吸引客戶,再促銷完成銷售,這樣的利潤滿足了大量不同的代理商,但由于形式單一、集客手段陳舊、滿足不了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由此需要分開拆散產品利潤,通過模式的升級來完成利益平均化。比如在會銷手段上引進先進的診療設備收取費用、特色診斷收取費用等,降低產品的銷售利潤,分化需求,同樣能夠滿足消費目的,這樣反而增加客源,因為產品價格下來,讓消費者的吸引力與支付錢沒有了壓力,就形成循環消費體系,把原來產品利潤100%,分解成2:2:6支付模式,完全取消免費服務模式,這樣能夠提高服務質量,改變保健品口碑不佳現狀。
服務培養主動消費模式,取消免費低級服務
長久以來,保健品銷售企業或者代理商,主要依靠“免費的午餐”來吸引消費者,大量低端的器械與服務來吸引,造成不斷被媒體暴光,做假成為保健品服務的一種常態,連從業人員都這樣,如何有持續力來促進保健品的整體形象,因此,有眼光的經營者必須脫離這樣低級服務水準的集客模式,通過轉換與升級來真實為客戶提供服務。
如何讓消費者對你的服務覺得很有價值,轉而對你的產品、對你的企業有信心,關鍵就是在于要有高質量的服務體系,高質量的醫學體系服務,比如診療設備的準確性,不可逆轉性,中醫理療服務的真實價值提供給消費者,這樣,大大加強鎖定客戶的關聯性。
在這樣的服務條件下,消費者主動能夠感受服務作用,將主動要求消費你的產品,大大節約經營成本,大大滿足消費需求、大大加快保健品經營升級步伐!
會銷:管理體制的發展與消費群體的合并
會議銷售做到一定程度,需要依靠企業制度的完善,不然出現強制消費者購買的行為層出不窮,后患無窮。那么管理體制的建設也是會銷轉型的一個必然,必須保持管理與消費需求的一致性,甚至要融合在一起,在目前管理體制可以看出,有一個誤區,既保健品企業通過健康管理方式體制來經營銷售保健品,這個已經被證實是個誤區,保健品企業所謂的健康管理模式只是一個銷售產品的跟蹤,根本沒有正規的服務與后續服務的結果解決方案,也就是說只有初步的登記,后續大量的綜合解決能力完全不具備,造成操作誤導,也誤導消費,反而形成不了消費,因為兌現不了承諾。
保健品健康管理模式體制誤區
保健品要引入健康管理模式,必須要與國家對健康管理政策與消費需求有關聯,國家把健康管理教育消費模式轉接給了醫院、醫療機構、官方的健康教育所,而這些機構幾乎沒有作為,或者只是形式上的擺設。2011年開始,國家要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目的就是為了做好真正的國民健康指導。而做為保健品企業,涉及健康管理模式來促進消費目的不明確,與消費者真正對接度不夠,不能滿足消費需求,從而沒有形成戰斗力。
店面銷售方式的發展
保健品店面銷售與直銷方式已經成為主流,但店面需要流動客戶,因此,外部的會銷仍然是很多保健品企業銷售的一種方式,本身店面只是一個銷售場地,受成本制約,店面銷售模式完全沒有被開發,成為一個保健品銷售的突破口。
如何開發店面?就需要將店面的功能做一個設計,店內做功能化的區分,比如有診療區、服務區、便民區、價值提升區,把單純的銷售產品擺設轉化店的功能區別,這樣改變經營格局。
保健品會銷模式的升級與改造,已經迫在眉睫,大部分經營保健品者還在尋求低價產品,通過高副價值來獲取產品利潤,這樣的情況已經很難了,每年找產品成為代理商的一個難點,到底是產品重要還是價格重要,是服務重要還是提供消費需求重要,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愿望重要還是品牌與口碑重要,我們拭目以待!